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月以来,焦煤价格呈震荡上涨态势,始终保持高位坚挺运行。11 月 7 日,各品类焦煤价格较 9 月底均显著上涨:唐山蒙 5#精煤仓单上涨 38 元/吨,至 1203 元/吨;澳洲中等挥发分主焦煤 FOB 折到岸仓单上涨 120 元/吨,至 1432 元/吨;山西安泽低硫优质主焦煤仓单上涨 82 元/吨,至 1447 元/吨;焦煤期货 2601 合约上涨 144 元/吨,至 1270 元/吨,价格介于蒙煤与澳煤之间。焦煤价格表现偏强,核心驱动因素在于煤炭市场总供需大体平衡,且库存呈季节性偏低态势。
10 月整体表现偏强
双焦市场方面,10 月以来整体呈现 「供需双弱、库存偏低」 特征。具体来看,焦炭市场供需两弱,社会总库存同比增幅已收窄至 5.8%,较去年年底下降 2 个百分点;炼焦煤市场同样供需两弱,但受铁水及焦炭减产影响,需求端疲弱程度更甚,库存出现小幅累积。整体来看,10 月以来,双焦市场总库存虽在低位小幅累积,但总量仍相对偏紧,较去年同期减少 1.9%,较去年年底减少 12%。
动力煤市场方面,供需两端同步走弱,开工率及产量均出现逆季节性下滑。矿山库存呈逆季节性去化态势,港口库存则在低位徘徊,未出现季节性累积。价格方面,11 月 7 日秦皇岛山西产动力煤现货价格较三季度末上涨 110 元/吨,至 815 元/吨,创下去年 12 月中旬以来的最高水平,进一步助力双焦价格偏强运行。
综合来看,在需求端整体偏弱背景下,10 月以来,煤炭供给端主动收缩,通过动态调整实现供需平衡。而库存端呈现季节性偏低、总量偏紧格局,成为支撑焦煤价格持续偏强运行的核心逻辑。
11 月需求负反馈加剧
11 月,焦煤 2601 合约在 1300 元/吨一线遇阻,价格转入偏弱盘整态势。我们认为,这一阻力主要源于两方面:其一,2601 合约自下半年以来,第 3 次反弹至年初以来的关键压力位,叠加前期多次冲击未果,技术面压制效应显著。其二,当前钢材市场需求偏弱、库存高企,钢厂亏损呈扩大态势,铁水产量持续缩减。11 月 7 日当周,247 家钢厂铁水平均日产量为 234.22 万吨,已连续 6 周减产,较 9 月底产量高位累计减少 8.14 万吨,降幅达 3.4%。钢材需求负反馈传导至上游,对双焦涨势形成明显制约。
展望后市,钢材需求负反馈大概率加剧。根据钢联数据,传统 「金九银十」 旺季期间,钢材需求同比偏弱,呈现旺季不旺特征。具体来看,五大品种钢材 9 月日均需求环比增长 0.9%、同比下降 1.9%;10 月日均需求环比增长 0.7%、同比下降 2.5%。结合季节性规律及当前基本面,11 月钢材日均需求环比大概率出现下滑,主要原因如下:
一是房地产需求端持续低迷。当前房地产市场仍处于去库存阶段,新开工项目数量稀少,叠加北方地区进入冬季后施工活动受限,房地产领域钢材需求预计难有改善。
二是基建拉动作用不及预期。当前基建项目多以收尾工程为主,新开工项目投放有限,年末季节性赶工强度及对钢材需求的拉动效应可能受限。
三是制造业支撑力弱化。作为国内钢材边际消费的重要支撑,制造业景气度近期走弱。10 月我国制造业 PMI 降至 49%,环比下降 0.8 个百分点,同比下降 1.1 个百分点,跌至近年同期新低;生产、新订单、新出口订单、在手订单等主要分项指数均处于收缩区间,其中生产指数下降 2.2 个百分点至 49.7%,结束自 5 月以来的扩张态势,新订单指数降至 48.8%,为去年 8 月以来最低水平。
关注钢厂利润修复情况
从煤炭市场自身来看,当前供给收缩、库存偏低格局已成,相关预期已在定价中得到较为充分的体现,而钢材需求走弱、负反馈加剧风险正逐步上升。据测算,若后市双焦维持当前供需双弱格局,年底总库存或累积至 3921 万吨,同比减少 399 万吨,整体库存压力相对可控。但如果供应未进一步收紧,同时钢材需求负反馈加剧导致铁水进一步减产,双焦市场将进入库存加速累积阶段。
据了解,近期部分焦化厂与钢厂补库动能减弱,山西个别钢厂因亏损加剧而计划检修减产,部分炼焦煤贸易商对当前价格产生恐高情绪,出货意愿增强。预计短期内双焦总供应仍将维持偏紧格局,但边际趋于宽松,价格存在回调压力,焦煤 2601 合约或逐步向蒙煤仓单价格靠拢。后续需重点关注煤矿供应情况、钢材需求变化、钢厂利润修复以及铁水产量走势。
(期货日报)
文章转载自 东方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