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券商中国
在自由现金流、中证 A500 以及医疗、消费、红利等主题产品持续发行下,ETF 持续为市场带来增量资金。
截至 6 月 13 日收盘,二季度以来新成立的 ETF,募集规模超过 300 亿元。同时,二季度以来全市场 ETF 资金净流入接近 3000 亿元,最受资金青睐的依然是宽基 ETF。
公募预判认为,当前全球仍然处于降息的大周期中,如果财政政策力度足够或资本市场处于低位,股市估值扩张动力更强,接下来有三个方向值得重视:一是科技成长,二是中国制造,三是新消费。
71 只 ETF 募集资金超过 300 亿元
根据统计,截至 6 月 13 日二季度以来全市场一共有 71 只 ETF 成立,募集规模达到 308.54 亿元。其中,有 5 只 ETF 的募集规模超过 10 亿元,分别为南方基金、易方达基金、大成基金和华泰柏瑞基金旗下的自由现金流 ETF,以及摩根基金旗下的中证 A500 增强策略 ETF。
从新成立产品类型来看,ETF 的发行顺应行情趋势,既有主流热门宽基产品,也有科技和医药类主题产品,重点有以下三类产品:
一是自由现金流产品。数据显示,71 只新成立的 ETF 中有 21 只为自由现金流类产品,发行规模达到 123.48 亿元,在整体 308.54 亿元规模中占比达到 40%。21 只 ETF 集中在 20 家公募基金公司中,既有易方达基金、南方基金、嘉实基金、广发基金等头部公募,也有摩根基金、华宝基金、方正富邦等中小公募。
二是沪深 300、中证 A500 等主流宽基产品。中金基金在今年 4 月成立了一只沪深 300ETF,景顺长城基金在 5 月时成立一只沪深 300 增强策略 ETF,两只基金募集规模接近 15 亿元。此外,国泰基金和摩根基金在 5 月时分别成立了中证 A500 增强策略 ETF,天弘基金旗下的中证 A500 增强策略 ETF 是在 6 月初成立,三只产品募集规模超过了 18 亿元。
三是卫星、医疗、互联网、消费、红利等主题 ETF。华夏、华宝、国泰和永赢基金,二季度以来均发行过医药主题 ETF,分别为华夏上证科创板生物医药 ETF、华宝中证制药 ETF、国泰创业板医药卫生 ETF 和中证港股通医疗主题 ETF。红利产品方面,华宝基金和易方达基金发行的分别是标普港股通低波红利 ETF 和中证红利价值 ETF,长城基金旗下首只 ETF 同样为红利主题产品,为长城中证红利低波动 100ETF。
作为场内交易基金,ETF 在成立后陆续上市,给市场带来增量资金。截至 6 月 13 日,71 只 ETF 中有 64 只已上市交易,另有 4 只已敲定上市日期,这 68 只 ETF 的交易份额为 300.49 亿份,对应的入市资金规模为 300.49 亿元。
宽基 ETF 净流入最显著
在 ETF 新成立的同时,存量 ETF 也持续获得资金流入。根据数据统计,截至 6 月 13 日晚间数据更新,二季度以来全市场 ETF 资金净流入接近 3000 亿元。但如果从今年以来维度看,截至 6 月 13 日全市场 ETF 的净流入只有 2434.88 亿元,这意味着二季度以来 ETF 净流入趋势比一季度更为显著。
具体看,二季度以来资金净流入显著的依然是股票相关的 ETF。其中,股票型 ETF 净流入为 1129.87 亿元,股票 (规模)ETF 净流入 1192.51 亿元,两者合计净流入就超过了 2000 亿元。但另一方面,股票 (行业)ETF、股票 (策略)ETF、股票 (风格)ETF 这三个分类下的 ETF 均实现小幅净流出,净流出分别为 136.27 亿元、92.57 亿元、17.38 亿元。此外,债券 ETF 实现 989.67 亿元净流入。
从单只 ETF 来看,二季度以来受到资金青睐的依然是宽基 ETF。华泰柏瑞基金和华夏基金旗下的沪深 300ETF,净流入均超过了 300 亿元,易方达沪深 300ETF 净流入接近 280 亿元,嘉实沪深 300ETF、南方中证 500ETF、华夏上证 50ETF 等净流入均超过 100 亿元。
实际上,资金借道 ETF 参与市场行情并不是中国特有趋势,放眼全球这一趋势依然成立。但就近几年情况来看,亚太市场特别是中国市场,ETF 的净流入趋势尤为明显。摩根资产管理最新发布的 《ETF 环球市场纵览-中国版》 引用彭博数据显示,截至 2025 年 4 月末,全球 ETF 资产规模从 2014 年的不足 3 万亿美元攀升至 15.2 万亿美元,复合年均增长率高达 19%。
从资金流向来看,全球 ETF 一直保持资金净流入状态。晨星数据显示,2014 年至 2025 年 4 月,全球 ETF 资金累计净流入约 8.2 万亿美元,2024 年更是达到 1.5 万亿美元的历史新高,显示出投资者认可 ETF 的长期投资价值。
在这里面,中国 ETF 市场的增长动力尤为强劲。晨星数据显示,截至 2025 年 4 月末,中国市场 ETF 资产规模占亚太地区 ETF 资产规模的比例为 30.7%。从近一年维度看,中国 ETF 市场资金净流入规模达 1089.2 亿美元 (约合 7844 亿元人民币),位列亚太地区第一。这不仅体现了中国 ETF 市场在亚太地区的重要地位,也显示出国内投资者对 ETF 产品的积极参与和认可。
三大方向值得重视
新产品发行和资金持续流入背后,离不开公募机构对市场行情的乐观预判。在宏观趋势上,摩根士丹利基金表示,当前全球仍然处于降息的大周期中,如果财政政策力度足够或资本市场处于低位,股市的压力并不大甚至估值扩张动力更强。
摩根士丹利基金认为,从产业逻辑看,接下来有三个方向值得重视:一是科技成长,过去一段时间科技较为低迷,主要是风险偏好未能持续提升,同时算力等的未来需求受到质疑,估值回落到低位,AI 为长期趋势,产业逻辑强;二是中国制造,包括高端机械、汽车、军工甚至医药等,其中优质的公司需要重视;三是新消费,部分公司不但牢牢占据国内市场主导地位,海外市场拓展也极为顺利,成为上市公司业绩的新增长点。
「随着经济动能的转换,新质生产力相关产业有望迎来快速发展,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权益资产的结构性机会较多,科技创新和医药依然是现阶段我们最看好的投资方向。以产业链安全可控、国产替代、AI 应用为代表的科技创新方向上的相关公司有比较明确的投资机会。同时医药板块长期受益于人口老龄化和创新药出海,而且估值消化得比较充分,具备中长期配置价值。」 景顺长城研究部副总经理、股票投资部基金经理詹成称。
在鹏华基金看来,作为新消费千亿蓝海市场中的增长引擎,潮玩行业的市场规模高速扩张,情绪消费驱动高景气。根据相关数据预测,2025 年全球潮玩市场规模有望达到 480 亿美元 (约合 3504 亿元),年均增速达 12%。另据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与中国动画学会联合发布的报告,2026 年中国潮玩产业市场规模有望达到 1101 亿元,且用户数量呈持续增长态势,预计到 2030 年将突破 4900 万人。
(券商中国)
文章转载自东方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