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螺旋实验室,作者丨铁手,编辑丨坚果
「现在全网教我做 CEO,但我从上大学开始创业就挣钱了,也不是没挣过钱。」
过去两年,「教李斌当 CEO」 这一话题已经不止一次成为网络热梗。但在李斌自己看来,外界的调侃大多是源于对于蔚来现状的不满,但很多汽车公司也是在努力多年之后才实现盈利,蔚来也需要时间才能看到它的价值。
简单来说,过去李斌似乎总是 「听劝」,但又迟迟没有实质性改变。但这一次,情况或许不一样了。
2 月底,一位即将离职的蔚来员工 「小小蜗牛」 在蔚来内部论坛发布长文,他呼吁公司从务虚转为务实,集中资源,直面现实。
很快,李斌就在评论区实名回复:「谢谢大家的建议,提升全员经营意识,从我自己做起。」随后还把这篇文章通过飞书推送给了全员。
回顾过去两年,蔚来经历过裁员和架构调整,也一度从破产倒闭的传闻中挣扎走出,几番挣扎之后,蔚来的改变,或许还是得从李斌 「听劝」 之后才真正开始。
01 李斌不 「装」 了
事实上,网友并非第一次给李斌出主意。
2023 年,市场一度传出蔚来倒闭的消息,该年 11 月,蔚来还开启了一波裁员,李斌发布内部信称,「(裁员) 是面对激烈市场竞争不得不做的艰难决定。」
然而,面对网友让李斌省着点花钱的建议,蔚来总裁秦力洪是如此回应的,他表示做 NIO House、换电并不是不务正业,中国车企要打造高端品牌,要有更多尝试,可能会交一些学费。
去年底,一位蔚来粉丝在蔚来社区发布 《蔚来还有未来吗?来自死忠粉的灵魂 6 问》,他指出 「长期主义」 是用户欣赏蔚来的源动力,但现实并非一个拥有无穷资金、无限时间的理想世界,担心蔚来最终会走向死亡。
随后,李斌也现身回应,表示蔚来确实有很多地方需要改进,他们会继续努力。但外界更关心的是,李斌真的会 「听劝」 吗?
过去两年,有网友将李斌比喻为 「一个装睡的人」,似乎所有人都能看出蔚来的问题,唯独李斌自己看不到。
理想汽车的创始人李想在一次采访中,对李斌有过一段评价:「我觉得李斌的特点是想构建一个宏大的理念,并且通过企业的运营去验证,这些特点跟他学的专业、这一生的经历相关,而且他能言行一致地做这些事情,他的团队真正相信这些东西。」
李想这段评价,很中肯地点出了李斌的个人特质:他是一个能为信念而坚持的人。诚然,这是一种美好的性格特质,但如果放在不同的场景,特别是在瞬息万变的商业世界中,一成不变并不一定是好事。
曾经,蔚来的 「服务招牌」 给公司赢得了口碑和流量,塑造出区别于其他车企的高端心智,也让更多人因此而了解蔚来,从帮助品牌出圈的角度而言,蔚来的品牌战略是成功的。
但随着车圈竞争愈发激烈,其他车企都在疯狂内卷,蔚来单靠 「服务招牌」 这一招,显然已经不足以取胜。
这时候的蔚来,像极了一位偏科生,长板极长,短板极短。但在攻防战当中,只要短板被对方攻破,长板自然也也难以独存。
这就是为什么网友都在奉劝李斌,希望他能省着点花钱,将用于会员体系的费用,优先用于能快速看到投入产出比的项目,比如研发产品、技术创新等。
幸好,李斌终于决定 「不装睡」 了。
近日,据 36 氪报道,蔚来正在全公司范围推进组织变革,落地一个名为 CBU 的经营机制,将所有经营工作拆分为多个互不重叠的 「基本经营单元」,每个单元都必须建立明确的 ROI 和业绩奖惩制度。
除此以外,李斌更深度参与供应链采购项目,并直接参与电池在内的核心零部件的价格谈判。有蔚来内部管理层透露,李斌要求供应链按小数点后四位抠成本。
这意味着蔚来从过去的预算制彻底转向了经营目标制,要求 「每一分钱投入都要听到回响」,就连李斌一直非常坚持的蔚来手机业务,去年也开始大幅精简架构。
李斌更反复向团队强调形势的严峻程度,表示 「必须要转变,不变活不下去」。据悉,蔚来去年还派团队前往立讯精密学习成本管理,其目标非常明确,就是用更少的人,做更多的事情。
02 蔚来 「复制」 小鹏
在资本市场看来,李斌亲自上阵供应链管理,确实比 「喊口号」 有效多了,在消息传出后,蔚来股价单日上涨接近 10%。
毕竟,「向供应链开刀」 这套管理模式,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已经亲自验证过了。今年 2 月,何小鹏在访问中分享了供应链管理的心得,他表示 「供应链不仅要亲自抓,更要懂行。」
何小鹏透露,在长城汽车前总裁王凤英加盟前,小鹏公司内部存在着系统性信息不对称,比如钢材采购长期存在成本虚高问题,但 「员工能用 100 种方式证明问题不存在」。
