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科创板日报报道,波音公司最新同意支付至少 5 万美元 (约合 35.7 万元人民币),以了结知名 「吹哨人」 约翰·巴尼特 (John Barnett) 家属提起的非正常死亡诉讼。
去年 3 月 9 日,曾在波音工作 32 年并多次曝光公司质量控制问题的巴尼特被发现死在其入住酒店停车场的车里,终年 62 岁。

约翰·巴尼特
当时巴尼特正准备就波音的诉讼接受质询,结果却未出庭。根据代理律师公布的文件,巴尼特生前表示,他因为对波音质量控制环节表示担忧而受到 「骚扰、诋毁和羞辱」。
南卡罗来纳州查尔斯顿县验尸官办公室之前曾表示,巴尼特似乎死于 「一处自残性枪伤」。这一事件在全球范围内引起广泛关注,也打击了波音产品的口碑。
支付 5 万美元非正常死亡和解金
波音与巴尼特达成和解协议
根据波音周五 (9 月 26 日) 提交给查尔斯顿联邦法院、请求法官批准的文件,双方达成了 「全面的、最终的 (不再有后续诉讼) 且保密的」 和解协议。
并且此和解将撤销巴尼特本人及其遗产代表提起的所有索赔,包括他在去世时仍在进行的案件。
换句话说,就是波音和巴尼特家属 「一揽子」 私下和解,彻底了结现有和潜在的所有法律纠纷,之后双方都不能再就这些事情追责或提告。
需要指出的是,和解的具体条款 (包括波音可能支付的额外金额) 未予披露。在 5 万美元的非正常死亡和解金中,2 万美元将用于支付律师费和相关费用,剩余款项支付给原告。
根据文件,波音 「否认并持续否认公司任何行为」 导致了巴尼特的伤害或死亡。
波音还通过邮件告诉媒体:「我们对巴尼特先生的去世感到难过,并在达成这一解决方案之际向其家属致以慰问。波音在数年前已采取行动审查并处理巴尼特提出的问题。」
截至 9 月 26 日收盘,波音股价大涨,报 221.26 美元,但距离其 2019 年的高点已经腰斩。
「如果我出事,肯定不是自杀」
波音 「吹哨人」 遗言曝光
据去年 3 月 16 日报道,美国广播公司 (ABC) 地方频道 15 日报道,一位巴尼特的密友在采访中透露,巴尼特生前曾向她表示 「如果我出事,我肯定不是自杀的」。

报道截图
这位自称名叫 「詹妮弗」 的女子对记者表示,她的母亲和巴尼特的母亲是好朋友,因此二人一直保持着密切的联系。
据詹妮弗透露,当自己问起巴尼特是否担心安全问题时,巴尼特曾告诉她:「我不害怕,但如果我出了什么意外,我肯定不是自杀的。」
对于有关方面宣布巴尼特是 「自残受伤后死亡」 的说法,詹妮弗坚决表示,巴尼特不会做这样的事,「因为他是一个热爱家庭和生活的人」。
两个月后第二名 「吹哨人」 病故
「肺部完全粘住,充满了大量细菌」
据央视新闻去年 5 月 3 日报道,继约翰·巴尼特在 3 月自杀后,美国波音公司生产安全和产品质量问题又一名举报人乔舒亚·迪安 4 月 30 日突发疾病去世,终年 45 岁。
家属说,两周前,迪恩突然因呼吸困难就医并住院,随后病情不断恶化,被确诊感染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MRSA),医生无力回天。

乔舒亚·迪安图源:央视新闻
迪安母亲称,迪安突然呼吸困难立刻就医并住院,医生在他的肺部发现大量的细菌,肺部几乎被完全充满。短短几天,迪恩的肺进入衰竭状态,只能依靠 ECMO 生命支持机器来完成心脏和肺部的工作。
其母亲还表示,迪安去世前一天晚上,俄克拉荷马州的医务人员对他的肺部进行了支气管镜检查。医生称从未见过这种情况,迪恩的肺部被完全粘住了。
据 《西雅图时报》5 月 1 日报道,迪安住在堪萨斯州威奇托市,身体一向很好,生活方式健康,保持锻炼,也对饮食十分注意。
迪安曾在势必锐航空系统公司 (Spirit) 担任质量检测员,是最早一批指控势必锐高层忽视 737 MAX 机型制造过程存在缺陷的举报人之一。势必锐是波音的机身主要供应商,于 2005 年从波音飞机制造商中剥离出来。
利润至上+政商勾结
近年来波音飞机频发事故
作为 「美国制造」 的龙头品牌,波音公司有上百年历史。它凭借安全性能和工程实力被视为 「美国的骄傲」。其中,波音 737、747 系列飞机是它辉煌时期的象征。
时代的发展日新月异。当别的国家借鉴波音经验不断提升制造业水平之时,美国经济却 「脱实向虚」,把精益求精的工程师文化抛在脑后。分析人士认为,波音公司的生产和制造乱象问题由来已久,主要原因在于重股票轻质量、领导层更迭频繁、缺乏问责机制等。

特别是在 1997 年并购麦道后,波音公司的企业文化发生了改变,从原本信奉 「管好质量」 变成了 「盈利至上」。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等外媒近日分析称,这种过于追求盈利的导向,使波音一味强调成本,给产品质量留下隐患。巴尼特生前曾爆料,波音公司为赶工放松品质把控,甚至有员工从废料箱捡回零件进行安装。公司内部滋生出一种 「隐瞒文化」,把利润看得比安全更重要,悲剧自然不可避免地发生了。
2018 年 10 月和 2019 年 3 月,两架波音 737 MAX 飞机分别在印尼和埃塞俄比亚坠毁,造成 346 人死亡。英国 《新科学家》 杂志指出,这两起坠机事件给 「航空史上商业飞行最安全的时期」 画上了休止符,也让波音备受质疑。
今年 6 月,波音宣布将花费超 13 亿美元和解两起空难诉讼,含罚款、赔偿及整改费用。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文件显示,波音公司 5 月 29 日与美司法部签署不起诉协议,但需承担三项主要义务:支付总计 4.872 亿美元刑事罚款;向埃塞航空 302 航班、印尼狮航 610 航班空难遇难者继承人或受益人支付总额达 4.445 亿美元赔偿金;在协议期内投入 4.55 亿美元用于合规、安全和质量项目,并聘请独立合规顾问评估整改进展。
美国政府相关部门的监管缺失,是造成波音飞行问题的深层因素。几十年来,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为节省经费,将部分飞机安全认证工作外包给波音等飞机制造商,相当于 「把裁判权交到了运动员手里」。
其中,很多 「运动员兼裁判员」 还是美国政府前雇员。美国运输部前监察长夏沃曾坦言,「可能前一天你还在审核飞机,第二天你就为航空公司工作」。为了利益,很多美国政府官员有意在行业审查中 「放水」。这也是为何有评论称,波音 「安全门」 背后是美式 「旋转门」。2020 年,波音公开的内部通讯记录显示,部分员工早就知道 737 MAX 系列客机存在问题,嘲讽这款客机是由 「小丑设计、猴子监管」。

不光如此,不少美国前政府官员还甘愿成为企业的说客。根据无党派组织 「公开秘密」 数据,2023 年美国航空运输行业的游说资金总额超过 1 亿美元,共有 1018 名说客,其中 65.03% 是前政府雇员,排名第一的游说企业正是波音。
(华夏时报)
文章转载自 东方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