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
  • 热门
  • 所有
  • 外汇
  • 24 小时
  • 期货
  • 基金
  • 贵金属
  • 股票
A股牛市何时来,谁才是牛市旗手?

A 股牛市何时来,谁才是牛市旗手?

2024 年 8 月 16 日
万科福州150亩地块被收储 12年闲置项目实现「去库存」

万科福州 150 亩地块被收储 12 年闲置项目实现 「去库存」

2025 年 9 月 10 日

高盛集团 CEO:美联储没必要快速降息

2025 年 9 月 10 日
全球市场:美股三大指数集体收涨 纳指与标普创收盘新高 苹果跌超1%

全球市场:美股三大指数集体收涨 纳指与标普创收盘新高 苹果跌超 1%

2025 年 9 月 10 日
广告

全球央行买不停 黄金成储备资产的 「稳定锚」

2025 年 9 月 10 日

多晶硅、工业硅期货部分合约交易限额调整

2025 年 9 月 10 日
「十四五」时期重点领域、新兴领域有哪些立法措施?司法部:加强无人驾驶、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新业态法规制度供给

「十四五」 时期重点领域、新兴领域有哪些立法措施?司法部:加强无人驾驶、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新业态法规制度供给

2025 年 9 月 10 日
投资者押注美联储降息 美债收益率大幅下行!

投资者押注美联储降息 美债收益率大幅下行!

2025 年 9 月 10 日
投资者押注美联储降息 美债收益率大幅下行!

投资者押注美联储降息 美债收益率大幅下行!

2025 年 9 月 10 日
深圳核心资产拍卖或引发退市预警 皇庭国际能否成功「渡劫」?

深圳核心资产拍卖或引发退市预警 皇庭国际能否成功 「渡劫」?

2025 年 9 月 10 日

20cm 速递|2025 全球能源互联网大会今日在京举行,共同推动能源可持续发展

2025 年 9 月 10 日

A 股盘前市场要闻速递 (2025-09-09)

2025 年 9 月 10 日

A 股盘前市场要闻速递 (2025-09-09)

2025 年 9 月 10 日
金桂财经
广告
2025 年 9 月 10 日 星期三
联系我们
合作建议
  • 首页
  • 24 小时
  • 全球金融
  • 股市风云
  • 基金动态
  • 金财眼
  • 期货新闻
  • 期货研报
  • 外汇市场
  • 贵金属
  • 未来科技
  • 登录& 注册
没有结果
查看所有结果
  • 首页
  • 24 小时
  • 全球金融
  • 股市风云
  • 基金动态
  • 金财眼
  • 期货新闻
  • 期货研报
  • 外汇市场
  • 贵金属
  • 未来科技
没有结果
查看所有结果
金桂财经
没有结果
查看所有结果

A 股牛市何时来,谁才是牛市旗手?

来自 金桂财经
2024 年 8 月 16 日
在 24 小时
0

YOU MAY ALSO LIKE

万科福州 150 亩地块被收储 12 年闲置项目实现 「去库存」

多晶硅、工业硅期货部分合约交易限额调整


文 | 锦缎

最近这几个月,应该说大家都很闹心。

因为市场跟大家想的不一样。一两次不一样,我们还能安慰自己,这不过是暂时的。但如果次次不一样,那就是给绝望的种子贡献养料,直到让他长成参天大树。

事后看,市场应该在 2023、2024 年初就已经启动,只不过事与愿违,市场延续了原有的惯性,一路向下。 

01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应该说,最让大家失望的,是 23 年初春季行情的跳票。 

站在当时那个角度,市场是应该反转的。哪怕今天看,也有足够的逻辑支撑。 

首先是美国国债利率倒挂。 

从 2022 年 7 月起,美国国债利率就出现了倒挂,2 年期国债到期收益率超过了 10 年期国债。按照传统的经济学理论来看,倒挂往往都意味着衰退,或者说是衰退的先导指标。一般来说,央行需要提前降息以应对即将到来的衰退,这意味着美联储降息开始进入倒计时了。 

美联储开启降息历程,带来的是全球流动性泛滥,中国股市至少也会雨露均沾。 

其次,从经济短周期的角度,小的基钦周期确实是已经见底回升了。 

上一波的基钦周期从 2019 年 6 月开始,到 2022 年 12 月结束,大约 42 个月,是一个非常标准的小周期。 

从 2023 年 1 月份开始,基钦周期向上。 

流动性充裕加上经济周期向上,是不是值得市场提前反应一下? 

