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隆众资讯数据,截至 2025 年 9 月 25 日当周,山东地炼常减压装置开工率攀升至 53.49%,实现 「七连涨」,创年内新高,基本接近去年同期水平。然而,炼油利润大幅下滑,日度综合利润跌至 132.83 元/吨,半个月缩水近六成。
每经记者|彭斐 每经编辑|魏官红
随着集中检修季进入尾声,山东地方炼厂的开工率呈现持续回升的态势。
根据隆众资讯的最新数据,截至 9 月 25 日的当周,山东地炼常减压开工率已攀升至 53.49%,不仅实现了连续七周的上涨,更创下了今年以来的最高纪录。
《每日经济新闻》 记者注意到,这一涨势始于 8 月 7 日当周的 46.87% 开工率,标志着市场供应正逐步恢复。彼时,受燃料油税改及油轮接卸新规等多重因素影响,山东地炼开工率曾在 2 月 28 日当周跌至 43.17%,创下自 2020 年 4 月以来的新低。
不过,在看似回暖的景象之下,仍有寒流侵袭着地方炼厂的盈利能力。与持续走高的开工率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炼油利润正经历下滑。数据显示,截至 9 月 25 日,山东独立炼厂加工进口原油日度综合利润跌至 132.83 元/吨,较 9 月上旬利润缩水近六成。
更广泛的行业背景是,中国炼油产业正面临着结构性挑战。新能源汽车的加速替代以及过去几年炼化项目集中投产带来的巨大产能,构成了行业产能过剩的困局。
创年内新高,山东地炼开工率实现 「七连涨」
进入 2025 年下半年,山东地炼的生产节奏明显加快。
根据隆众资讯的数据,截至 9 月 25 日的当周,山东地炼常减压装置的产能利用率 (即开工率) 已经上涨至 53.49%,环比前一周提升了 1.64 个百分点,与去年同期相比基本恢复至同一水平线。
图片来源:隆众资讯数据截图
回顾今年的运行轨迹,2025 年年初,市场环境较为严峻,国内燃料油关税上调、燃料油大类消费税抵扣新政以及山东港口集团油轮接卸新规等多重因素叠加,导致部分炼厂生产成本陡增,从而选择降量生产。
在上述背景下,山东地炼开工率一路下行,在 2 月 28 日当周探底至 43.17%,创下了自 2020 年 4 月以来的新低。
8 月下旬开始,随着前期检修的炼厂逐步开工,山东地炼的集中检修季也进入尾声。复产的炼厂数量增加,显著提振了整体开工水平。隆众资讯的相关信息显示,齐成石化、华联石化、东明石化等多家炼厂的二次装置在近期结束检修,带动了地炼开工的持续回暖。
《每日经济新闻》 记者注意到,这一回升势头已连续保持七周,山东地炼开工率从 8 月 7 日当周的 46.87% 稳步推升至当前的年内高点。
放眼全国独立炼厂,截至 9 月 17 日,产能利用率也已涨至 61.74%,实现了周度的 「五连涨」。尽管开工率持续回升,从全年数据来看,独立炼厂的汽柴油产量仍处于近三年的历史低位区间。
原料成本上涨吞噬利润,山东地炼日均炼油收益缩水近六成
尽管炼厂开工率节节攀升,产量持续释放,但盈利状况不佳。
根据隆众资讯的测算,截至 9 月 25 日的当周,山东独立炼厂加工进口原油的周均综合利润仅为 186.64 元/吨,环比下跌 8.84%,同比大幅下滑 19.56%。
《每日经济新闻》 记者注意到,炼厂利润空间被挤压的核心原因在于成本端与收入端的走势背离。
在成本侧,9 月中旬以来,国际地缘政治因素引发了市场对潜在供应风险的担忧,叠加美联储降息 25 个基点的宏观影响,支撑原油成本连续走强。这直接导致炼厂的原料采购成本上涨,原油周均成本达到 3481 元/吨,比前一周增加了 7 元/吨。
在收入侧,成品油市场的表现显露疲态。尽管时值传统的 「金九」 消费旺季,但市场预期的需求提升有限。终端用户采购多以小单为主,市场缺乏集中补货支撑。这导致汽油和柴油的价格走势均弱于成本端,综合收入当周为 5240 元/吨,比前一周减少了 14 元/吨。
成本上涨而收入下跌,直接导致炼油利润大幅缩水。数据显示,截至 9 月 25 日,山东独立炼厂加工进口原油日度综合利润跌至 132.83 元/吨,较 9 月上旬下跌 182.75 元/吨,跌幅高达 57.91%。
分产品来看,汽油和柴油的利润均出现显著下滑。汽油利润为 352 元/吨,较 9 月上旬下跌 36.70%;柴油利润为 306 元/吨,较 9 月上旬下跌 32.38%。
全国市场上,市场需求也呈现分化态势:在高温及强降雨等极端天气影响消退后,工矿基建等户外作业开工率回升,叠加物流运输需求稳步释放,柴油需求正呈现恢复性增长态势。9 月 17 日当周的产销率达 101.69%,在下游刚需补货订单显著增加的带动下,不仅达成产销平衡,更通过去库操作有效缓解了库存压力。
再看汽油市场,8 月中旬以来,随着暑期旅游高峰渐入尾声,居民出行频次回落,叠加高温天气逐步消退带来的空调用油需求减弱,汽油消费面临季节性回调压力,尽管生产端持续放量,9 月 17 日当周的产销率仅 99.75%,未能实现产需平衡,库存延续累积态势。
封面图片来源:视觉中国-VCG41N1813906894
文章转载自 每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