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是北部都会区加快发展、引入产业和重大项目的最佳衔接期。李家超表示,特区政府会简化行政措施拆墙松绑,包括引入快速审批制度,降低工程成本并缩短工期;以试点形式推行 「分阶段开发」 模式,参考内地 「1.5 级开发」 概念,容许初期先建设和营运具先导性的低密度设施,再落实长远发展。
每经记者|杨欢 每经编辑|刘艳美
图片来源:摄图网_500082836
新华社消息,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 17 日在特区立法会发表其任期内第四份施政报告。李家超宣布,决定提升北部都会区 (以下简称 「北都」) 发展的决策层次,将成立由他领导的 「北都发展委员会」,简化行政流程,拆墙松绑,加速推进北都建设。
由特区行政长官担任主席的 「北都发展委员会」,下设三个工作组:由财政司司长任组长的发展及营运模式设计组,按北都各指定发展区的性质和规模,设计发展及营运模式;由政务司司长任组长的大学城筹划及建设组,成立调研专班,研究北都大学城发展模式;由财政司副司长任组长的规划及发展工作组,负责由规划到执行的全流程管理,就统筹整合规划、工程、土地、交通、环保等作全面部署,促进产业进驻,创造职位和提升生产力。
解读:如李家超在发表施政报告时说,北都是香港的战略发展区域,具有巨大经济价值和发展潜力,「虽然政府过去三年已加快建设,但北都幅员广阔,所需资源投资庞大,我一直为此心急如焚。北都建设务必加速推进」。
占香港总面积约 1/3 的北部都会区,包括元朗区和北区两个地方行政区,天水围、元朗及粉岭/上水等已发展成熟的新市镇及其相邻乡郊地区,并有 6 个处于不同规划及建设阶段的新发展区和发展枢纽。
图片来源:《北部都会区行动纲领》
根据香港特区政府 2023 年公布的 《北部都会区行动纲领》,这块毗邻深圳的区域,将是香港未来 20 年城市建设和人口增长最活跃的地区。今年以来,李家超在不同场合提到希望加快北部都会区建设,并且不止一次用 「心急如焚」 来形容其心情之迫切。
在专家看来,香港发展一直面临着空间不足、资源约束的难题,同时其核心区距深圳、广州等大湾区其他支点城市太远,从物理空间上限制了香港的发展潜力和融入大湾区建设的深度。北部都会区建设将大大提升香港与广深在科技和产业上的衔接、协作,从而使香港与广深在地理上 「更亲近」,产业结合上 「更紧密」。
以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为例,在深圳河两侧以 「一河两岸」「一区两园」 的理念构建,是香港北部都会区与广深港科技创新走廊的交汇点,总面积约 3.89 平方公里。
目前,河套合作区香港园区第一期三座大楼已落成,生命健康科技、微电子、新能源及人工智能等支柱产业租户正陆续进驻,另外五座大楼于 2027 年起陆续完工。
就在不久前,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在香港发布 《2025 年全球创新指数》 百强创新集群,「深圳—香港—广州」 创新集群首次排名全球第一。在外界看来,当全球创新竞赛步入深水区,深圳、香港、广州合作 「登顶」,是在更高层面上形成了一种功能互补、错位发展的协同格局。
眼下是北部都会区加快发展、引入产业和重大项目的最佳衔接期。李家超还表示,特区政府会简化行政措施拆墙松绑,包括引入快速审批制度,降低工程成本并缩短工期;以试点形式推行 「分阶段开发」 模式,参考内地 「1.5 级开发」 概念,容许初期先建设和营运具先导性的低密度设施,再落实长远发展。
将有多少人在这片区域居住、工作?官方预计,北部都会区未来人口约占香港三分之一。根据香港特区政府统计处上月底发布的一份报告,截至 2024 年底,香港总人口为 750.06 万人。按照这一数据计算,未来将有约 250 万人口生活在北部都会区。
#动向
上海再度召开街镇营商环境座谈会
9 月 16 日,上海市发展改革委牵头围绕 「做强街镇基层基础,打通营商环境 『最后一公里』」 这一主题,召开街镇主官座谈会,听取街镇营商环境建设的意见建议。街镇营商环境建设是城市营商环境的基层基础。去年同期,上海市发展改革委就曾召集街镇主官围绕同一主题开展座谈交流,听取街镇在服务企业发展、优化营商环境建设中的痛点、堵点和难点。今年以来,上海在全国首次提出把 「支持街镇营商环境建设」 作为 8.0 任务内容。
上海打造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新引擎
9 月 16 日,上海张江人工智能创新小镇启幕,其整合了浦东新区张江科学城内的模力社区、人工智能岛等特色产业园区,将成为上海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新引擎。浦东新区提出,计划到 2027 年,张江人工智能创新小镇将新集聚人工智能企业 500 家以上,完成大模型备案 100 个;到 2030 年,将新集聚 1000 家人工智能企业,实现千亿元产业规模,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人工智能创新策源地和产业转化枢纽。