市场也是这么想的,2023 年 1 月份北上资金净买入 1413 亿,打破了沪深港通开通以来的月度净买入记录。 

当时就感觉,市场氛围好了很多,各家机构都打算在权益上扩张。那个时候找工作的小伙伴们应该有印象,市场一时间有那么些朝气蓬勃的样子。 

只不过这一波快乐是那么的短暂,就像清晨的露珠夜晚的流星。 

随后市场就开始一路的不停的向下,一直到 2024 年初。 

2023 年美联储没降,那 2024 年总该降了吧。 

我们知道,美国大选是在 2024 年 11 月。一般来说,大选前美国政府都要裱糊出一种欣欣向荣的样子,好为大选蓄势,由于货币政策的滞后性,通常会提前大半年就开始货币宽松。 

但市场的表现又一次浇灭了投资者做多的热情。 

2023 年市场虽然差,但跌的都是公募权重股,全市场中位数实际是涨的,对于散户影响不大。2024 年刚好倒过了来,该轮到散户肉疼了。 

从 2019 年以来一直有效的小市值策略被一把闷杀,私募净值大幅回撤,不少产品清盘。 

果然是覆巢之下无完卵,没有一个策略可以躲过均值回归的铁律。 

02 周期的力量

我们还是要回到周期。绝大部分人都低估了周期的力量。 

所谓的周期,就是如果你想去顶楼,你是在电梯上倒立、撞墙、做俯卧撑,统统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要在电梯上。那些你能看到的成功学,执着勤奋认真碰了南墙也不回头,这些品质其实都对。只有一个问题无法解决,那就是历史和环境不可复制。复刻这些案例只有一个方法,那就是穿越。 

对于现在经济的现状,我相信大家都明了。从经济基本面的角度,有一个坏消息,还有一个好消息。 

坏消息是,十四五的这最后几年,可能是我们能经历过的最困难的几年。 

好消息是,从十五五开始,我们将迎来一波超级大繁荣,这个时间,足足持续三十年。 

社科研究的是人,人又是极度复杂的生物,很容易就变成玄学。周期理论也是这样,只能归纳,很难去做演绎。 

当下经济面临的,是三个大周期向下,小周期独木难支的尴尬局面。 

首先,从大的 50-60 年康波周期的角度,我们确实是处在萧条期的最末端。 

黎明前的黑暗总是最黑的,但破晓即将为等待它的人来临。我们只能这么说。 

上一次康波周期的萧条期发生在 1973-1982 年,那算得上一个风云变幻的年份。 

在那个萧条期里,布雷顿森林体系坍塌,石油美元尚未形成,其间夹杂着两次石油危机,还有大宗尤其是石油黄金的超级大牛市。 

现在国盛的笃慧看多大宗的逻辑就是上一轮萧条期的映射,因为最近的情况跟上一个萧条期很像。同样是货币体系新旧转换,依然是中东成为风暴眼,也同样对应着黄金的牛市。 

国际局势东升西落,最明显的体现就是中东这个 「世界的十字路口」。我们从最近一系列国际政治大动作也可以深切的感受到。从更宏大的周期看,上一次差不多的转换要发生在 180 年前,只不过那一次刚好相反,是西升东落。现在的我们,每一天都在见证历史。 

康波周期是生产力周期,影响力长期看更深远但并不酷烈。实际上 2008-2015 年算衰退期,但中国经济还不错,因为从 2008 年开始,中国开启了一波 18 年左右的房地产周期。 

我们从数据上也可以发现,从 2008 到 2015 年,除了中国美国之外,世界经济几乎陷入停滞。中国的经济增长,本质上还是这一波向上的库兹涅茨或者说房地产周期,但是这波周期从 2022 年开始,也开始了向下的调整。 

2021 年国有土地出让权收入接近 8.5 万亿,最近几年见顶回落。2024 年上半年只有 1.53 万亿,同比下降 18.3%,基本上回到 2013、2014 年的水平,也就是全年大概 4 万亿左右的收入,中间的 4 万亿缺口,就是行业收缩所要付出的代价。 

