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张屹鹏
业界传闻已久的禁止 「全隐藏式」 车外门把手设计,终有了明确信息。
9 月 24 日,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一司对 《汽车车门把手安全技术要求》 强制性国家标准及三项强制性国家标准修改单公开征求意见。其中,《汽车车门把手安全技术要求》(下称 「安全技术要求」) 中涉及了行业所关注的 「全隐藏式」 车外门把手。
在该 「安全技术要求」 中,明确了 「每个车门 (不包括尾门) 应配置具备机械释放功能的车外门把手,系统的设计应满足在锁止装置处于锁止状态时,发生不可逆约束装置展开或动力电池热事件等事故后,非碰撞侧车门应能在不借助工具的情况下,通过车门外把手开启车门」。「安全技术要求」 同时明确,「每个车门的车门外把手在任意状态时,相对车身表面应具备手部操作空间,该操作空间应不小于 60mm×20mm×25mm」。
「安全技术要求」 作出说明称,「本文件针对汽车车外门把手的事故后功能、布置位置及手部操作空间,新增了相关要求,从而提升救援的便利性」。
「对车外门把手的操作空间作出规定,事实上就是明确禁止了 『全隐藏式』 车外门把手的设计。」 有不愿具名的某车企人士表示,「安全技术要求」 作为强制性国家标准,规范了车门把手的结构型式,将有效解决全隐藏式电动门把手操作不便、安全性不足的问题。
随着智能电动化转型的深入,为追求车辆外观美观、体现科技感,并为一定程度减小风阻,从而降低能耗,近年来有越来越多的车企采用了全隐藏式或半隐藏式电动车门把手设计。据第三方统计数据显示,今年 4 月中国汽车市场销量排名前 100 名的新能源车型中,隐藏式门把手的搭载率约为 60%。
然而,随着隐藏式电动门把手的普及,其高故障率和安全性的问题也随之暴露。中保研碰撞测试显示,配备电子门把手的车型在侧面碰撞后,车门弹出成功率仅为 67%,远低于机械门把手的 98%。此外,据消费者协会统计,2024 年因隐藏式门把手夹伤儿童手指的投诉同比增长 132%。
「为应对电动隐藏式车门把手新技术、新安全需求,进一步规范和提升车门把手安全性,筑牢汽车安全底线,组织开展了门把手标准的制定工作。」「安全技术要求」 标准起草组在编制说明中表示,「本标准旨在引导企业规范车门内外把手产品设计,提升门把手安全性能,全面提升车辆安全水平。」
据该编制说明,在主管部门的指导下,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吉利汽车研究院 (宁波) 有限公司、北京车和家汽车科技有限公司等成立了汽车门把手标准起草组,开展标准研究与制定工作。2024 年 7 月,标准起草组开展了技术调研等前期预研工作,并于 2024 年 9 月至 2025 年 9 月间共召开九次工作会议,最终明确了车门把手在任意位置均应具有手部操作空间,以及车门把手应具备机械冗余设计的标准内容。
标准起草组建议 「安全技术要求」 标准的实施日期为 2027 年 1 月 1 日。标准起草组同时建议设定一定的过渡期,其中,对新申请型式批准的车型,自标准实施之日起,应满足除 「每个车门的车门外把手在任意状态时,相对车身表面应具备手部操作空间,该操作空间应不小于 60mm×20mm×25mm」 之外的要求;自标准实施之日起第 7 个月 (2027 年 7 月 1 日),应满足标准规定的全部要求。对于已获得型式批准的车型,标准起草组建议,自标准实施之日起第 19 个月 (2028 年 7 月 1 日),应满足标准规定的全部要求。
据悉,「安全技术要求」 标准征求意见截止日期为 2025 年 11 月 22 日,正式标准有望于今年年内发布。
「下一步,将在工业和信息化部的指导下,结合征求意见反馈情况,进一步完善标准草案,确保标准条款适配产业发展趋势。同时,加快标准制修订进程,确保各项安全技术要求有效落地、见行见效,筑牢人民群众出行安全屏障,为提升汽车产品安全全水平提供坚实的标准支撑。」 中国汽车标准化研究院副院长戎辉表示。
(财联社)
文章转载自东方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