河北出台措施支持养老机构发展
近日,河北省政府办公厅印发 《关于支持养老机构发展的若干措施》,推出 6 方面 24 条具体举措,从用地保障到资金支持,从人才队伍建设到金融服务,全方位助力养老机构发展,让老年人享受更优质的养老服务。在资金支持方面,措施明确,对符合条件的新建养老机构按每张床位 8000 元标准、改建养老机构按每张床位 3500 元标准,给予一次性建设补贴。
成都地铁运营里程突破 700 公里
成都发布消息,9 月 17 日,成都轨道交通 17 号线二期、10 号线三期 (武侯祠站-太平园站) 开通初期运营,至此,成都轨道交通总里程突破 700 公里。更大规模线网,更能支撑超大客流。目前成都轨道 800 米覆盖通勤比重达到 34%,位居全国第二。随着 10 号线三期 (武侯祠站-太平园站)、17 号线二期开通,全线网车站数量达 444 座,换乘站达到 65 座,出行将变得更加便利,平均通勤时间也将进一步缩短。
#声音
商务部:将选择约 50 城开展 「三新」 试点城市建设
9 月 17 日,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商务部服务贸易和商贸服务业司司长孔德军表示,下一步,将通过竞争性评审方式在全国选择 50 个左右人口基数大、带动作用强、发展潜力好的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试点城市,增加优质消费供给,创新和丰富多元化消费场景,推动新的消费业态不断涌现、消费活力进一步提升,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差异化消费需求,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孔德军介绍,开展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试点城市建设,是顺应当前消费升级趋势,着眼于解决优质供给不足短板,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作出的决策部署。商务部将重点支持健全首发经济服务体系、创新多元化服务消费场景、推进优质消费资源与知名 IP 跨界联名,这其中有很多都是服务消费的内容。
#数读
资产总额超 90 万亿元,「十四五」 央企成绩单发布
国务院国资委主任张玉卓 9 月 17 日在国新办举行的 「高质量完成 『十四五』 规划」 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介绍,「十四五」 以来,中央企业资产总额从不到 70 万亿元增长到超过 90 万亿元,利润总额从 1.9 万亿元增长到 2.6 万亿元,年均增速分别达到 7.3%、8.3%。
研发经费连续三年超过万亿元,投入强度从 2.6% 提升到 2.8%,参与了全部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攻关,打造了 97 个原创技术策源地,组建了 23 个创新联合体。「十四五」 期间,国资央企布局结构不断优化,6 组 10 家企业实施战略性重组,9 家新的中央企业组建设立。
#放榜
报告:上海居长三角中心区 27 城数字人才引力指数首位
日前,上海财经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智联招聘联合发布 《长三角中心区城市数字人才引力指数报告》。根据 《报告》,2024 年长三角中心区 27 个城市数字人才引力指数得分落入卓越区 (70 分及以上)、强劲区 (50-70 分)、活力区 (30-50 分)、潜力区 (少于 30 分) 四个区间。
具体来看,上海以 82.65 分唯一登顶卓越区,领先优势显著。杭州、南京、苏州、合肥处于第二梯队的强劲区域。无锡作为活力区首城,数字经济沉淀深厚,在人才吸引上具有较大领先优势。除无锡外,活力区其余城市分差较小,竞争处于胶着态势。处于潜力区的 10 个城市,主要分布于苏北、皖北皖南、浙中南区域。
长三角中心区城市数字人才引力指数综合排名
一级指标前 10 名分布情况图片来源:《报告》
《报告》 指出,从一级指标进入长三角排名前十的情况来看,虽然芜湖、马鞍山、池州三个城市在综合排名中未进入前十,但在核心分项指标上展现出独特的竞争优势和区域发展亮点。这些城市的实践,为优化人才吸引策略提供了差异化的参考价值。
文章转载自 每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