这一轮房地产周期从 2008 年开始算,正常按 18 年计算,底部也就在这两年。 

再短一点的周期是长度 10 年的朱格拉周期。很遗憾,现在依旧还是底部。 

朱格拉周期是设备更新周期,代表产品是重卡和挖掘机。上一轮周期下行期是从 2010-2015 年,从 2016 年到 2020 年是上行期。按照正常的下降五年上升五年的节奏,重卡的下行期时长还没到位。 

唯一让人有些安慰,冰冷中带些温度的是,最小的 40 个月长的基钦周期,最近是向上的。 

这波基钦周期从 2023 年开始向上,目前还处在向上的过程中。 

遗憾的就是,三大周期压顶,小周期独木难支。难度有点像在黄河壶口瀑布逆流而上,基钦周期没有那个能力知道吧。 

周期的底部,同样意味着未来的超级大繁荣。 

但这次,还是不要对房地产周期抱太大的希望。地产在 2025 年之后会好,会有一波景气,可就像一滴酒再也回不到葡萄,房地产也回不到从前了。万科曾经在股东会上表示,地产将从黄金时代进入白银时代。听上去貌似地产还是很有前途的样子,可再咂摸一下,按照伦交所的报价,黄金现在每盎司 2400 美元,可白银只有 28 美元,这差的有点大啊。 

下一波大周期的推动力是康波周期,也是生产力周期。简单的说就是新能源,以光伏、电动车为代表的新能源,会带动经济来了一波 30 年左右大的上升周期,你就会发现,原来转的飞快的美林时钟又管用了。因为美林时钟适用条件就是康波周期的上升期。 

不带鸡汤的角度,命运是一个相对,而不是绝对的概念。你的逆境,可能就是别人的顺境,只不过这一波大周期下,体现的是大面积的行业性的收缩。环境有周期,人也有周期,顺境做事,逆境读书,绝境修心。 

接受周期是人成熟的高级标志。 

起起落落见多了,日子过满,便不在乎那些虚头巴脑的了。让碎玉叮当响它的,也让烟火给榆木的桌子包它的浆。人这辈子,不过是经历。 

03 牛市什么时候来?

牛市什么时候来,其实跟我们的经济基本面关系不大。这个世界是物质的,但金融作为生产关系的附着,大部分时间可能跟物质、生产力是脱节的。 

如果更直接一点,A 股的牛市取决于什么时候美股放弃做市值管理。 

美股作为世界三大核心资产,目前确实有不能跌的理由。但是,古尔丹,代价是什么? 

代价就是,这可能是最后一次美元潮汐了。 

我们知道在经济学上有个词叫合成谬误,简单的说就是微观经济学的框架,套在宏观上可能是有问题的。同样看美国的利率政策,要用宏观的框架,哪怕是楼下喝扎啤撸串的光膀子大爷吹牛的思路,都要比现在的金融数据好。当下的金融数据大概率不值得信赖,现在是金融数据为金融政策服务,而不是指引金融政策。 

美国上一次高利率还要回到 70 年代,从周期的角度看,跟现在一样,都是康波周期的萧条期。当时的美联储主席是保罗·沃尔克,有一本自传体书 《坚定不移》,就回顾了这一段的历史。 

那美国是怎么走到高利率这一步的呢? 

客观的说,非战之罪,谁在那个位置上都没办法。1944 年 7 月,美国牵头,世界主要的西方国家建立了以美元和黄金为基础的布雷顿森林体系,本质上就是金本位制。可我们知道,黄金作为储备货币是非常不称职的,因为这东西每年的供给受限,其增速远远低于经济增长所需的货币量增速。35 美元一盎司的固定兑换价,人为压低了大宗商品的价格,长远看必定会被拉爆。 

号称通胀之母的石油作为最重要的大宗商品,长期以来价格是被压低的。客观上,这相当于产油国或者全球的石油资源行业在为世界经济增长买单,但这肯定是不可持续的。所以在美国耗尽黄金储备,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之后的 70 年代,石油和黄金一路狂飙。 

美国的通胀水平也跟着水涨船高。按照正常的金融规则,央行的利率也要跟着上涨,这就是上个世纪 70 年底美国国债利率高涨的原因。 

归根结底,当时那波大通胀的原因就是原油等大宗商品被人为压低价格之后的一次正常的回归,对美国来说,就需要几年高通胀来进行传导,毕竟通胀是一个同比概念。等到全社会适应了正常的油价和大宗商品价格,通胀就会自然回落。 

