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 OpenAI 首席执行官萨姆·奥尔特曼 (Sam Altman) 和 Meta 首席执行官马克·扎克伯格开始承认,人工智能(AI) 泡沫的警告可能是有道理的时候,英伟达CEO 黄仁勋却在加倍看好人工智能。
在最新播出的一档播客节目中,黄仁勋不顾日益增长的谨慎情绪,转而关注他眼中的下一个主导力量:OpenAI。
他预测称,「OpenAI 很有可能成为世界上下一个价值数万亿美元的超大规模公司」,其 「双重指数级增长」 可能推动公司估值创下行业历史上最快的增长速度。
「超大规模公司,就像 Meta 和谷歌那样,同时拥有面向消费者和企业的服务。OpenAI 极有可能成为全球下一个万亿美元级别的巨头……投资必须投在自己所了解的领域,而这恰好是我们的专长。」 他补充道。
这一大胆预测出炉之际,就连人工智能最大声的 「鼓吹者们」 也在警告称,AI 的估值过高和建设过度。奥尔特曼本人警告说,太多的资金涌入了未经验证的人工智能企业,而扎克伯格则将今天的基础设施狂热与过去的泡沫进行了比较。
然而,黄仁勋则坚持认为,怀疑论者忽略了重塑经济的更深层次的力量。在他的叙述中,这个故事可以归结为基础物理学,而不是炒作。
「通用计算时代已经过去了。我认为这是所有行业运行方式的代际转变。未来是加速计算和人工智能。」他补充说。
黄仁勋概述了人工智能的 「三大扩展定律」——预训练、后训练和推理,其中每一个都会成倍地增加对计算的需求。虽然训练工作负载已经有了很好的记录,但黄仁勋强调,推理——从聊天机器人到推荐算法等所有事物的基础,才刚刚开始。
「你思考的时间越长,得到的答案就越好——思考需要更多的计算能力,」 他解释说。
这个框架很重要,因为推理是人工智能与日常使用发生冲突的地方。训练是断断续续的,但推理是不断发生的:每次聊天机器人提示、每次人工智能视频渲染、每次后台算法调整都会消耗处理能力。
而如果黄仁勋是对的,这种持续不断的需求意味着人工智能不会遵循早期技术的繁荣与萧条周期,而是会推动一种复合需求,这也将推动英伟达的发展。
黄仁勋强调,过去的推理方式是 「一次性」 的,而新的推理方式引入了 「思考」。一年前,黄仁勋曾经做出 「推理的增长不是 100 倍、1000 倍,而是 10 亿倍」 的预测,现在,他对这样的预测更有信心。

千亿美元押注 OpenAI
就在黄仁勋发表上述言论的几天前,英伟达宣布了迄今为止最大胆的一笔交易:OpenAI 将能够使用英伟达系统 (意味着数百万台 GPU) 构建和部署至少 10GW(千兆瓦) 的 AI 数据中心,用于训练和运行下一代模型。不仅如此,英伟达还计划逐步向 OpenAI 投资 1000 亿美元。
在黄仁勋看来,这是一种明智的方式,将激励机制与一个比历史上任何一家公司都发展得更快的合作伙伴结合起来。他说:「如果是这样的话,在他们到来之前就有机会投资,是我们能想到的最明智的投资之一。」
在谈及这次备受关注的合作时,黄仁勋还透露,OpenAI 很久之前就寻求英伟达的投资,但公司 「当时太穷」,其实 「应该把所有的钱都给他们」。
据介绍,英伟达将直接在芯片、软件、系统乃至 AI 工厂的层面与 OpenAI 展开合作,帮助他们成为一个 「完全自营的超大规模公司」,双方之间的关系将像埃隆·马斯克和 X 公司一样。
黄仁勋还表示,这个过程会持续相当长的时间,最新的这次合作是为了应对 OpenAI 正在经历的 「双重指数级增长」,分别来自用户数量和计算量。
在面对市场对 「AI 泡沫」 层出不穷的警告时,黄仁勋依然不为所动。对他来说,这些警告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他坚持认为,英伟达和 OpenAI 的增长是由 「三大扩展定律」 推动的,这些基本原理使他的公司成为超大规模企业的唯一理性选择。
「这是工业革命,」他强调,这是黄仁勋在谈到人工智能时经常说的话。
(财联社)
文章转载自 东方财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