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 《制药经理人》 杂志发布 2025 年全球制药企业 50 强榜单。强生创新制药蝉联榜首,诺和诺德凭借 GLP-1 药物司美格鲁肽首次进入前十,默沙东排名升至第三。中国企业表现抢眼,6 家企业上榜,百济神州、华东医药初次入围。重磅药物是跨国药企的制胜法宝,中国创新药领域全球化征程已起航,未来在全球制药企业 50 强榜单上的数量有望增加。
每经记者|金喆 实习生 郑翰森 每经编辑|魏官红
近日,美国 《制药经理人》 杂志发布 2025 年全球制药企业 50 强榜单。该榜单根据医药公司去年处方药的销售业绩,列出全球前 50 强生物制药公司,强生创新制药以 557 亿美元销售额蝉联榜首,艾伯维、默沙东紧随其后。
《每日经济新闻》 记者对比发现,诺和诺德凭借 GLP-1 药物司美格鲁肽首次进入前十位,默沙东从第四位升至第三位,主要得益于全球 「药王」 帕博利珠单抗 (K 药) 的稳定增长,诺华则从第三位下滑到第七位。
此外,中国企业从曾经的观望者开始挤上牌桌,有 6 家企业上榜,百济神州、华东医药初次入围。从产品潜力和研发趋势来看,中国创新药领域的全球化征程已经起航,成为 「Big Pharma」(大型制药企业) 只是时间问题。
全球前十位排名出现变动
上述榜单基于 Evaluate Pharma 数据,考察过去一年各大药企在处方药销售、核心产品收入与研发投入等硬指标上的全球表现。医药产业的波动往往与技术推动高度关联,每一年全球药企排名的显著变化反映了行业格局的深刻调整。
过去 10 年,免疫疗法成为癌症治疗的核心,而默沙东是最大的受益者之一。
目前 K 药已获得 FDA(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批准 40 项适应证,2024 年以 294.82 亿美元登顶全球药品销售榜,占默沙东处方药销售额的比例约 54.28%。Evaluate 预测,K 药在 2028 年静脉注射剂型专利到期前峰值销售额将达 330 亿美元。
另一款 PD-1 抗体纳武利尤单抗,也为百时美施贵宝带来收入 93.04 亿美元。2024 年,百时美施贵宝位列榜单第八位,心脏病药物艾乐妥 (133.33 亿美元) 销售额突破百亿美元大关。
GLP-1 靶点在减重领域的成功使代谢和肥胖治疗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2024 年司美格鲁肽 (292.96 亿美元) 和替尔泊肽 (164 亿美元) 两款药物收入突破百亿美元,对应的生产厂商诺和诺德、礼来排名分别升至第十位和第十一位。
重磅药物是这些跨国制药企业的制胜法宝。排名前五位的公司中,强生创新制药靶向 CD38 单抗 Darzalex(116.7 亿美元)、艾伯维利生奇珠单抗 Skyrizi(117.2 亿美元) 都为公司至少贡献了 20% 的收入。
对比发现,前十位变化最大的是诺华和葛兰素史克。
作为 TOP 10 MNC(跨国药企) 的常客,2023 年诺华以处方药销售额 524.73 亿美元排第三位,2024 年处方药销售额为 501.91 亿美元,下滑到第七位。
诺华当下最大的烦恼是药物的专利悬崖。2024 年收入贡献最大的 Entresto(78.22 亿美元) 关键专利在 2025 年 7 月到期;第二大单品 Cosentyx(61.41 亿美元) 专利在 2029 年到期。诺华的主要增长点,到 2030 年专利将全部到期,但从目前缓步爬坡的产品来看,诺华得抓紧时间寻找 「继任者」。
Evaluate Pharma 近期发布的最新预测报告表示,到 2030 年,GLP-1 激动剂及相关复方制剂将占所有处方药销售额的近 9%。基于 GLP-1 的药物如今已自成类别,预计将达到前所未有的销售峰值。
其还表示,在糖尿病和肥胖症产品销售的强劲推动下,礼来的处方药销售额将达到 1130 亿美元,预计将跃升为全球处方药销量最高的企业,以显著优势稳居榜首。其中,Mounjaro 将成为全球销量最高的药物,创收 360 亿美元,另一款肥胖症药物 Zepbound 将以 255 亿美元的销售额位列第三。
中国药企在前沿疗法 「唱主角」
上述榜单显示,今年有 6 家中国企业上榜,数量创近 5 年新高,但排名均在 30 名以后。这主要因为中国创新药体量较小,目前只有百济神州诞生了一款年销售额突破 10 亿美元的重磅药物。
但中国创新药近年来取得的进步有目共睹。在今年 4 月底举行的 2025 年美国癌症研究协会年会 (AACR),超过 200 款来自中国的创新药集中亮相;5 月底举行的 2025 年美国肿瘤学临床学会年会 (ASCO) 上,共有 73 项中国研究以口头报告形式亮相。
全球知名临床研究专家吴一龙教授表示,在 ASCO 一场晚期肺癌口头报告专场,8 个报告中有 4 个三期临床试验,演讲者分别是上海胸科医院陆舜教授、香港中文大学莫树锦教授、中山大学肿瘤医院张力教授和上海胸科医院韩宝慧教授。
未来,中国药企在全球制药企业 50 强榜单上的名次和数量会增加吗?目前看来,答案是必然的。
Evaluate 估测,到 2030 年,多抗、ADC、RNA 疗法将成为制药领域销量最高的管线类别。《每日经济新闻》 记者注意到,这些疗法背后的领跑者,不乏中国企业的身影。
2024 年,中国创新药 License-out(对外授权) 交易类型持续丰富,抗体类药物占据主导地位 (占比 37%),其中抗体偶联药物 (ADC) 达成 20 笔交易,总金额达 102.4 亿美元,占总交易额的 20%。在 ASCO 上,中国企业展示的众多优异肿瘤数据,就涵盖小分子、ADC、多抗和细胞疗法等。
东吴证券研报显示,2025 年 ASCO 大会上,全球共计 184 项 ADC 管线相关研究入选口头报告和壁报,其中 89 项来自中国,约占总体的 48.4%。
此外,近期百时美施贵宝和辉瑞接连 「扫货」 的双抗药物,也来自中国厂商。高盛甚至大胆预测,康方生物双抗药物依沃西单抗 2041 年的销售峰值可达约 530 亿美元。
「虽然行业在过去三年经历了融资困难的阶段,但跑出来的头部企业正在不断给行业信心,让全球看到中国创新药的价值,这对行业的良性发展是好事。」 一位从事医药投资的私募经理对记者坦言,今年创新药板块回暖有多方面原因,产业趋势和估值都在向好。「但我们还是要理性判断创新药的支付方式预期、研发风险,不要把行业捧得过热,否则也会摔得很惨。」 他表示,好的一点是,大家确实比以前更有信心了。
封面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杨卉 摄
文章转载自 每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