不能说当时美联储是不是起到了力挽狂澜的作用,只能说,个人在历史的大潮中实际的作用并不大。 

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是美国工人的黄金时代。《乡下人的悲歌》,也从侧面映射了那个时代。大国崛起,也惠及了每一个国民,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红利,让一代美国工人吃尽了红利,但债务总是要还的。客观说,美国的资源禀赋,并不太适合制造业。他本来应该是一个大号的墨西哥,只不过时势造英雄。 

虽然通胀造成了一些困难,但这对当时的美国而言,还不算伤筋动骨。 

因为当时的美国财政情况非常健康,调节余地很大。所以,在基辛格一番微操之后,石油美元体系形成,美国就从这一次大通胀中走了出来,并又一次走向巅峰,再创辉煌。 

只不过这一次,美国已经不能 MAGA(Make America Great Again) 了。 

根据美国财政部的口径,美国政府的债务规模现在已经到了 35 万亿,是 GDP 的 1.2 倍还要多,而在上个世纪 70 年代,这个比值还不到 0.5,虽然 1.2 这个值在发达国家中并不离谱。但这个比值意味着,美国国债还是不可能还了,每年能够付息就不错了,美国国债进入纯庞氏阶段。 

美国面临的两难就是:如果不降息,国内经济尤其是制造业就会加速破产,如果降息,就会面临爆表的通胀。无论哪种选择,都会破坏美元的根基。 

现在的美元最怕的是什么? 

最怕的是长时间的贸易逆差形成的对外负债,这些钱一股脑回到美国本土就会让美元的世界货币功能正式成为历史。从 1945 年一直到 2023 年,美国累计的贸易逆差是多少呢?16.2 万亿美元,相当于美国 2023 年 GDP 的 60%。 

美债加上长期的对外贸易逆差,现在已经进入庞氏阶段,就像一颗嘀嗒着的定时炸弹,你知道一定会炸,但你不知道什么时候会炸。 

资本市场一直在盼望着 「东升西落」,最近这几年,中国周边的股票市场,连印度股市都新高了,只有 A 股还是那么的宠辱不惊。 

我们对于 「西落」 这个问题,整体大家争议并不大。 

「自从买了纳指,觉得巴菲特不过如此」, 很多人开着后视镜将纳斯达克指数当成了 10% 左右的永续债。这是病,市场会好好治的。人类从历史中学到的唯一教训是:人类没有从历史中吸取任何教训。历史上,美国股市也有过三四十年不怎么涨的震荡市。这些年的美国股市,涨的已经让大家忘记了什么是风险。 

美元迟早要降息,美股也会进入技术性的熊市,或者至少要横一段时间。对这个结论,市场一般都是认可的,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 

一旦美股开始放弃做 「市值管理」,A 股就有了进入牛市的第一个必要条件,但这个条件并不等于充分条件,并不是马上牛市就要来了。 

会不会 「东升」,尤其是钱会不会进股市,这是另外一码事,要考虑到大类资产配置的问题。 

从以往的规律看,尤其是 2016 年以来,中美 10 年期国债利差、人民币汇率跟沪深 300 指数有着很强的相关性。下一步美元降息,中美国债利差收窄,人民币汇率升值,都算是非常确定的大概率事件,这些都对应着 A 股走强的拐点。 

只不过有句话说的好,能从历史中找经验,不能从历史中找行动。刘亦菲还单身,跟你有机会完全是两码事。 

实际上,中国资本市场对于美元降息预期这个事,早就行动起来了,只不过钱没有进股市,都去哪了呢? 

从 4 月份开始,央行就开始提醒市场,不要 「炒国债」,相关媒体还援引业内人士的话:疯抢国债,也是对经济的 「唱空」,7 月 1 日更是直接在市场上借入国债做卖出操作。 

我们可以拉出国债期货的线,那个走势,真的是可以称得上气势如虹。 

你看,市场不是没有钱,人家只是绕了个圈,就是不进股市。 

牛市的起点,就取决于什么时候这些泛滥的流动性,开始成建制的进入股市。 

04 资金结构决定的市场风格

每一次牛市,看上去每次都一样,但在细节上又次次不一样。 

2007 年的牛市,是大宗商品的天下,煤飞色舞。2015 年的牛市,做的是 TMT,小市值并购重组是发动机。那么即将到来的这一波牛市,会是什么主题呢? 

