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肖纯 每经编辑|段炼 杨欢
「十一」 将至,各地文旅市场掀起新一轮 「抢人」 大战。
这个假期,「苏超」 即将迎来 1/4 淘汰赛,当地文旅对此寄予厚望,一系列文旅融合活动即将登场。还有赣超、湘超、青超……各地 「省超」 一拥而上,似乎没有人不想 「复制」 这场统一了线上线下的流量狂欢。
但也并不绝对,早在 「苏超」 爆火之初,隔壁大省安徽就不断被省内媒体、网友喊话,早日举办 「皖超」,并为 「皖超」 取名 「超级皖」。
但直到今天,安徽足球似乎都没有接下这波热度的意思,当地体育局在公开回复中直言,对标江苏等周边先发省份,足球发展水平存在一些差距。
不过,眼下 「超级皖」 真的来了——安徽推出 「超级皖」 美食争霸赛,覆盖全省 16 地市,预计全省比赛总场次为 48 场,比赛将持续至农历新年前,最后的获胜城市成为 「美食之都」。
总有人说,「散装江苏」 带火了 「苏超」,那么论省内各地市的 「造梗」 能力,安徽不输江苏,为什么没举办 「皖超」,反而举办美食 「超级皖」?这波差异化操作能否成功吸引泼天流量,助力徽菜 「出圈」,进而如愿实现对文旅和消费的更大撬动?
为何不办 「皖超」?
今年,「苏超」「浙 BA」 等赛事相继出圈。同在包邮区,一个踢足球、一个打篮球,当人们好奇 「安徽还能做什么」 时,安徽顺势推出了一场汇聚全省 16 地市的赛事——「超级皖」。
尽管 「超级皖」 与北美收视率最高的美国国家橄榄球联盟总决赛超级碗同音,前者却是一个地地道道的美食 PK,而不是体育竞技。
与体育竞技类似的是,「超级皖」 覆盖全省 16 地市,比赛在周末进行。经过地市选拔赛、地市 PK 赛、半决赛及总决赛,角逐城市奖、团队奖、个人奖,预计比赛总场次为 48 场。
区别在于 「超级皖」 的赛场不是绿茵场,而是舌尖与味蕾。每个地市的 「战队」 为 5 人,队员为老字号名厨、非遗美食从业者、美食网红店博主、夜市摊主或美食爱好者。
众人的好奇随之而来,今年出圈的 「苏超」「浙 BA」,虽然一个是足球,一个是篮球,但都是体育赛事,也延续了贵州 「村超」「村 BA」 的成功。
正因为举办体育赛事能产生巨大的引流效应,进而促进文旅和消费,所以 「苏超」 爆火后,「赣超」「闽超」「粤超」 等紧随其后,试图复制 「苏超」 的成功。
安徽各地官媒纷纷为南京加油助威 图片来源:网络截图
既然体育赛事的成功可以复制,安徽为何没有 「从众」?
论省内各地市的差异性、多样性,以及 「造梗」 能力,安徽不输江苏。而且由于历史与文化的接近,在 「苏超」PK 过程中,安徽屡次被南京、徐州等江苏城市提及,可谓自带流量。
而且安徽不乏体育热情与群众基础。就在今年 6 月,有安徽球迷向安徽省体育局留言,建议安徽能开展邻居苏超模式的足球比赛。当时官方的回复是:
对标江苏等周边先发省份,我省还存在场地设施质量不高、梯队水平不高、赛事不够系统、足球人才缺乏等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我省青少年足球后备人才基础不够扎实,没有系统性青少年足球赛事,难以通过赛事培养和选拔青少年后备人才。
为此,安徽的做法是 「从娃娃抓起」,主办安徽省青少年足球联赛,努力打造全省覆盖面最广、参与人数最多、竞技水平最高、社会影响力最大的青少年足球品牌赛事,吸引更多青少年关注足球,培养和选拔后备人才。
瞻胜传播创始合伙人、CEO 庞瑞表示,近年一些出圈的省域体育赛事,如 「村超」「村 BA」「苏超」,虽然名字类似,但成功原因却各不相同。「村超」 能火,是因为其原生态和草根性吸引人;「苏超」 能火,是因为江苏地市 「散装」,江苏因势利导,利用互联网将 「散装」 放大,吸引众多网友 「造梗」,进而实现破圈。
「苏超」 之后,很多省都效仿,举办自己省内的超级联赛,但都不及 「苏超」 成功。因为比赛没有贵州 「村超」 那么原生态,也不如江苏 「散装」。安徽虽有相似特质,但由于很多省市都在办体育赛事,已经成为 「红海」,接下来能够吸引到的流量有限。所以安徽避其锋芒,另辟蹊径,从战略上是明智的。
安徽别出心裁的明智,也被数据证明。
9 月 20 日—21 日,「超级皖」 首场美食争霸赛在合肥磨滩旅游度假区举办。活动期间,度假区接待客流近 25 万人次,为平日的 15 倍。全网曝光量突破 1.57 亿次,相关话题阅读量超过 1.38 亿,可以说打响了 「第一炮」。
为何盯上 「舌尖」?
