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钟恬
2025 年上半年香港新股市场迎来 「高光时刻」,宁德时代、恒瑞医药、海天味业、三花智控4 家 A+H 上市公司跻身全球 IPO 融资额前十席位,其中宁德时代的募资额位居榜首。
这 4 家行业龙头股也成为长线资金追逐的 「香饽饽」,高瓴、红杉等顶级私募机构,瑞银、加拿大皇家银行等国际金融巨头,以及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等主权基金纷纷重金押注。
目前,众多 A 股公司正排队申请赴港上市,市场对 H+A 模式落地也充满期待。在此背景下,A+H 板块扩容趋势愈发显著,这不仅将重塑两地资本市场格局,也将对 AH 溢价走向产生深远影响。

基石投资者屡现 「豪华阵容」
刚刚结束招股的三花智控,因获得 17 家基石投资者豪掷 5.62 亿美元 (约 44.09 亿港元) 而备受瞩目。
按发售价范围中位数计,三花智控此次 IPO 募资净额约为 77.41 亿港元,基石投资者认购额占比约为 56%。其中,施罗德大手笔认购 1.42 亿美元,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认购 9000 万美元,小米旗下的 Green Better、钟鼎资本八期、Verition 分别认购 3000 万美元。
三花智控于 2005 年在深交所上市。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按 2024 年收入计,三花智控是全球最大的制冷空调控制元器件和全球领先的汽车热管理系统零部件制造商,公司在全球制冷空调控制元器件市场的占有率约为 45.5%。
6 月 19 日登陆港交所的海天味业,获得 8 名基石投资者总共认购 1.29 亿股发售股份,包括高瓴、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瑞银资管、加拿大皇家银行、红杉、博裕等主权基金和顶级投资机构,认购金额近 47 亿港元,占比近 50%。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报告,按 2024 年收入计,公司是中国调味品行业的绝对领导者,是全球前五的调味品企业;按销量计,公司已连续 28 年蝉联中国最大调味品企业。
宁德时代在港股上市时,同样吸引了大量长线资金,其基石投资者包括中石化、高瓴、科威特投资局、高毅资产、瑞银、橡树资本、中国太保、泰康保险、博裕、景林资产等,合计认购金额 26.28 亿美元 (约 203.71 亿港元),占募资总额高达 66%。
作为 A 股市场的 「医药一哥」,恒瑞医药通过持续研发投入构建了庞大且差异化的创新药物组合,在创新药领域成绩斐然,其登陆港股时也少不了明星机构捧场,包括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景顺、瑞银、高瓴、博裕等,认购金额约为 41.31 亿港元,认购金额占发行规模的 41.77%。
2025 年上半年,港股市场总共有 4 只新股的融资规模跻身全球前十,其中宁德时代以约 410 亿港元的融资额居于榜首,恒瑞医药、海天味业、三花智控的融资额分别约为 114 亿港元、101 亿港元和 79 亿港元。
A 股公司赴港上市潮涌
受今年新上市 A+H 公司表现耀眼影响,A 股公司掀起 「南下」 热潮,其中不少为龙头企业,覆盖新能源、高端制造、消费、医药等多个领域,近日公告的 A 股公司中更是以科技企业为主导。
其中,兆易创新于 6 月 19 日在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拟于主板上市。兆易创新于 2016 年 8 月 18 日在 A 股上市,截至 2025 年 6 月 19 日收市,总市值约 818 亿元。兆易创新是一家全球领先的多元芯片设计公司,已在消费电子、工业应用、通信、汽车电子等领域实现了全品类覆盖。
