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李蕾 每经编辑|彭水萍
又有公募基金公司宣布新任总经理,这次是一家创投系公募。据新沃基金公告,在总经理职位空缺近半年后,该公司宣布副总经理李曦正式出任总经理一职。
新沃基金成立于 2015 年 8 月 19 日,大股东为新沃控股 (曾用名:新沃资本)。成立多年来,新沃基金的管理规模一直在 50 亿元以内徘徊,还一度跌至 10 亿元以内。2021 年和 2024 年该公司先后成立了两只债券基金,规模一下子突破了百亿元,截至今年上半年的管理规模为 127.64 亿元,但上述两只基金占比近九成。
值得一提的是,新沃基金成立以来多次获股东方增资输血,高管的变更也比较频繁,李曦已经是该公司的第六任总经理。
新沃基金官宣第六任总经理
近日,创投系公募新沃基金官宣了第六任总经理。
公告显示,李曦曾在华联财务、中信建投证券、华创证券等有过工作经历,还历任恒泰证券资产管理部副总经理,国联证券资产管理部总经理、副总经理、B 角,国新证券产品管理部兼结构融资部总经理等职务。
今年 4 月,他加入新沃基金,担任该公司董事、副总经理 (代行总经理职务)、财务负责人,如今正式出任总经理一职。
《每日经济新闻》 记者注意到,李曦已经是新沃基金的第六任总经理。他的 「前任」 李钧是银行系统出身,曾在中国银行、江苏银行有过工作经历,在新沃基金仅担任了一年半的总经理便已离开。
在此之前,新沃基金的总经理还包括邢凯、易勇、库三七、王靖飞等人,其中任职时间最长的为三年,最短的则仅有一个多月,变动频率放在整个行业来看也属于比较高的。
有意思的是,新沃基金还被业内戏称为 「铁打的董事长,流水的总经理」。该公司董事长朱灿正是新沃基金控股股东——新沃控股的创始人、董事长。在新沃基金总经理更迭期间,朱灿曾经多次出任代总经理。
公开资料显示,新沃控股成立于 2010 年 6 月,注册资本 5 亿元,涉及金融、投资和实业三大业务板块,下设新沃基金 (公募基金)、新沃投资 (PE/VC/并购) 等全资或控股子公司,同时参股数十家企业。正因如此,新沃基金也被视为创投系公募的一员,创投系公募普遍都有股东资源与公募业务需求存在结构性错配、渠道资源不足、品牌认知度低等问题,新沃基金也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再加上作为公司业务一把手的总经理频繁更换,对一家公募基金的影响还是显而易见的。
成立十年发展缓慢,两只债基占近九成规模
今年是新沃基金成立的第十年。
和这家机构几乎同期成立的其他公司,有的背靠股东支持、品牌号召力等已经成为千亿基金公司;有的虽然规模未能跻身行业前列,但仍然凭借某项业务优势——例如主动管理能力、积极发展 REITs 基金等,也在业内占据自己的一席之地。
但反观新沃基金,成立多年来规模一直在 50 亿元以内徘徊,2020 年和 2021 年期间还一度跌至不足 10 亿元,可以说是不进反退。
到了 2021 年 7 月,新沃安鑫 87 个月定开正式成立,2024 年 11 月新沃中债 0-3 年政金债 A 成立,后者是一只被动指数型债券基金。两只产品规模合计 111.01 亿元,才推动新沃基金规模突破百亿大关。据 Wind 数据,截至今年上半年,新沃基金的最新管理规模为 127.64 亿元,在全行业 162 家公募持牌机构中的排名也升至第 122 位。
不过,在这背后呈现出的是基金产品结构的严重失衡。4 只固收类产品总规模 127.11 亿元,占新沃基金总规模的 99.6%,几乎撑起了公司的全部业务;公司旗下还有 3 只混合型基金,但总规模仅 0.53 亿元。上文提到的新沃安鑫 87 个月定开和新沃中债 0-3 年政金债 A 这两只主力产品就占据了公司管理规模的近九成,这两只基金都是 100% 由机构持有。
新沃基金目前共有 3 名基金经理,任职年限都在 3 年多。其中庄磊一人管理 127.11 亿元,而另外两名主动权益基金经理刘腾飞和刘屾,管理规模合计仅 0.53 亿元。
事实上,去年 11 月,新沃基金曾试图发行一只主动权益产品,即新沃高端装备混合基金。但经过三个月的募集,这只拟由刘腾飞担任基金经理的产品最终还是宣告发行失败,也侧面反映了中小公募基金公司在品牌、产品等方面都缺乏号召力,渠道力量也较为薄弱的困境。
近年来,为了支持新沃基金发展,股东方曾连续多次增资。根据公告,在 2020 年 3 月、2021 年 3 月、2022 年 6 月,新沃基金彼时的股东方新沃资本和新沃联合资管连续三次向该公司增资,使其注册资本金由 1 亿元增加至 1.4 亿元。到了 2024 年 5 月,新沃基金再次进行增资扩股,股东新增青岛金家岭控股集团有限公司、青岛海诺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注册资本金也继续增加至 1.56 亿元。
有业内人士对记者分析称,最近几年中小基金公司增资 「输血」 已成常态,而增资可以一定程度上缓解公司的财务压力,通过增资来摆脱短期困境、维持正常经营。「但依赖股东 『输血』 肯定不是长久之计,中小公司还是要明确定位,真正找到优势、形成自己的 『造血』 能力才行。」
封面图片来源:视觉中国-VCG41N1162556855
转载自 每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