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编辑|陈柯名
近期,航旅纵横推出了一款 9.9 元的 「惊喜数字」 精准延误险,引发不少消费者吐槽。该产品因理赔条件苛刻,被指误导消费者,甚至有消费者认为其 「赔付概率几乎为零,类似竞猜游戏」。
据悉,该保险产品每天随机设定一个数字,起飞延误时长等于该数字分钟整,即可获得 300 元津贴。
据华夏时报,「在航旅纵横值机的时候弹出个提示,延误 21 分钟可以获赔 300 元,只需 9.9 元,结果搞了半天是必须延误 21 分钟整,搁这卖彩票呢!」 来自广东的陈女士说道。
同时,在社交平台上,另外一个帖子也表示,自己买到 9.9 元延误险,延误时间必须是 16 分钟才能赔付。
产品界面截图 其中购买份数可以选择 2 份,声称 「津贴翻倍至 600 元」
投保页面截图写着 「惊喜数字,分钟不差,得 300 元津贴」,「起飞延误时长=16 分钟整,即可获得 300 元津贴」。但和醒目的红色赔付数字相比,等号和整字字符字体较小。
在这些帖子下面有不少评论,有的说 「没仔细看就付钱了,才发现是个坑」,「这是在卖彩票吗」,有回复 「可以找客服退,但可能排队很久,很坑就是了」。
据航旅纵横 App 官方在社交平台的回复显示,【惊喜数字】 活动获得津贴的唯一情形为:航班实际起飞延误时长,与公布的 「惊喜数字」 完全一致,即可获得津贴。

不少消费者吐槽,这样关键信息容易被人忽略,而且一般人会默认延误时长是指超过该数字。
据封面新闻,记者注意到,在黑猫投诉平台上,也有网友发布投诉意见称,在航旅纵横平台购买了延误惊喜数字兑换活动,活动的规则是与延误时间一模一样就兑换 300 元,「结果起飞时我特意看了时间是 42 分,刚好延误了,我的惊喜数字 17 分钟,然后到达以后我查看了购票平台和航司信息,全都是 42 分起飞的,只有航旅纵横是显示的是 41 分起飞。」 这位网友后来联系航旅纵横 APP 客服,发现航旅纵横 APP 是少了 1 分钟,和她的惊喜数字不符,并且和延误时间不符。

网友 「吐槽」 航旅纵横 APP9.9 元 「惊喜数字」 活动赔付困难
记者随后在航旅纵横 APP 上点击购票、支付以及搜索 「惊喜数字」 活动后发现,已经并没有活动入口。航旅纵横 APP 客服人员回应记者称,关于 「惊喜数字」 活动,目前已结束。
8 月 27 日,针对 9.9 元延误险押注 「精准延误」,赔付率极低以及形似博彩游戏的质疑,航旅纵横客服回应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称,「惊喜数字」 产品是保险公司今年新推出的一款航班延误险产品。在航班延误 30 分钟以内的情况下,旅客也有机会获得保险赔偿。平台上线该产品的初衷是为旅客提供更灵活的延误保障,尽可能抵消旅客因延误产生的负面情绪,但近期部分用户反馈产品影响了自身的出行体验。对于用户的相关反馈与建议,航旅纵横高度重视,已及时联系保险公司下架该产品。
客服人员还表示,后续将不断优化产品,持续为旅客提供更便捷愉悦的产品和服务。
另据华夏时报报道, 这个名为 「惊喜数字」 的活动简介称,该活动依托于由南航保险经纪有限公司提供保险经纪服务、由具备合法资质的保险公司作为保险人、中航信移动科技有限公司 (即航旅纵横) 作为投保人、参与活动的用户作为被保险人的航班延误保险。活动规则显示,该活动由阳光财险承保。
北京大学应用经济学博士后、教授朱俊生在接受 《华夏时报》 记者采访时表示,这类 「精确到分钟」 的延误险,看似娱乐营销,实则在法律、消费者权益保护和保险本质上都存在严重争议。监管层需要明确界定边界,行业也必须坚守诚信底线。

据公司官网介绍,航旅纵横是中国民航信息网络股份有限公司推出的第一款基于出行的移动服务产品,能够为旅客提供从出行准备到抵达目的地全流程的完整信息服务,通过手机解决民航出行的一切问题。
中国民航信息网络股份有限公司 (简称 「中航信」) 是国资委旗下唯一专业提供信息服务的中央企业,2001 年由中国民航计算机信息中心联合所有国内航空公司发起成立,是中国国内所有主流航空公司 (国航、东航、南航等)、机场、机票代理的核心系统提供商。到 2011 年 8 月,中国航信下属 39 家国内外分、子公司及 9 家联营公司,服务的客户包括近 30 家国内航空公司 (国航、东航、南航等) 以及近 200 家地区及海外航空公司,国内 169 家机场以及近 7000 家机票代理人,服务范围覆盖到 300 个国内城市、80 个国际城市。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航旅纵横也在不断拓展业务范围,今年 7 月正式上线 「民航官方直销平台」 功能,用户能够在单一界面完成多家航司直销机票的比价和购买。
航旅纵横作为平台方,不收取机票代理费。这一平台整合国内航空公司的直销机票资源的新购票体验,被不少网友称为 「民航版 12306」。
编辑|陈柯名 杜恒峰
校对|程鹏
封面图来源:视觉中国

每日经济新闻综合公开信息、新京报 (记者 王真真)、华夏时报 (记者 吴敏)、
界面新闻 (记者 沈霄戈)、封面新闻 (记者 宋潇) 等
文章转载自 每经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