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 5 月中美达成阶段性关税贸易协议后,郑棉价格经历三轮拉涨,目前已基本回到清明节前的价格中枢水平。当前市场对其未来走势存在较大分歧,棉花市场上有压制、下有支撑,需等待新的驱动因素指引。
根据美国农业部 (USDA)6 月供需报告,2024/2025 年度全球棉花平衡表中棉花产量、消费量、期初与期末库存及全球贸易量均被下调,整体影响中性偏多。美国方面,2025/2026 年度棉花产量、期初库存和期末库存较上月下调,影响同样中性偏多。美棉 2025/2026 年度产量方面,参考 6 月报告给出的弃耕率,预计在 305 万~311 万吨之间。
美国农业部 (USDA)6 月供需报告对中国棉花产量的预期为 650 万吨,这一数值可能存在低估。
内销方面,下游市场表现疲弱。坯布端开机率先于纱线端下降,而纱线端因新疆补贴等政策支持,利润尚可,因此开机率难以下降。坯布端成品库存持续累积,企业原料补库意愿较低。纱线端自 5 月底起库存逐步超过近 5 年均值水平,后续需持续关注其变化。
外销方面,市场整体表现超预期。5 月棉纺织品出口呈现 「以价换量」 特征,从当月棉纺织品出口绝对量看,环比增加 2%,同比增加 10%。具体来看,出口日韩的量环比下滑 9.46%、同比上升 4.5%;出口美国、欧盟的量环比增幅显著,分别达 29.98% 和 24.08%;出口东盟的量环比下降 7.74%(与季节性因素相关),但同比增加 2.56%。
价格层面,我国棉纺产品出口美国的平均单价环比继续下滑 1.41%,「以价换量」 特征延续,且高端产品存在明显的降级抢量现象;出口日韩的平均单价环比下滑 6.6%,这一表现可理解为补跌;出口东盟、欧盟的平均单价环比则保持稳定。
4—6 月港口进口棉去库明显,这与出口数据向好形成呼应。美国零售端库存保持平稳,批发商库存则出现小幅补库迹象。当前市场仍关注关税政策 90 天到期后的进展,但由于前期存在 「抢出口」(即订单前置) 现象,不排除后续旺季订单走弱的可能。
自中美关税暂缓后,投资者从低估值修复角度持续看涨郑棉,但后续若缺乏宏观利好助推,棉价较难继续突破。整体上,棉价向上突破需依赖宏观面释放更大利好,向下调整则需等待下游负反馈的传导。操作上,可关注内外正套及 2509 与 2511 反套策略。(作者单位:紫金天风期货)
(期货日报)
文章转载自 东方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