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焦煤期货价格持续走低,主力合约价格最低触及 835 元/吨,创下 2016 年 8 月以来的新低。这一现象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核心矛盾集中体现在供需失衡以及市场预期转差上。
供应端:煤矿持续放量加剧市场压力
4 月,我国原煤产量达到 38930.6 万吨,同比增长 3.8%;1—4 月,我国原煤累计产量为 158473.8 万吨,同比增长 6.6%;主要产煤大省山西、内蒙古和陕西的原煤产量分别同比增长 16.6%、0.6% 和 3.5%。据机构统计,4 月,523 家焦煤矿周度精煤产量为 78.6 万吨,较去年同期高出 7.2%。国内焦煤供应充足持续对煤价形成压制。
进口焦煤方面,随着国内煤价下跌,以美国和澳大利亚为代表的海运煤进口利润下降,进口量随之下滑,外煤冲击压力稍有缓解。然而,进口量占比最多的蒙古煤在 「五一」 之后仍维持较高的日通过量。并且,5 月 17 日,中蒙第二条跨境铁路开工后,蒙古煤进口能力进一步提升。
目前,内蒙古 288 口岸库存处于高位,蒙古煤成交冷清,贸易商不得不降价出货,价格持续下跌。5 月 1—15 日,煤炭企业参加 288 口岸电子竞拍达 30 场,竞拍数量为 88.96 万吨,其中仅成交 2 场,流拍 28 场,成交数量为 2.56 万吨,成交量仅占竞拍总量的 2.88%。蒙古 5 号原煤成交价也从 5 月初的 830 元/吨跌至 780 元/吨,价格持续承压,后续仍可能进一步下跌。
需求端:消费增长乏力继续拖累煤价
钢铁行业作为煤焦的主要消费领域,需求增长乏力,对焦煤的采购意愿下降。尽管铁水产量目前处于高位,但在低利润的背景下,钢厂对焦煤采购态度谨慎,并无集中补库需求。而且,当前钢材市场正处于淡、旺季转换阶段,上周 247 家钢厂日均铁水产量环比减少 0.87 万吨,有见顶的迹象。
焦煤的另一需求方焦化厂则面临钢厂连续压价的压力,今年焦炭已经历 12 轮提价,后续仍有第 13 轮提价的可能,市场情绪谨慎,焦化厂采购大多推迟,这也导致煤焦销售不畅,厂内库存连续累积。
焦煤供需矛盾深度失衡,使其下跌趋势较螺纹钢、热卷、铁矿更为显著。市场普遍认为煤焦供应会维持在高位,而需求却很难大幅回升,供需宽松格局难以扭转。
展望后市,除非国内煤矿生产有较大调整或者需求端出现超预期反弹,否则煤焦价格仍将承压。投资者需密切关注钢厂补库节奏、进口量变化以及钢铁行业需求修复情况,但在需求明显改善之前,煤焦市场或仍延续偏弱运行态势。(作者单位:山东齐盛期货)
(期货日报)
文章转载自 东方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