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经营报》 记者从中国钢铁工业协会 (以下简称 「中钢协」) 获悉,《钢铁行业产能置换实施办法》 修订稿已完成初稿。中钢协向工信部建议,取消不同企业之间的炼铁炼钢产能置换,即取消产能指标交易,去除附加于产能指标之上的利益,仅允许通过整体性、实质性的兼并重组实现产能整合。
此外,中钢协还建议,鼓励有实力且有意愿的企业继续做大做强,同时逐步推动一批不具备市场竞争力的企业退出,减少企业数量,提升产业集中度。
阻止劣币驱逐良币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5 年一季度,全国粗钢表观消费量为 23016 万吨,同比下降 1.3%;粗钢产量 25933 万吨,同比微增 0.6%。尽管 3 月份表观消费量同比增长 3.5%,但同期产量增速达到 4.6%,供需矛盾依然明显。
产能置换被视为破解供需失衡的关键举措。2021 年,工信部发布了 《钢铁行业产能置换实施办法》,此后,通过实施产能置换,钢铁行业在改造升级、结构调整、布局优化和兼并重组方面取得明显成效。然而,该政策在 2024 年被暂停。
2024 年,工信部在发布暂停钢铁产能置换工作的通知时指出,《钢铁行业产能置换实施办法》 存在执行不到位、监督机制不完善、与行业发展形势需求不适应等问题。当前,钢铁行业面临新挑战,绿色低碳发展、结构调整、布局优化、兼并重组等新要求促使工信部对钢铁产能置换政策进行修订。
与此同时,钢企的生产成本进一步上涨。中钢协数据显示,截至 4 月 20 日,完成全过程超低排放改造的钢企,每吨钢的改造投资约 474.35 元,平均环保运行成本约 218.43 元。走在超低排放改造前列的企业虽然实现了绿色环保效益,但同时也增加了生产成本,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市场竞争力。
然而,部分企业却未积极参与环保改造,由此导致企业间的不公平竞争。中钢协相关人士向 《中国经营报》 记者表示:「部分企业环保设施落后,工艺装备智能化、绿色化、自动化水平较低,加之经营困难和资金压力大,超低排放改造进展缓慢。这种环保成本的差异加剧了行业内的不公平竞争,带来劣币驱逐良币的负面影响。」
该人士表示,中钢协一直呼吁并组织行业和企业共同研究,建立符合市场规律的新型产能产量调控机制。
严厉打击产能倒卖
「工信部正在加紧修订 《钢铁行业产能置换实施办法》,目前已经完成初稿。」 上述人士透露,「我们在修订中建议,取消不同企业之间的炼铁炼钢产能置换,即取消产能指标交易,去除附着于产能指标之上的经济利益,仅允许整体性、实质性的兼并重组实现产能整合。」
该人士表示,这样做主要是为了鼓励真正有实力、有意愿的企业发展壮大,逐步推动不具备市场竞争力的企业退出,从而提高产业集中度。此举有助于削弱产能指标的经济属性,防止产能指标倒卖现象发生。
同时,中钢协希望通过产量调控、产能置换、能力评价、碳排放定额、资源价格、金融信贷等差异化政策,引导各类资源和要素向综合评价优质的企业集中,增加综合评价较差企业的生产成本,迫使部分企业退出市场。
(中国经营报)
文章转载自 东方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