中国股市牛短熊长,这个特征大家耳熟能详。原因有很多,但最重要的有一个,那就是缺乏耐心资本。 

如果大家都奔着博弈的出发点在市场上玩,那结果必然只有一个,牛市短暂的就像兔子的尾巴掠过秋天的草原。 

我们现在要回答最重要的一个问题,未来的这一次大牛市,会是什么样的风格? 

什么样的风格首先要取决于由什么样的资金来主导。历史教材对于中国近现代史有一个总结:1840 年以来,事实证明,我们现在的道路,是最符合中国国情的道路。 

中国股市的历史虽然不长,但其实各色人等走马花灯,粉墨登场,端的是股市大舞台,有梦你就来。 

从 2010 年以来,我们至少经历了三波资金主导形成的牛市。 

虽然最近形势确实发生了变化,但 A 股大部分时间,主导资金都是散户和游资。这种资金结构,就是整体股市的基本盘。散户和游资的思路,整体上是偏博弈的,这相当于双方互掏口袋的零和博弈。零和博弈再加上交易成本,这就注定了但凡你下场你就已经输了的结局。 

这种资金主导下,牛市取决于流动性。拉高指数需要堆砌流动性,但流动性却一直在炒小炒新这类主题炒作上不断的消耗,直到资金不再进入,参与者踩踏之后一地鸡毛,然后又开始下一个轮回。 

最近的 2015 年的这一波杠杆牛,就是这种资金结构的牛市体现。所谓的牛市不言顶,说的就是流动性本身无法预测,只要有源源不断的资金接力,牛市就不会结束。反过来,熊市不言底,则是这个问题的另一面。 

2016-2018 年是一轮漂亮 50 和白酒医药等大消费的牛市,核心的主导资金是外资。 

有很多人认为,2015 年那波牛市成长起来的基金经理,缺乏价值投资的基本功,认为这一波大消费牛市是价值投资的回归。这种观点现在看至少是有偏颇的,因为外资主导的这波底部抬升,是站在大类资产配置的角度出发的。在 2014 年沪港通放开之前,外资投资中国股市的路径基本上只有 QFII 这一条路。 

对于海外资金来说,面对增长最快的新兴经济体,从大类资产配置的角度,是必然要在资产组合中给一个权重的。所以,沪深港通这个大门一打开,海外机构经历了从低配到标配的一个过程。这个过程需要一段时间,而且这些机构的思路,也非常好预测。 

海外机构的配置思路,总结下来就是大方向上指数化,具体方向考虑美股映射。那段时间涨起来的主要是各行业的龙头,当时 A 股的研究员们各种对标历史上的美国漂亮 50 行情,其实海外机构对中国上市公司基本面的研究能力,跟我们一直诟病的国内公募保险研究员们是没法比,也就比一般散户强点。 

何况,他们也没想着说要搞太清楚,反正做的是分散风险的大类资产配置的活,本来占比就不高,按着指数配大的就行。在更细致的具体方向上,他们还是沿用了他们在海外尤其是美股的思路,那就是重仓大消费,尤其是白酒和医药。 

你要说白酒是价值投资我觉得没毛病,茅台那个净利率水平,真的在全世界都算是独一份。但是医药确实让人很难理解。因为中国的医药行业跟海外市场尤其是美国完全不一样。美国医药行业占 GDP17%,中国只有 7%,而且中国有集采,收入有上限,此外,医药公司庞大的营销费用也是一个潜在的风险点。 

后来美国玩脱钩之后,海外机构的进入基本告一段落,而且目前的北上资金并的性质并不是很好判断。 

2019-2021 这三年,是公募基金主导的三年。 

我们知道,公募基金公司考核的是规模,因为按规模收管理费。基金经理考核相对收益,就是我不需要跑得快,只需要跑的比你快就行,不一定要赚钱,只要比你亏得少就行。 

这个解释相对肤浅。虽然亏钱了骂基金经理很解气,但你可以质疑他们的人品,却不能怀疑这个群体的眼光。他们最擅长的,是景气度投资,或者叫成长股投资。简单的说,就是选择赛道的能力。 

