【文章来源:新华财经】
新华财经北京 11 月 12 日电 四大证券报内容精华摘要如下:
中国证券报
•从 A 到 H 浪潮涌起 今年以来港股 IPO 募资总额位居全球交易所首位
今年以来,港股市场已有 87 只新股 IPO 上市,IPO 募资总额超 2400 亿港元,位居全球交易所首位。宁德时代、恒瑞医药、赛力斯等一批 A 股市值超过千亿元的龙头企业相继登陆港交所,成为 A+H 上市热潮中的主力军。截至 11 月 11 日,今年以来共有 16 家 A 股上市公司成功登陆港股市场,超 80 家 A 股上市公司已在港交所排队,还有中际旭创等多家 A 股上市公司已公告拟在港交所上市,但目前尚未递表。另外,今年以来递表港交所的公司已超 300 家,创年度历史新高。机构人士认为,今年以来港股 IPO 规模大幅回暖,后续更有 A 股各行业领军企业排队上市,有望进一步优化港股市场结构,更能反映中国经济的结构性方向,优质企业赴港上市也将进一步提升港股市场的资产质量及流动性水平。
•央行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提出 综合运用多种工具 保持社融相对宽松
中国人民银行 11 月 11 日发布的 2025 年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提出,实施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综合运用多种工具,保持社会融资条件相对宽松,同时继续完善货币政策框架,强化货币政策的执行和传导。深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畅通货币政策传导渠道。
•制度优化 司法创新 双轮驱动化解私募治理清算困局
近日,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发布修订后的 《私募投资基金备案指引第 3 号——私募投资基金变更管理人》,并与北京金融法院联合推出两则典型案例,标志着私募基金风险处置步入 「自律规范+司法实践」 协同发力新阶段。新规通过优化变更程序、尊重契约自治等五大方面修订,为化解管理人 「失联」「失能」 困境提供了清晰的制度路径;而配套案例则从代表诉讼与强制执行等司法层面,为破解清算僵局提供了关键实操范例。业内人士表示,这一系列举措,共同构建起全链条治理框架,旨在有效破解行业长期存在的治理与清算难题,为私募基金行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的制度动能与法治保障。
上海证券报
•「生力军」 持续扩大 上市公司中期分红渐成风尚
上市公司中期分红积极性持续提升。数据显示,截至 11 月 11 日,今年已有 1083 家公司宣布中期分红 (含季报、半年报分红、特殊分红),分红金额合计 7661.69 亿元,已超去年中期分红金额。其中,超 300 家公司首次进行中期分红。在监管引导和内生需求双重驱动下,中期分红 「生力军」 持续壮大,中期分红渐成风尚。在业内人士看来,分红能力和稳定性是企业价值的 「试金石」,多次分红既让投资者获得实实在在的经济回报,也有助于上市公司吸引长期资金,进而对 A 股整体的估值逻辑、投资文化产生深远影响,推动市场从 「交易博弈」 转向 「价值投资」。
•券商把脉 2026 年:盈利接棒估值 配置更趋均衡
临近年末,各大券商纷纷开始布局 2026 年。据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 11 月 11 日,已有国泰海通、东吴证券、开源证券、华泰证券、中信证券、中信建投、国盛证券等券商举办了 2026 年度策略会,中金公司、东方财富证券等将在 11 月中下旬举行。从已发布的策略观点看,机构普遍预期 2026 年宏观经济将平稳运行,A 股市场有望延续震荡上行态势,市场驱动力正从估值修复向盈利基本面转变。
•中国新能源汽车月度渗透率首超 50%
蓬勃发展的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创造新纪录——11 月 11 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召开沟通会发布最新数据:2025 年 1 至 10 月,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继续实现较高增长。其中,10 月新能源车月度渗透率 (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在汽车新车总销量中的占比) 首次超过了 50%。今年以来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呈现较高增长,究其原因,中汽协副秘书长陈士华在沟通会上解释:一方面,是国内汽车以旧换新补贴政策持续显效;另一方面,是 2026 年新能源汽车购置税减半征收,使得部分消费者存在提前购车现象。
