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陈婷 每经编辑|金冥羽 陈俊杰
近日,一则 「马云强势回归阿里巴巴,参与度达 5 年来最强」 的消息迅速引发了市场关注。另据多家媒体报道,9 月 16 日晚,阿里创始人马云现身阿里 B 区 HHB 酒吧,由阿里高管邵晓锋陪同。
图片来源:第一财经
对于上述消息,截至记者发稿,阿里方面皆未给出官方回应。
事实上,近两年,市场上屡屡传出 「马云回归」 的相关消息。同时传出的,还有阿里高管 「重新创业」 的口号。今年以来,阿里对电商、「AI+云」 两大核心业务进行了大手笔的投入,并接连对美团、京东等老对手发起进攻。
9 月 10 日,在阿里巴巴成立 26 周年之际,阿里最新发布了 「高德扫街榜」,将矛头直指美团腹地,阿里股价也因此再创新高。此前,5 月,淘宝闪购全量上线;7 月,淘宝闪购宣布启动规模高达 500 亿元的补贴计划。
自 2025 年开年以来,阿里巴巴港股股价一路高歌猛进,涨幅已超过 100%。9 月 17 日,阿里巴巴港股市值重新冲破 3 万亿港元关口,引发资本市场热议。
重投入趋势下,2025 年前三季收官在即,阿里能否靠重新创业 「杀出」 新天地?
年内频频现身 马云幕后 「强势回归」?
今年以来,马云已多次现身。
今年 2 月 17 日,据央视新闻视频报道画面,马云作为阿里巴巴创始人现身在京举办的民营企业座谈会。
据广州日报报道,今年 4 月,马云现身阿里云谷园区并参与阿里云 KO 大会。马云现场演讲称,「今天阿里云的资源和技术人才,既是发展云计算和 AI(人工智能) 的信心所在,更是责任所在。」 他还表示,科技人员的责任,不是让 AI 取代人类,而是让 AI 更懂人类、更好地服务人类。
5 月,马云现身阿里总部 「湖畔小屋」,阿里巴巴集团 CEO(首席执行官) 吴泳铭也在现场,陪同参观。
值得一提的是,5 月 9 日,阿里巴巴集团 CEO 吴泳铭在内网论坛发帖,呼吁阿里人回归初心,重新创业。吴泳铭强调,阿里的基因里没有 「守成」,只有 「创造」。AI 科技革命带来的风险与机遇并存,阿里必须放下过去的成绩,以创业者的心态,开启全新征程。
信中,吴泳铭还表示:「前两天,我们在西溪园区揭幕了 1:1 复刻的湖畔小屋。这是阿里创业的起点,它代表阿里巴巴永不止息的创业精神、永远对创新的追求。选择现在将它搬进全球总部,不是为了怀旧,而是要提醒我们所有人,今天阿里巴巴依然在创业。」
6 月,又有消息称,马云现身阿里饿了么工区,并将参加淘宝闪购的周会。7 月 17 日,还有网友晒视频称,在西湖夜游时偶遇骑车的马云,引发了大量关注。
可以发现,马云的公开露面多与阿里当前推进的战略转折或重点业务相关。今年夏天,淘宝闪购冲向了美团的腹地,马云的露面或也与此起彼伏的战局有关。
近日,市面上还传出马云即将强势回归的消息,如若马云当真回归,对阿里会起到什么影响?
对此,知名数字经济学者、工信部信息通信经济专家委员会委员盘和林对 《每日经济新闻》 记者表示,马云回归能够稳定军心。
盘和林认为,阿里的确需要一个新的核心人物,而这个核心人物是谁,马云是有话语权的。「我认为,创始人 (如若) 回归可能会加强阿里的凝聚力,但阿里的新走向,还是应该 (由) 阿里人集体达成共识。」 盘和林说。
阿里能 「杀出」 新天地吗?
近两年,在马云的公开动态愈发频繁的同时,阿里也经历了一段 「触底回升」 的发展历程。
2023 年底,马云在内网罕见的一次发言引发外界广泛关注。当时 (2023 年 11 月 28 日),拼多多发布了一份超出市场预期的财报。一夜之间,拼多多总市值冲至 1846.74 亿美元,与当日阿里巴巴 (NYSE:BABA)1954.40 亿美元的市值差距收窄至约 100 亿美元。
马云在第二日跟帖回复称,「我相信今天的阿里人大家都在看都在听。我更坚信阿里会变,阿里会改。所有伟大的公司都诞生在冬天里。AI 电商时代刚刚开始,对谁都是机会,也是挑战」。
自此之后,阿里展开了一场大刀阔斧的改革。去年 5 月,阿里巴巴集团发布 2024 财年年报。在一封联合署名的致股东信中,蔡崇信、吴泳铭表示,阿里巴巴永远关注未来,并表达了将积极对 「大公司病」 开刀,保持创业精神的决心。
近两年,阿里陆续对 「非核心资产」 进行清理。去年 12 月、今年 1 月,阿里相继对外出售了所持的全部银泰股权以及所持高鑫零售全部股权。
就阿里当前的发展前景,透镜咨询创始人况玉清对 《每日经济新闻》 记者表示,当前,阿里的业务瘦身、减法做到了一定程度,新业务层面理论上会有更多的施展空间,「尤其在一些新的方向上,比如它的大模型挺受认可,云业务在 AI 时代有了新的定义」。
在况玉清看来,AI 相关的新业务方面,阿里有一定的想象空间,让大家看到了新的股市方向。
今年以来,阿里股价虽然已经呈现出明显的复苏态势,但就具体业务而言,阿里还在投入期。
8 月 29 日,阿里发布了 2026 财年第一季度财报 (截至 2025 年 6 月 30 日止季度),在当晚的分析师电话会上,吴泳铭明确表示,以 AI+云为核心的科技平台、购物与生活服务融合的大消费平台,是阿里集团面临的两大历史性战略机遇。
2 月底,阿里宣布未来三年投入 3800 亿元建设云和 AI 硬件基础设施,并于 4 月底上线即时零售业务,7 月宣布投入 500 亿元用于消费领域,以把握 AI 和消费两大战略领域的历史性增长机遇。
目前,阿里已通过对淘宝闪购的投入挖到了部分增量。2026 财年第一季度财报显示,阿里巴巴中国电商集团的 「即时零售」 业务收入为人民币 147.84 亿元,较 2024 年同期的 131.96 亿元增长 12%,主要得益于 「淘宝闪购」 带来的订单量增长。
盘和林对记者表示,创始人回归要起到作用,只有一种情况,「那就是创始人离开的这段时间,企业走了下坡路」。
与此同时,盘和林强调,阿里如今依然稳健,尤其是阿里在 AI 战略上逐步崭露头角,抓住了风口。他还提到,在美团、京东、阿里三家争夺外卖市场的赛跑中,阿里几乎是唯一的受益者。
当前,阿里的攻势还在继续。9 月,阿里再次进攻本地生活的到店业务,几乎同一时刻,美团在微信公众号隔空交火,大众点评重启 「品质外卖」。不难看出,重燃 「创业精神」 的阿里,还在持续奋战中。
记者|陈婷
编辑|||金冥羽 陈俊杰 易启江
校对|陈柯名
封面图片来源:第一财经
|每日经济新闻 nbdnews 原创文章|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镜像等使用
文章转载自 每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