而恰好,2019-2021 这三年,是一个小的经济周期上行期,加上 2018 年股市调整之后处于低位,向上是阻力最小的方向,这是股市的底色。更重要的是,这三年挖掘出了技术拐点已经出现,堪称革命性的变化的行业赛道——锂电和光伏。公募抱着这两条赛道不撒手,整体业绩非常出色,直接带动了散户从自己买股票到买基金的转变。 

从实际数据看,2019-2021 这三年,普通的股票型基金整体收益率远远跑赢沪深 300 指数,2020 年沪深 300 指数收益率 27.2%,普通股票型基金收益率高达 58.1%。这在最近 10 年已经是妥妥的大牛市了,因为 2015 年普通股票型基金收益率也不过 47.02%。 

到这儿我们讲了三波主导资金,其实漏掉了市场结构和政策引导这两个先天要素。他们实际起到的作用更大,但这就是我们现在所处的市场环境,我们无法改变,只能去适应。这是你在下场前需要考虑的东西,一旦入场,买定离手,愿赌服输。 

05 谁才是牛市的旗手

无论是散户抑或游资、外资还是公募机构,都不能算是耐心资本,很难让 A 股做到像美股一样的长牛。散户和游资交易越多,就越消耗流动性。外资在刚进入时有一定的主动性,公募机构擅长景气投资,青春期太短。 

真正的耐心资本首先必然来自于机构长期资金对于合理的股息率产品的追求。 

长期以来,中国资本市场的无风险利率,归根结底是要看信托产品的收益率。2018 年的陆家嘴论坛上,一位央行领导说:「收益率超过 6% 就要打问号,超过 8% 就很危险,10% 以上就要准备损失全部本金。」 可从 2008 年起,信托产品的收益率一直都是要超过 8% 的。这种情况到 2020 年起才有所改观。 

从大类资产配置的角度,在信托产品高收益率的这个阶段,股市是很难有吸引力的。因为那个时候的股市不能作为长期稳定收益率产品的底层资产,但是房地产能。 

市场对于未来其实是有共识的,一是美元降息只是个时间早晚的问题,二是房地产再也提供不了 6% 以上的长期收益率了。对于股市而言,从股息率的角度,目前是有足够的资金池可以提供长期 5% 收益率的产品的。这也是年初以来的主题方向,高分红类债股。 

从去年以来,中特估、国有企业市值管理、现金分红政策的推出,都指向了一个方向,那就是大型的国有上市公司。 

2024 年最出乎大家意料的行业是银行。从基本面的角度,银行跟地产是一根绳上的蚂蚱,但银行股居然可以屡创新高,这就很让做题家们抑郁。有人的给的解释是,这是因为以前银行股太低估了,现在只不过是估值回归而已。反正股市嘛,涨跌总会有大儒给出道理的。 

高分红不是一个简单的市场炒作主题,背后藏着股市长牛的基础。虽然,目前还是个愿望。 

最近有个婚礼上了热搜,亚洲首富、印度信实工业集团实控人家族耗资 44 亿人民币,举办了一场婚礼。这个家族垄断了印度的能源通信等多个行业。 

现在国有上市公司所处的这些行业,银行、煤炭、石油石化、电力、港口、高速公路,都是一个国家核心资产中的核心资产。这些行业基本上是自然垄断状态,经营稳定,只要考核目标合理,其现金流完全可以为股息提供长期稳定的来源。 

一个对长期收益率要求不过分的产品,与长期股息率稳定的国有企业资产,是完全可以撑起一个股票市场长期向上的牛市的。 

有很多分析师,包括众多的机构,都在等那么一个机会,那就是风格切换。想着只要中特估、高分红熄火下跌,小市值主题炒作就又要开始繁荣了。 

这么想就是纯粹的零和博弈思维。实际上,中特估、高分红的参与者,都是真正的耐心资本。这批资本风险要求不高,风险偏好也低。只有当他们能够有持续稳定的收益的时候,才可能会向股市注入长期资金,或者就用股市的收益做一些高风险的操作,比如买一些成长股。当这批资金出现重大回撤不得不清盘的时候,也会顺带拉崩小盘股。 

这个逻辑同样适用于美股。为什么美股跌,A 股也容易带崩。因为 A 股也是风险资产的一种,美股涨了,资金的风险偏好上升,顺带着会配一些 A 股,一旦美股崩了,资金为了自救,肯定会优先卖掉一些边缘资产。 

很不幸,大部分时候,A 股就是那个边缘资产。不然,你能想象,机构会卖掉英伟达换中际旭创,或者卖掉微软,换金山办公么? 

