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月 21 日,钛媒体 APP 获悉,维他动力 (Vita Dynamics) 近期完成了种子+轮融资,成立三个月内,累计完成 2 亿元种子轮融资。
本轮融资由投资机构今日资本、凯辉基金领投,雅瑞资本参与投资,高瓴创投、元璟资本、初心资本、柏睿资本及 BV 百度风投等多家首轮投资方持续跟投,高鹄资本担任独家财务顾问。
「随着上游软硬件技术的日益成熟和成本下降,机器人商业化量产的前景愈发清晰。目前,中国已成为全球 AI 普及率和接受度最高的国家,C 端具身智能产品的爆发已近在眼前。」 中关村智友研究院院长,雅瑞资本合伙人兼首席科学家王田苗表示。
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 《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研究报告 (2024 年)》,2028 年到 2035 年,人形机器人整机市场规模达到 50 亿至 500 亿元;2035 年到 2040 年,市场规模达到 1000 亿至 3000 亿元。2040 年到 2045 年,市场规模达到 5000 亿至 1 万亿元。2045 年后,整机市场规模可达 10 万亿元级别。
高工机器人产业研究则预测:未来中国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到 2035 年,To B 场景销量将达 75.5 万台,市场规模约 755 亿元;To C 场景销量将达 125.6 万台,市场规模约 628 亿元。
而在技术突破上,首先,近 20 年智能电动车和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中国已经培育了成熟的电池电驱产业链、高质高效的智能制造能力和世界领先的人工智能人才储备。
其次,端到端的 VLA 模型在环境感知、复杂任务分解和推理决策的能力突破,不仅推动了智能驾驶领域的整体发展,更会推动机器人在自然交互、自主移动、自主操作等多个关联技术领域的发展。通过 AI 创新研发,机器人将具备在生活空间提供服务的能力。
作为新入局者,2024 年 12 月成立的维他动力致力于打造有趣和有功能价值的机器人产品,为用户提供全时段、高质量的产品体验,并通过全新的自然交互能力,让机器人成为生活空间的智能伙伴。
维他动力,认为在机器人实现完全通用化之前,产品会分为 「户外 (Outdoor)」 和 「室内 (Indoor)」 这两大类场景,户外场景更加强调机器人在泛化空间的空间理解和移动能力,而室内场景则更加强调机器人在泛化生活环境的操作能力。
针对不同的场景,维他动力将打造一款具备自主移动能力的智能伴随机器人和一款具备自主操作能力的智能家务机器人,为 「户外生活」 和 「居家生活」 提供产品与服务。
「我们非常荣幸能够获得投资方的认可和支持。机器人技术有望成为 21 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但它的发展绝非一朝一夕之功。机器人技术的复杂性要求我们在软硬件一体化、AI 模型优化、场景洞察和产品设计上持续深耕。」
维他动力创始人兼 CEO 余轶南表示,本轮融资将主要用于加速产品研发、扩大团队规模以及建立供应链体系。目前,公司的首款产品智能伴随机器人,预计在今年底与大家见面。
目前,维他动力的核心团队成员包括余轶南、宋巍和赵哲伦。
其中,余轶南和宋巍此前均为地平线的创始成员。余轶南于 2015 年加入地平线,是地平线的创始团队成员,曾任地平线副总裁,软件平台产品线总裁。他从 2015 年开始负责地平线智能驾驶的技术,领导了地平线征程系列 (J 系列) 智能驾驶和智能座舱产品和解决方案的开发和落地,从 0 开始实现数百万级规模的前装量产。
宋巍则为前地平线软件平台总架构师, 地平线智驾创始团队成员,智能驾驶软件和工程总负责人,负责征程系列芯片从 2017 年 J1 到 2024 年 J6 整五代产品的智驾产品设计及落地。在维他动力内部,宋巍将负责机器人产品系统与工程。
赵哲伦为前理想汽车智能驾驶产品总监,理想智能驾驶创始团队成员,先后负责理想 ONE(地平线征程 3 平台)、理想 L 系列 (英伟达 Orin-X 平台、地平线征程 5 平台) 的智能驾驶产品的生命周期定义与交付。(本文首发于钛媒体 APP,作者 | 饶翔宇 编辑 | 钟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