证券时报
•10 月以来融资资金加仓三大行业 青睐业绩高增长股
10 月以来,融资资金的持续涌入清晰勾勒出市场脉络,电力设备、电子和有色金属行业正成为资金布局的核心方向。截至 11 月 10 日,10 月以来,市场融资净买入金额累计达到 1047.66 亿元,23 个交易日中 15 个交易日均为净买入,显示融资资金正持续涌入市场。分行业来看,27 个行业获得融资净买入,其中电力设备、电子、有色金属净买入金额居前,均超过 100 亿元。分个股来看,15 股 10 月以来融资净买入金额在 10 亿元以上,天孚通信、阳光电源、寒武纪-U 居前,分别为 32.7 亿元、23.5 亿元、22.68 亿元。融资净买入金额居前的个股前三季度普遍业绩表现良好,上述净买入金额超过 10 亿元的 15 股中,寒武纪-U 实现扭亏为盈,中际旭创、药明康德、澜起科技等 11 股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且增幅均超过 10%。
•三季度中国折叠屏手机市场回暖 上市公司持续加码
经历短期波动后,第三季度中国折叠屏手机市场呈现回暖趋势。11 月 11 日,IDC 发布最新手机季度跟踪报告显示,2025 年第三季度,中国折叠屏手机市场迎来显著回暖,该季度出货量达到 263 万台,同比增长 17.8%。IDC 认为,市场动能的恢复,一方面得益于华为、荣耀等厂商的稳定发挥,另一方面受到各品牌新一代产品集中上市的共同推动。
•预定利率连续三年下调 保险 「开门红」 产品紧盯分红险
近日,多家大型保险公司开始推出 「开门红」 产品。总体来看,产品设计将目光更多地转向了有浮动设置的分红险——保证收益+浮动分红,但分红的主要来源是保险公司的实际经营盈余,这尤其考验险企的投资、经营能力。目前,保险产品预定利率已连续三年下调,为近 20 年最低水平——普通型产品从 3.5% 降至 2.0%,分红型产品从 3.0% 降至 1.75%。相较而言,分红型产品的预定利率降幅比普通型产品更小,具备一定的收益优势。今年,保险产品预定利率也正式启动了动态调整机制。平安人寿总经理助理及总精算师孙汉杰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参考海外寿险市场经验,美国、日本、英国等保险市场在利率下行期均加强了对各类利率敏感型保险产品的推动,扩大分红、投连等浮动收益型产品的占比来降低利率风险。
证券日报
•机构普遍看好 2026 年中国经济与 A 股市场
近期,多家国内外机构发布 2026 年度策略报告。综合各机构观点来看,2026 年中国经济将延续稳健增长态势。与此同时,随着宏观经济基本面逐步改善,以及各产业中不断涌现出新亮点,A 股市场长期向好的基础将得到进一步夯实。
•退市制度改革成效显现 「应退尽退」 成共识
被证监会认定涉嫌触及重大违法强制退市一个月后,元成环境股份有限公司又锁定了交易类退市。11 月 10 日晚间,*ST 元成发布公告称,截至当日收盘,该公司股票收盘总市值已连续 20 个交易日均低于 5 亿元,触及交易类强制退市,公司收到上海证券交易所的终止上市事先告知书和终止上市相关事项的监管工作函。除了*ST 元成,今年以来,还有 2 家公司情况类似,目前均以交易类退市程序摘牌退市。在市场人士看来,这表明退市制度改革成效显现,「应退尽退」 已成为市场共识,投资者 「用脚投票」 则进一步加速了 A 股市场的优胜劣汰。问题公司加速出清,不仅有助于保护投资者权益,也强化了资本市场资源配置功能。
•年内上市 ETF317 只 同比增超 136%
11 月 11 日,兴业中证金融科技主题 ETF(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 正式上市。至此,年内上市 ETF 达 317 只,同比增长 136.57%。受访人士分析称,随着资本市场指数化投资高质量发展持续推进,ETF 市场供给端加速扩容,今年以来上市节奏显著加快,未来市场上有望迎来更多 ETF。
编辑:罗浩
声明:新华财经 (中国金融信息网) 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