A 股的长牛,本质上还是要降低预期,老老实实的去提高股息率,吸引长期耐心资本。 

除了中特估,高分红这些,成长股我们认为最确定的方向就是新能源汽车,简而言之龙头就是比亚迪。 

比亚迪的股价自从 2022 年 6 月见顶之后,最大的回撤接近 50%,我们曾经写过一篇文章 《3.5 万亿的特斯拉 VS7000 亿的比亚迪:总归有一个不太对》,然后就被打脸,最近比亚迪反弹幅度很大,但市值还是没回到 7000 亿。 

现在对比亚迪的主流观点从逻辑上看问题不大。比亚迪 2025、2026 年短期销量上限大概就是 500 万辆,单车 1 万人民币净利润,对应着 500 亿净利润,按照传统汽车行业 10-20 倍估值,市值在 5000-1 万亿之间,是一个比较合理的水平,现在市值 6000 亿出头不到 7000 亿,并没有低估。 

再从长期价值投资的角度出发,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正处于 10%-80% 渗透率区间,这个区间市场竞争激烈,资本开支刚性且庞大,企业现金流趋紧,并不是投资的好时机。这个行业最佳的投资时点是 0-10% 以及 80%-100% 渗透率区间。 

上面两个看空的逻辑,都没啥毛病。问题就在于,比亚迪优势太大,你不可能等到他的长期低点再去介入。 

最新的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包括商用车在内,中国市场新能源渗透率是 43.8%,斜率明显加快。而且,按照乘联会口径的数据,乘用车中新能源的渗透率已经过半。燃油车基本上已经放弃出新款,未来的新车基本都是新能源。也就是说,2025 年我们就能看到燃油车的市占率会被压缩到 50% 以下,二手车体系,汽车经销商生态,会经历一个翻天覆地的变化。 

从车型结构上看,新能源中纯电的增速放缓,拉动增长的主要是插混。而插混赛道主要的增长点,就是比亚迪,当然还有理想和鸿蒙。 

比亚迪的 Dmi4.0 在 2021 年 3 月推出,到现在已经迭代到 5.0 版本了,但是还是没有一家车企能够做出 4.0 水平的插混系统。如果不考虑智驾,比亚迪在电气化硬件水平上是断崖式的领先。至于智驾,只要方向对了,无非就是钱和时间的问题,而这两个,比亚迪都不缺。 

汽车这个行业,是一个非常大的市场,营业收入可以比肩房地产。如果说在大消费行业有一只股票市值能够超过贵州茅台,那大概率就是比亚迪。 

很多人会问,为什么不是光伏。我一直相信,光伏的成长空间无上限,十倍只是个起点。问题就是现在这个行业不够卷,并且大家卷的方向不对。光伏在 2019 年实现了煤电平价,这一步造就了众多的 10 倍股,但继续提高转化效率,摆脱并网约束的技术进步,目前还没看到。各个厂商在新技术的投入变得保守,都期望其他机构能够在技术上实现突破之后自己凭着雄厚的资本后来居上。 

06 写在后面的话

我相信牛市就在不远的未来,需要等待的时间并不长。 

外面的钱很多,他们只是不愿意进来。中国累计的货物贸易顺差超过 7 万亿美元,外汇储备只有 3 万亿美元,剩下的 4 万亿美元,掌握在大量的外贸机构中。 

居民也不是没有钱,2022、2023 年两年,居民人民币存款的增加额都在 16 万亿以上,但现在债券类产品规模屡创新高,股市却无人问津。 

牛市是什么样子,最后还要取决于是市场结构和参与者之间博弈的结果。 

如果还是散户和游资主导,那可能来得快也去得快。如果是外资主导,无非再来一波大消费牛市。如果公募基金是主力,那可能选择拉升光伏锂电。 

要想牛市持续时间超过一年,那可能真的需要从政策和参与者的角度,更加重视国有上市公司市值管理和分红。然后大盘搭台,给主题和小市值一个唱戏的机会。 

周围全是高地,股市作为一个洼地,被填满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只是结果会如何,我们的预测可能还不如去找算命的更靠谱。 