为争夺 「美食之都」,安徽 16 个地市各自组建 「最强战队」。为此,各地市内部将进行多轮选拔。合肥作为省会,率先出列——
举行 「超级皖」 美食争霸赛城市首场选拔赛,合肥全部 13 个区县悉数登场,队名也创意十足:瑶海区 「鼎味瑶海队」、包河区 「包包月月队」、庐江县的 「庐江香迷糊了队」 等,活泼有趣、充满网感,彰显出各区的特色。
值得一提的是,「超级皖」 特别设置 「踢馆赛」 机制——未入选选手或民间高手可继续报名挑战,最终战队名单将动态调整,确保公平性与竞技性。
尽管安徽选择的美食赛道与 「苏超」 形成了差异化,但底层逻辑却是相同的,都是赛事引流、文旅搭台、经济唱戏。
本地媒体报道,大赛不仅是一场厨艺比拼,更是对安徽千年饮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激活夜间消费和票根经济,搭建多维消费场景的一次全方位联动。
「超级皖」 美食争霸赛淮南城市战队选拔赛 图片来源:新华网
7 月,在安徽全省季度工作会议上,有关负责人提出了 47 个需要深入思考和破解的重大问题,「如何扩大内需,把握消费新风口,打造消费燃爆点」 是其中一个重要方面。「超级皖」 的推出,正是打造消费燃爆点,激活消费 「新蓝海」 的一项实际行动。
安徽选择用美食激活消费,有其考量。庞瑞认为美食是地域文化最重要的感知媒介。近年涌现出一批网红城市,其中不乏通过美食打响城市 IP 的案例,如柳州螺蛳粉。
同时也存在挑战。庞瑞表示,以地域比赛的方式传播各地美食,此前并没有成熟案例。相比 「苏超」,体育自带天然对抗性,本身就能吸引关注,进而产生流量。美食即便是比赛,对抗性也较弱,更多依赖选手与评委之间的互动。这些都决定了安徽没法 「摸着石头过河」,而是需要闯出一个新模式,结果有待时间来回答。
「超级皖」 的另一个挑战来自安徽美食的知名度。虽然徽菜是中国八大菜系之一,但话题度不如同为八大菜系的川菜、湘菜、粤菜,也不及近年现象级的云贵 bistro。
庞瑞表示,由于种种原因,徽菜整体知名度暂时不及川菜、湘菜、粤菜,但也不乏臭鳜鱼这种超级单品。近年在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线城市,徽菜馆渐渐多了起来,这些城市就是流行的风向标。安徽可能希望通过 「超级皖」 的地域 PK,让更多美食单品像臭鳜鱼一样出圈,进而抬升徽菜甚至安徽品牌的整体势能。
从地理单元上看,安徽地跨长江、淮河两大水系,形成皖北、江淮、江南三大地理板块,孕育出徽州文化、长江文化、淮河文化、大运河文化及黄梅戏文化。
这种地理多样性带来了美食的多元性,在一省之内形成了皖南菜、皖北菜、淮南菜、合肥菜和皖江菜五大派系。据本地不完全统计,安徽美食种类多达 2000 余种,这种多元性给后续美食挖掘提供了潜力空间。
为何抱团出圈?
无论是 「苏超」「浙 BA」 还是 「超级皖」,都反映了当前文旅已经从城市单打独斗,转向了全省抱团出圈的新阶段。
虽然很多地方都想取经 「苏超」,但江苏本身具有特殊性,并不容易模仿。尤其是对安徽而言,贵州的后发制人或许更具借鉴意义。
贵州 「村超」 球场 图片来源:新华社
庞瑞强调,「村超」「村 BA」 诞生于榕江,可以说是县级比赛,但贵州通过一系列运作和传播,打造成全省品牌,再通过这一品牌为全省文旅引流。安徽本身不乏黄山、徽州古村落等全国知名的景区,能否多挖掘地市的特点?
「做文旅要打开思路,不局限于美食 『超级皖』。展会也是一个思路,像浙江可以将互联网大会放在乌镇,而不是杭州。在安徽,合肥作为 『风投之都』,近年承担了很多高级别展会。其实黄山脚下也有很多风景和建筑都很美的古镇与村落,如果能适当承接一些展会,将成为文旅最好的宣传。」
作为省会,合肥能做的不都是 「分流」,也有 「整合」。
不可替代的交通区位优势,让合肥不仅是安徽的旅游集散地,也是商旅目的地。在专家看来,合肥可以通过思路与载体创新,打造省域旅游样板间,展示省内各个地市的特点和多样性。
尤其是对短期旅游和出差的人,这样有助于加深他们对安徽的整体印象。这样的例子常见于成都、长沙、贵阳,很多游客就是因为在当地短暂停留的体验,选择了 「复购」,后续在四川、湖南、贵州深度游。
值得一提的是,不只是安徽,江苏也在挖掘本省的美食经济。
就在上个月,江苏 5 部门联合印发 《关于协同推动地名文化多业融合 更好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通知》。这是江苏首部专门围绕 「地名经济」 制定的指导性文件,希冀通过地名与文旅、产业、美食等深度融合,让地名活起来、火起来。
在该文件出台之前,江苏多地的美食已经因地名而受益:阳澄湖大闸蟹、盱眙小龙虾、黄桥烧饼……这些地名与相应的地理特产形成强绑定,甚至是双向赋能。
庞瑞强调,除了美食,地名经济也能对产业和文旅都发挥良好的撬动作用。比如 「溧阳一号公路」,以 「一号」 赋予其 「顶级资源」 的象征意义,借鉴了国际知名景观公路的传播逻辑。
安徽也有地名经济的典型案例。上世纪 80 年代,徽州改名黄山后,因为黄山是世界级旅游目的地,短时间内确实对当地旅游有促进作用。但把时间拉长看,失去了徽州这个名字所代表的文化传承,其实是一种遗憾。
庞瑞表示,有时候相比改名字,像成都、敦煌、邯郸这种千年不改的名字,不仅更有文化的重量,也包含了无形的价值。挖掘地名经济,一定要思虑周全,力求 「信达雅」。
记者|肖纯
编辑|段炼 杨欢 易启江
校对|魏文艺
|每日经济新闻 nbdnews 原创文章|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镜像等使用
文章转载自 每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