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新华财经】
新华财经北京 9 月 29 日电 四大证券报内容精华摘要如下:
中国证券报
•2024 年地方养老基金投资收益率 5.52%
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 9 月 29 日发布的 2024 年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受托运营年度报告显示,地方养老基金 2024 年投资收益额 1056.88 亿元,投资收益率 5.52%。社保基金会相关负责人表示,社保基金会坚持并持续丰富 「长期投资、价值投资、责任投资」 理念,审慎稳健开展投资运营管理,忠实履行好基金安全和保值增值主体责任。
•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熊继军:营造汽车产业全球化发展更加良好环境
2025 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于 9 月 27 日-29 日召开,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熊继军在大会上表示,我国新能源汽车在 「十四五」 期间取得积极进展,为全球汽车产业电动化转型贡献了重要力量。中国培育了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消费群体,并通过全面放开新能源汽车外资股比的限制,支持特斯拉、雷克萨斯等外商独资企业在华落地经营,支持大众、斯特兰蒂斯、奔驰、丰田、通用等企业与中资企业深化合作。「我国将进一步深化开放合作,支持中外企业,在资本、技术、管理、人才等方面开展深层次、高水平的交流合作,加强标准互认、规则对接,为汽车产业的全球化发展营造更加良好的环境。」 熊继军说。
•西藏药业:转型再出发 双路径发力构建新增长曲线
西藏药业拟以自有资金对 Accuredit Therapeutics Limited 进行股权投资,投资额为 6000 万美元,交易之后将持有其 40.82% 的股权。该事项已获西藏药业临时股东大会表决通过。Accuredit Therapeutics Limited 核心资产和主要业务集中于其在国内通过 VIE 架构控制的锐正基因 (苏州) 有限公司,后者主要从事基因编辑技术等领域的研究。西藏药业是西藏首家高新技术制药上市企业。记者从沟通会现场了解到,西藏药业将在进一步明确创新战略转型的基础上,持续加大研发投入与项目引进力度,实现内源性增长和外源性增长双路径发力,以新媒体营销与创新药研发为双轮驱动,全面提升盈利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助力实现高质量增长。
上海证券报
•三大动力齐推 机器人企业扎堆赴港上市
回溯来看,2025 年机器人产业链呈现 「扎堆」 赴港 IPO 的热潮,既有镁伽科技、凯乐士、斯坦德、卧安机器人、乐动机器人、仙工智能等新兴企业赴港递表,也有双林股份、兆威机电、埃斯顿、石头科技等 A 股上市公司布局 「A+H」 双平台战略。安永大中华区上市服务主管合伙人何兆烽向记者分析称,港交所为特专科技公司 (包括具身智能企业) 开辟上市绿色通道,大幅降低尚未盈利企业的上市门槛,契合具身智能领域 「高投入、长周期」 的特性。具身智能企业仍处于技术验证和应用推广的关键阶段,具备长期增长潜力,预计融资热度将在一定时间内持续。
•「持股过节」 成机构共识 三季报景气线索受关注
A 股距离国庆中秋长假休市仅余 2 个交易日。每逢长假临近,「持币还是持股」 都会成为投资者关注的焦点。综合机构发布的研报观点,多数券商都对节后市场较为乐观,并积极建议 「持股过节」。机构认为,节前部分资金情绪或趋于谨慎,但支撑本轮行情上涨的底层逻辑并未改变。经历 9 月以来一段时间的震荡、消化后,10 月市场中枢有望再上台阶。
•5.5 万亿元规模 ETF 启新局:从 「产品供应商」 到 「资产配置服务商」
据测算,ETF 最新规模已达 5.5 万亿元,再创历史新高。百亿级 ETF 阵营亦显著扩容,已有 115 只 ETF 规模突破百亿元。从当前 ETF 格局来看,马太效应愈发强化,头部基金管理人掌握近九成市场份额。在业内人士看来,随着 ETF 品类进一步丰富,行业竞争的重心将从 「拼产品数量和规模」 转向 「拼资产配置服务能力」,一场围绕全链条服务的新较量正拉开帷幕。
证券时报
•做优增量盘活存量 有色金属行业稳增长方案发布