我们能知道的是,假如是一波轰轰烈烈的牛市,那大概率上主要的参与者很难全身而退,亏钱的概率很大。 

现在的股市点位,其实并没有什么风险,终究你只是亏钱但不亏时间。我们只能说,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牛市记住见好就收。 

这个世界,多的是开着后视镜开车,日中则移,月满则亏,周期才是永恒的。 

现在大家都觉得很困难,但不用担心,周期见底就在这两年,然后就是长长长的上升期,锻炼身体多读书,熬过去就好。 

我们看到了眼前经济的风险,但最大的风险是没有看到美元、美股的风险。 

没有永远不跌的市场。 

上个世纪 60-70 年代,0.68 苏联卢布可以兑换 1 美元。后来我们知道了,1994 年 11 月 25 日,卢布的官方汇率为 3235 卢布兑 1 美元。 

苏联在历史上给了印度大量的援助,其中一部分变成了印度的外债,市值大约 100 多亿卢布。一向在还债方面拖拖拉拉的印度趁着苏联解体,仅用 100 万美元的外汇,偿还了价值 100 多亿美元的苏联债务。 

希望读者能够了解这个故事,给自己留一点安全垫。

Search

没有结果
查看所有结果

一周热门

万科福州150亩地块被收储 12年闲置项目实现「去库存」

万科福州 150 亩地块被收储 12 年闲置项目实现 「去库存」

2025 年 9 月 10 日

高盛集团 CEO:美联储没必要快速降息

2025 年 9 月 10 日
全球市场:美股三大指数集体收涨 纳指与标普创收盘新高 苹果跌超1%

全球市场:美股三大指数集体收涨 纳指与标普创收盘新高 苹果跌超 1%

2025 年 9 月 10 日

全球央行买不停 黄金成储备资产的 「稳定锚」

2025 年 9 月 10 日

多晶硅、工业硅期货部分合约交易限额调整

2025 年 9 月 10 日
「十四五」时期重点领域、新兴领域有哪些立法措施?司法部:加强无人驾驶、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新业态法规制度供给

「十四五」 时期重点领域、新兴领域有哪些立法措施?司法部:加强无人驾驶、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新业态法规制度供给

2025 年 9 月 10 日
投资者押注美联储降息 美债收益率大幅下行!

投资者押注美联储降息 美债收益率大幅下行!

2025 年 9 月 10 日
投资者押注美联储降息 美债收益率大幅下行!

投资者押注美联储降息 美债收益率大幅下行!

2025 年 9 月 10 日
深圳核心资产拍卖或引发退市预警 皇庭国际能否成功「渡劫」?

深圳核心资产拍卖或引发退市预警 皇庭国际能否成功 「渡劫」?

2025 年 9 月 10 日

20cm 速递|2025 全球能源互联网大会今日在京举行,共同推动能源可持续发展

2025 年 9 月 10 日
金桂财经

2025 年 9 月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日
1234567
891011121314
15161718192021
22232425262728
2930  
« 8 月    

近期动态

  • 万科福州 150 亩地块被收储 12 年闲置项目实现 「去库存」
  • 高盛集团 CEO:美联储没必要快速降息
  • 全球市场:美股三大指数集体收涨 纳指与标普创收盘新高 苹果跌超 1%
  • 全球央行买不停 黄金成储备资产的 「稳定锚」
  • 多晶硅、工业硅期货部分合约交易限额调整
  • 「十四五」 时期重点领域、新兴领域有哪些立法措施?司法部:加强无人驾驶、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新业态法规制度供给
广告

Copyright © 2025 广州金桂广告传媒有限公司. 粤 ICP 备 2025390655 号

  • 关于本站
  • 联系我们
  • 隐私政策
没有结果
查看所有结果
  • 登录& 注册

Copyright © 2025 广州金桂广告传媒有限公司. 粤 ICP 备 2025390655 号

  • 登录
  • 注册
忘记密码?
Lost your password? Please enter your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You will receive a link to create a new password via email.
body::-webkit-scrollbar { width: 7px; } body::-webkit-scrollbar-track { border-radius: 10px; background: #f0f0f0; } body::-webkit-scrollbar-thumb { border-radius: 50px; background: #dfdbd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