不过,蔚来需要向蔚来学习的,恐怕并不只有供应链管理。
2024 年 9 月,蔚来旗下首个子品牌乐道 L60 正式上市,跟小鹏推出 MONA M03 的时间相差不多。
小鹏和蔚来推出的新车,均有着打破原有价格体系,通过中低端车型跑量的意图。小鹏 MONA M03 被称为 「年轻人的第一台车」,而乐道 L60 则对标家庭用户,希望主攻主流家庭用户群体。
不过,从小鹏 MONA M03 自去年 8 月底上市至今,已经狂揽 6 万订单,相较之下,乐道 L60 的销量则有些惨淡。
去年 12 月,乐道 L60 还交付了 10528 台,堪堪完成了销量目标,但今年以来,乐道的销量开始断崖式下跌,1 月交付 5912 辆,2 月更是仅有 4049 辆。
在此之前,乐道总裁艾铁成曾立下军令状,表示乐道 L60 的目标是 2025 年 1-2 月冲击 1.5 万台、3 月交付破 2 万,但当下来看,实际销量与销售目标之间却有着较大差距。
有不少人认为,价格力的缺失是乐道失利的重要原因,乐道 L60 的最终定价为 20.69 万元起,如果选择租电池方案,售价还能下探至 14.99 万,但也几乎是贴着中高端市场的最低价格来定价。
这也直接导致了很多消费者并不买账。一则,如果选择租电池方案,虽然车价够低,但考虑到租电费、换电费等等 「隐形成本」,整车到手价格还会再抬高。
而且,蔚来为了将主品牌和乐道品牌区分开来,其在换电策略上采取了 「一刀切」,蔚来车主可以使用蔚来超 3000 座换电站,而乐道只能使用其中的 1000 座。
另外,乐道车主也不能享受蔚来车主的全部服务,包括 NIO House。对于乐道车主来说,买车之后便要沦为 「二等公民」,那不如投奔其他品牌,也好过 「低人一等」。
二则,如果选择整车购买,乐道 L60 的定价也不够 「极致」,消费者在这一价格带还有很多其他选择,包括 Model Y、小米 SU7 等。
甚至还能选择蔚来主品牌,据业内人士观察,这两款车型的用户画像高度重叠,远不止艾铁成所言的 5% 重叠比例。
整体而言,乐道 L60 在定价上 「黏糊不够狠」,在用户权益上却又过于 「泾渭分明」,既无法讨好蔚来粉丝,又间接将对蔚来服务有兴趣的潜在用户推向了别处。因此,乐道 L60 没有 「爆单」,也在意料之内。
一直以来,蔚来的换电设施、会员空间等 「会员体系」,组成了蔚来品牌的核心价值。然而,「会员体系」 需要长期的重资产投入,如果没有蔚来主品牌的支持,蔚来推出的中低端车型,是不可能负担如此庞大的成本投入。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蔚来车主用真金白银为 「会员体系」 买了单,他们自然也不愿意子品牌车主能够共享服务。可一旦没有了 「会员体系」,乐道还能靠什么吸引消费者呢?
03 盈利迫在眉睫
这不仅是乐道的难题,也是蔚来的难题,其需要从 「服务招牌」 转向 「产品招牌」,在提供服务价值的同时,也能在产品上给消费者带来惊喜。
过去,不少业内人士评价蔚来产品是 「闭门造车」,蔚来对品牌、产品有自己的坚持,但随着蔚来销售规模的不断扩大,小众圈层的偏好已经不能代表更广泛人群的喜好与需求,蔚来需要实现 「破圈」,打造国民级的 「爆款」。
不过,不同于供应链和服务体系的 「降本」,创新研发则是一项更长期的工作,当中涉及产品设计、智能驾驶、三电系统等,将是一笔庞大的支出。
但对于当下的蔚来来说,「花钱」 依然是一个让人头痛的问题。从 2016 年到 2024 年第三季度,蔚来的累计亏损已经高达 960 亿,在去年前三季度,单季亏损仍没有收窄的迹象。
因此,蔚来当务之急依然是 「盈利」,只有收入规模跑起来,才能够有更多的现金流向技术创新,包括推动换电站布局,毕竟,蔚来已经不可能和换电模式进行剥离。
近日,李斌更新了盈利目标,从去年提到的 2026 年实现盈利,提前到在 2025 年第四季度实现单季度盈利。相较于此前蔚来多次推迟盈利目标,可见李斌此次改革的决心。
值得一提的是,蔚来近日再获两家国资背景公司合共 28 亿元的增资,虽然是个好消息,但这样不断 「被输血」 的日子还能持续多久,资本市场的耐心还剩多少,蔚来和李斌应该有所考虑。
对任何一个品牌来说,「长期主义」 是值得坚守的价值观,但绝对不是企业踟蹰不前的 「遮羞布」,但愿这一次蔚来真的能够 「觉醒」,刮骨疗伤,迎来 「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