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我国国民经济顶住压力、迎难而上,展现出强大韧性和活力。
8 月 15 日,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总经济师、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付凌晖表示,7 月份国际环境复杂严峻,贸易保护主义、单边主义影响持续,国内部分地区出现高温、暴雨洪涝等极端天气,对经济运行造成了短期冲击。面对复杂局面,我国经济运行依然保持了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
「喜忧参半,但总体稳健。」 远东资信首席宏观研究员张林这样总结 7 月宏观经济。近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布的最新预计也显示,对今年中国经济增长预期上调 0.8 个百分点,这反映出国际社会对中国经济发展的信心在增强。
「展望下半年,我们需要注意的是,二季度国内供需分化加重,内需持续走弱,下半年居民消费、企业政府投资出现收缩的可能性有所上升。同时,美国关税风暴或将拖累全球外贸需求,伴随 『抢出口』 放缓,可能对我国下半年的外贸表现带来压力。」 毕马威中国经济研究院院长蔡伟在接受 《华夏时报》 记者采访时表示。
对此,毕马威中国发布的 2025 年三季度 《中国经济观察》 报告显示,当前,中国在政策层面积极应对难题,政策或迎来新一轮布局。
挑战仍存
「从 『喜』 的侧面来看,高技术相关的生产依然保持较高增速,以旧换新相关的消费依然保持较高增速,设备制造相关的投资依然保持较高增速。」 张林告诉 《华夏时报》 记者。
从数据来看,我国生产供给稳定增长。工业较快增长,7 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5.7%,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其中,7 月份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9.3%,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加 8.4%,均快于规模以上工业增速。
外贸韧性持续彰显。7 月份我国货物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 6.7%,比上月加快 1.5 个百分点。1 至 7 月份我国与共建 「一带一路」 国家进出口同比增长 5.5%,继续快于全部进出口增速。
同时,随着提振消费相关政策发力,文化体育娱乐需求增加,商品销售和服务消费均保持持续增长。7 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 3.7%,其中商品零售额增长 4%。1 至 7 月份,服务零售额同比增长 5.2%,增势总体平稳。
「促消费方面,以旧换新的政策效果已经显现。今年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 5.0%,高于去年同期 1.3 个百分点,总体延续去年四季度以来的良好恢复态势。二季度社零同比增速较一季度加快 0.8 个百分点至 5.4%,也是得益于以旧换新国补政策与电商年中促销活动的双轮驱动。与此同时,以旧换新政策在引导绿色化、智能化消费升级方面的作用也在进一步增强,新能源汽车、节能家电、智能家电消费都保持了比较快的增长。」 蔡伟表示。
投资方面,受部分地区高温暴雨、项目工程建设减缓等因素影响,投资增速有所回落,但投资规模继续扩大。1 至 7 月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 1.6%。大规模设备更新政策效应持续释放,继续支撑投资增长。1 至 7 月份,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增长 15.2%,保持较快增长。
在蔡伟看来,「两新」 和 「两重」 政策的发力在保障投资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两重」 带动今年一季度基建投资走强,增速达 11.5%,高于 2024 年全年增速 9.2%;「两新」 政策则对制造业投资提供了主要支撑。上半年设备工器具投资仍保持在较高增速,同比增长 17.3%,对整体投资增速的带动较一季度上行 0.4 个百分点。
不过,尽管中国经济向好趋势依然明显,但蔡伟提醒,从长期看,中国经济仍然面临三方面的挑战。
一方面,国内供需矛盾突出,国内物价持续探底,二季度 GDP 平减指数为-1.3%,连续第九个季度为负,对下一阶段内需的修复带来挑战;另一方面,房地产修复进程仍不明朗,地产对于内需改善的掣肘仍然存在;此外,全球贸易不确定性的加剧对我国外贸造成的扰动。在他看来,上半年企业的 「抢出口」 活动透支了部分下半年出口需求。同时,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叠加美国新一轮的贸易协定,都将对我国外贸领域带来潜在负面影响。
政策或迎新一轮布局
展望下半年,付凌晖表示,尽管经济运行中依然面临不少风险挑战,但我国经济基础稳、优势多、韧性强、潜能大,长期向好的支撑条件和基本趋势没有变,宏观政策发力显效,各方面积极作为,市场需求扩大,新质生产力发展,市场活力提升,将有力支撑经济平稳运行,发展质量稳步提升。
「在改善供需矛盾方面,我们看到政策调控企业的生产供给,改善低价竞争格局。7 月初,中央财经委会议强调依法依规治理企业低价无序竞争,随后各行业协会、地方政府积极响应。政治局会议明确企业家要勇立潮头,以优质产品和服务赢得市场竞争主动;另一方面,下半年政府投资也将迎来扩张,助力物价企稳。地方政府主导的城市更新以及中央政府主导的 『两重』 项目投资将迎来新一轮扩张,成为推动下半年国内需求回升的关键力量。」 蔡伟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7 月下旬以来,国家已经公布育儿补贴制度实施方案,免费学前教育政策,在蔡伟看来,这意味着政策将持续提高社会保障,增扩居民收入,健全与惠民生紧密结合的促消费长效机制。
按照蔡伟预测,下一步或将继续通过发放失能老年人养老服务补贴等方式提高居民社会保障,释放居民潜在消费需求。同时,优化以旧换新政策,补贴范围从耐用消费品扩大到部分必需品及部分出口转内销商品,同时从商品消费向服务消费延伸。
此外,他建议,有序减少消费限制,对重点城市在购车、购房等方面的现行限制进行优化调整;扩大高质量消费供给,例如加大民生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力度;发展数字消费、情绪消费等新业态新模式;鼓励地方发展特色旅游项目,举办文体活动;引导大型商贸流通企业及电商平台积极布局下沉市场,进一步激活县域经济活力。
促投资方面,7 月初,发改委安排超 3000 亿元支持 2025 年第三批 「两重」 建设项目。从具体项目领域来看,除了雅鲁藏布江所在的水利投资外,第三批项目清单或涵盖较多城市更新领域投资。7 月中旬,中央时隔 10 年召开城市工作会议,明确城市更新为下一阶段城市发展的抓手,下半年老旧小区、厂房、城中村改造,以及城市市政基础设施的更新投资或将迎来新一轮扩容。
「从资金层面来看,为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我认为应该启用更为灵活的政策工具以支持基建投资增长。预期后续政策将适时设立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解决项目建设资本金不足的问题。」 蔡伟表示。
从今年二季度的财政支出数据来看,财政投资意愿还稍显不足。
「二季度公共财政支出同比增速由一季度的 4.2% 下行至 2.6%,基建领域支出放缓,反映二季度财政扩投资意愿不足。下一阶段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我国出口下行压力已经边际显现,而国内需求仍然偏弱,房地产修复前景仍不明朗,叠加 2024 年下半年经济增长基数较高。下半年要实现全年 5% 左右的经济增速目标仍需增量政策助力,财政扩张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回升。」 蔡伟表示。
对于未来财政政策,蔡伟建议,应加快专项债以及超长期特别国债的发行节奏,并确保资金尽快转化为实物工作量,形成有效投资拉动;适时新设政策性金融工具,补充重大项目建设资本金。
「中央财政还有比较大的举债和赤字提升空间,四季度还可能进一步提升赤字率和增发超长期特别国债,做好 『十四五』 收官并向 『十五五』 平稳过渡。」 蔡伟表示。
(华夏时报)
文章转载自 东方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