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期货日报】
带上红色安全帽,爬上钢架楼梯,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35 名学生来到郑商所产融基地河北正大玻璃有限公司 (下称正大玻璃) 的生产车间,一边参观浮法玻璃生产流程,一边听企业人员介绍内部管理体系。这是近日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金融衍生品理论与实践》 课程外出考察纯碱玻璃产业的一幕。
据了解,此次 「2025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产业实践课程之纯碱玻璃产业考察」 活动是在郑商所支持下举办的,课程为学生提供了与期货机构及产业企业面对面交流、深入研讨的机会,帮助学生更好了解实体企业和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需求与挑战。2019 年以来,银河期货共计协助该课程 5 届 (批次) 学生开展产业实践活动。
「《金融衍生品理论与实践》 课程是清华大学践行 『理论+实践』 培养理念的生动体现。」 郑商所相关负责人在开班致辞时表示,郑商所作为国家重要金融基础设施,始终坚守服务实体经济的初心。目前,郑商所依托 「实体+互联网」 双投教基地优势,通过期货知识进校园、高校实践基地合作、合编教材等方式,积极承担培育行业生态、助力人才培养的社会责任。
「郑商所愿意支持清华大学及更多高校开展多元化的实践调研活动,在实践中了解期货和衍生品在管理价格风险、稳定企业经营中的真实应用与价值。」 上述相关负责人表示,希望参与本次课程的学生通过此次调研,对期货市场的功能作用有更深刻的认识,对资本市场的发展有更清晰的洞察。
理论学习中,从期货市场发展历程、制度基础、功能作用到市场发展方向,郑商所研究所相关人员全面介绍了期货市场情况;明睿 (北京) 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翰洵围绕期货和衍生品风险管理策略及典型案例进行讲解。实地参访企业后,银河德睿期现经理王俊从企业所处的市场环境出发,介绍了基差贸易、场外衍生品、含权贸易等业务模式在实际场景中的应用;银河期货研究所所长蒋洪艳分享了如何搭建投研框架及投研团队的培养方式,并分析了期货研究中常见的误区。
在实地考察正大玻璃时,该公司副总经理庞溥军向学生介绍了玻璃期货给产业链带来的变化。他表示,正大玻璃较早就成立了专业期货团队,并严格遵守套保原则:一是价格在生产成本以下不套保,二是没有产品库存且订单充足时不套保。「企业不是什么时候都要进行套保操作,一定要根据实际需求,有风险控制需求就做,没有就等待时机。」 他说。
在青岛中远海运物流供应链有限公司 (下称中远海运) 石家庄分公司纯碱期货交割现场,中远海运大宗商品事业部副总经理吴建平介绍了纯碱期货交割及实务操作过程中需要注意的细节,分享了纯碱厂家、期现商及贸易商利用期货交割库和非标交收库赋能自身经营的案例。
「大家现场交流的一些问题,也让我们收获良多。希望通过这类活动,更好地将理论研究与我们的实践经验结合起来,围绕服务市场 『碰撞』 出更多的火花。」 吴建平表示。
「大家很关注企业如何利用衍生品进行风险管理。」 陈翰洵告诉期货日报记者,很多学生已经意识到使用衍生品本身也会产生一些新的风险,因此,了解工具、熟悉工具、使用工具需要更多 「市场一线」 的经验。
在陈翰洵看来,本次活动是面向 MBA 项目学员开展的实操性培训,实现了 「破圈」 的效果,让一些期货行业以外的优秀人士了解了期货的基础知识和逻辑,有利于宣传期货衍生品的功能以及企业风险管理的重要价值。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王茵田表示,与产业、机构的交流,让学生对金融市场和金融工具有了更直观的了解,有助于大家在未来的学习和解决问题过程中进一步打开思路。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该课程在学校很受欢迎,学生通过该课程对期货甚至金融市场有了全新的认识。「原先我对期货市场只有一些模糊的印象,但这次课程以实践落地的形式让我们接触到了 『看得见、摸得着』 的期货市场。」 参与此次活动的维谛技术有限公司销售经理刘飞表示,课程设计环环相扣,每天的理论学习与产业企业的实际运用相呼应,大家可以从各个环节实际感受到期货市场与实体经济间密不可分的联系以及金融对实体产业的服务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