兆威机电和美格智能则于 6 月 18 日递表。兆威机电是一家领先的一体化微型传动与驱动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主要面向智能汽车、人形机器人、消费科技、医疗科技以及先进工业制造等高增长行业提供应用场景定制的一体化微型传动与驱动系统解决方案。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报告,于 2024 年按收入计,兆威机电在中国排名第一,在全球排名第四。
「本批拟 A+H 两地上市的企业多为细分领域龙头,具备较强稀缺性,将吸引国际资本持续流入,市场形成良性循环。未来预计将有更多大型企业及产业链领军企业登陆港股,新消费和硬科技企业 IPO 占比将进一步提升。」 安永香港资本市场服务发言人赖耘峰说。德勤则预计,A+H 板块持续扩容的趋势有望延续,预计今年内将有 25 只 A+H 新股挂牌,其透露目前香港有超过 170 宗正在处理的上市申请个案,其中超过 5 家公司募集资金至少 10 亿美元 (约 78 亿港元)。
值得关注的是,近期出台的粤港澳大湾区企业 「回 A」 试点政策引发市场对 「H+A」 模式关注,「H+A」 何时落地备受热议。德勤预计,内地可能会为 H 股或红筹股回内地上市提供绿色通道。德勤中国资本市场服务部全国主管合伙人纪文和表示,一般而言,在港上市的内地公司一直期望回 A 股市场发行,因为 A 股市场的不同板块股票都有溢价,不过以往较少红筹股 「回 A」 上市个案,主要是其为 VIE(可变利益实体) 架构等因素,因此内地对其上市要求较高。如果腾讯、阿里巴巴等重磅科技股回内地上市,会否影响市场流动性?其表示,大型公司回内地上市有可能对二级市场有影响,内地监管部门或会邀请一些行业试点,以及会选择合适时机。
AH 溢价创 5 年新低
今年已上市的 6 家 A+H 公司,在上市后股价表现呈现分化态势。其中,赤峰黄金H 股自上市以来已累计上涨 1.18 倍,恒瑞医药登陆港交所首日表现极为亮眼,上市以来 H 股累计较发行价上涨 27.81%,海天味业目前 H 股价格则仍处于破发状态。

值得一提的是,宁德时代在港股上市后表现强劲,股价持续上涨,反映出市场对其新能源龙头地位的高度认可,其 H 股相较 A 股已有约 12% 的溢价,其也是 A+H 板块价格倒挂幅度最高的股票。
兴证国际认为,宁德时代落户港股市场,受到逾 31 万名投资者追捧,并再度打破 H 股股价低于 A 股的宿命,反映优质的中资股仍然是中外资金的宠儿,这对于接下来的大型中资企业来港上市有深重意义。
德勤也认为,内地企业此前来港发行 H 股会有折让,近期部分股票的 H 股对 A 股出现溢价,如宁德时代,H 股估值提升对其他内地企业产生吸引力,内地企业看见有龙头企业以不俗估值上市,再加上于香港上市集资可配合其国际化策略,预计会有更多内地企业到香港上市。
国泰海通的统计显示,截至目前,在 156 家 A+H 公司中,仅 4 只出现价格倒挂,其中复旦张江、弘业期货、比亚迪、广汽集团等 42 只股票的溢价率超过 100%。
6 月 12 日,恒生 AH 溢价指数最低触及 126.91 点,创近 5 年新低。兴证策略表示,2020 年以来,AH 溢价已经与南下资金流入节奏表现出极高的相关性,南下资金已成为影响港股定价的关键力量。随着 A+H 板块持续扩容,更多优质企业在两地上市,市场机制不断完善,信息流通更加顺畅,这将促使 AH 溢价逐渐趋于合理区间。
「内地企业现通过 『A+H』 双平台强化国际化布局,开辟新增长曲线。对港股生态来说,此模式反映香港监管机构紧贴市场步伐,持续完善市场机制,增强香港的国际吸引力。」 赖耘峰说。
未来,随着更多大型企业及产业链领军企业登陆港股,新消费和硬科技企业 IPO 占比进一步提升,A+H 板块将在市场机制作用下,推动 AH 溢价情况进一步优化,为投资者提供更具吸引力与合理性的投资环境。
(证券时报网)
文章转载自东方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