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八部门近日联合印发 《有色金属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 (2025—2026 年)》(以下简称 《工作方案》),统筹做优增量和盘活存量,推动新旧发展动能接续转换,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进一步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以高质量发展的确定性应对外部环境急剧变化的不确定性。《工作方案》 提出,2025—2026 年,有色金属行业增加值年均增长 5% 左右,经济效益保持向好态势,10 种有色金属产量年均增长 1.5% 左右,铜、铝、锂等国内资源开发取得积极进展,再生金属产量突破 2000 万吨,高端产品供给能力不断增强,绿色低碳、数字化发展水平持续提升。
•A 股板块轮动加速 基金净值 「跑偏」 泄露调仓动向
9 月以来,A 股市场风云变幻,此前由 AI 算力一枝独秀的格局被打破,固态电池、机器人、有色金属、游戏等板块轮番登场,市场轮动明显加速。在热点频繁切换的背景下,部分公募基金出现了净值与持仓 「跑偏」 现象,提前泄露了基金经理调仓换股的最新动向。
•公募规模突破 36 万亿再创新高 权益基金成增长主力
据中基协最新披露的数据,截至 8 月末,我国公募基金总规模突破 36 万亿元大关,年内第 5 次创下历史新高。分产品类型来看,受益于 8 月权益市场的热度以及增量资金的踊跃,担纲规模增长主力的为主动权益类基金,其中股票基金净值环比增幅高达 12.76%。从历史数据来看,单月实现两位数增长亦实属罕见,美股、港股市场的升温也带动 QDII 基金规模的上扬。此外,股债跷跷板效应再度演绎,8 月内债基无论是份额还是净值规模均有小幅下滑。
证券日报
•严监严管持续优化资本市场新生态
9 月 26 日晚间,山东美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泛海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已退市) 均发布公告称,因涉嫌财务造假、信息披露违法违规等行为,公司收到地方证监局下发的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近年来,证监会坚持监管执法 「长牙带刺」、有棱有角,不断完善全链条监管体系,从严查处各类违法违规行为,切实维护市场 「三公」 秩序,净化和重塑了市场生态,极大增强了投资者信心,资本市场稳定运行和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基础不断夯实。
•2025 年证券公司分类评价结果出炉
2025 年证券公司分类评价结果出炉。记者从业内人士处获悉,近日,证监会向证券公司通报了 2025 年分类评价结果。目前,全行业参评公司共 107 家 (母子公司合并评价),其中评价结果为 A 类的公司 53 家,B 类公司 43 家,C 类公司 11 家。A 类公司中,AA 级公司 14 家。今年 8 月份,证监会修订发布 《证券公司分类评价规定》(以下简称 《规定》),进一步完善分类评价制度体系。本年度证券公司分类评价以 《规定》 为依据,平稳落实了各项新规定和新指标。据记者了解,下一步,监管部门将重点做好 2025 年证券公司分类评价工作的解读,通过编发监管动态、专题培训等多种方式,引导行业准确理解监管导向和重点要求,提升评价标准的透明度、导向性和公平性,充分发挥好分类评价 「指挥棒」 的机制作用。
•年内超 1300 家上市公司发布股权激励相关公告
A 股上市公司正密集发布股权激励计划,进一步吸引人才、提升竞争力。数据统计,今年以来,共有 1311 家上市公司发布了股权激励相关公告,而 2024 年全年这一数量仅为 381 家。其中,仅 9 月 27 日一天,就有北京铜官盈新文化旅游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秦川机床工具集团股份公司等 33 家上市公司发布股权激励相关公告。从行业分布来看,实施股权激励的上市公司主要集中在科技成长板块。机械设备、电子、医药生物、计算机、电力设备等行业表现突出。
编辑:罗浩
声明:新华财经 (中国金融信息网) 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