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上海证券报
越来越多私募将 ETF 作为配置工具。
据统计,截至 9 月 3 日,共有 135 家私募旗下产品出现在年内上市 ETF 前十名持有人名单中,合计持有 ETF 份额超过 20 亿份。近期披露完毕的公募基金中报也显示,多家知名私募基金经理现身 ETF 前十名持有人名单。比如,截至二季度末,但斌执掌的东方港湾旗下产品出现在多只美股科技相关 ETF 的前十名持有人名单中,高毅资产知名基金经理邓晓峰管理的多只产品持有博时中债 0-3 年国开行 ETF,杨东执掌的宁泉资产则在上半年小幅增持招商财富宝 ETF。
在业内人士看来,近年来 ETF 工具化、细分化趋势愈发明显,未来随着 ETF 市场持续扩容和创新,包括私募在内的机构投资者购买 ETF 热情有望持续升温。
年内百余家私募买 ETF
数据显示,截至 9 月 3 日,共有 135 家私募管理人旗下产品出现在 153 只年内上市 ETF 前十名持有人名单中,合计持有 ETF 份额 24.48 亿份。
从主题分布来看,科技方向备受私募追捧。
据统计,在私募持有的 153 只年内上市 ETF 中,基金名称中带有 「科创板」 字眼的 ETF 高达 43 只,私募持有份额达 7.87 亿份。

和谐汇一基金经理梁爽发布观点表示,从近期美国大厂如微软、Meta 公布的财报来看,无论是未来的资本开支和应用端收入都大超预期,未来 AI 将是未来确定性最强的投资方向,相关机会值得重点研究和布局。
北京一位百亿级私募人士在接受上证报记者采访时称,从需求端来看,AI 产业链资本开支的大方向非常明确,若海外资本开支落地兑现,中国硬件厂商订单有望加速释放。整体来看,与海外资本开支相关的硬件需求趋势相对具备确定性,国内硬件领域和软件能力的突破也将引领一些新的投资机会,科技板块的投资机会有望持续涌现。
知名百亿级私募现身
值得注意的是,多家知名百亿级私募也借道 ETF 进行组合配置。
公募基金中报显示,截至二季度末,东方港湾旗下多只产品出现在美股科技相关 ETF 的前十名持有人名单中。

从加减仓操作来看,上半年东方港湾宁泰 1 号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加仓大成纳斯达克100ETF(QDII) 超 1000 万份,中融-东方港湾 9 号证券投资集合资金信托计划、中融-东方港湾 10 号证券投资集合资金信托计划则小幅减持了华安纳斯达克 100ETF(QDII)。

与此同时,截至二季度末,林园投资旗下林园投资 201 号私募证券投资基金新进华夏 MSCI 中国A50 互联互通 ETF 前十名持有人名单,邓晓峰管理的多只产品出现在博时中债 0-3 年国开行 ETF 前十名持有人名单中,宁泉资产旗下宁泉致远 43 号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则持有招商财富宝货币 ETF,持有份额相较于年初小幅增加。


ETF 工具化属性备受青睐
多位业内人士接受上证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私募成为公募产品重要 「买手」 的背后,是公募基金逐步凸显的配置价值和投研优势。
「ETF 市场近年来发展迅猛,细分赛道的 ETF 产品越来越多元,配置工具的价值逐渐凸显。而私募投研团队人员较为精简,不可能将每个细分行业都研究到位,因此,在市场风格切换或行业轮动过程中,利用行业 ETF 或宽基指数增强基金可以更好地适应市场变化,满足组合的配置需求。」 沪上某宏观策略私募创始人接受上证报记者采访时透露。
排排网集团旗下融智投资 FOF 基金经理李春瑜接受上证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私募买公募产品大多出于两方面的需求:一是策略配置需求,比如部分套利策略需购买宽基指数 ETF,主观多头策略私募需进行流动性管理等;二是投资配置需求,通过细分行业 ETF 来布局投资机会。
李春瑜称,从长期视角来看,中国经济稳步向好趋势不变,诸多宽基指数具备较高配置价值,包括私募在内的诸多机构投资者会选择借道公募 ETF 加码中国权益资产。另外,ETF 品种持续向多元化、精细化发展,工具化特征愈发明显,未来有望成为机构配置的重要工具。
(上海证券报)
文章转载自东方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