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蓝鲸新闻
9 月 30 日,OpenAI 发布迄今最强的视频生成模型 Sora 2.0,并同步上线了 iPhone 应用,用户只需输入文字、图片或视频,即可生成具备音效与动态场景的 AI 短片。今日 Sora 2 预览版的 API 也正式上线。
尽管仍处于邀请制,仅在美国和加拿大开放,但 Sora 的热度远超预期。Appfigures 数据显示,上线两天下载量达到 16.4 万次,首日即冲上美国 App Store 第三名,第四天登顶免费榜榜首。
Sora 的能力迭代引发轰动,却也迅速点燃版权危机。用户发现,新版本能够逼真生成日本 ACG 角色——从皮卡丘到炭治郎,从马里奥到悟空——配音准确、风格统一,几乎难以分辨真假。网络上随即涌现大量 「AI 同人」 视频,其中包括恶搞奥特曼和各种动漫人物的片段。
争议的根源在于,Sora 2 最初采用 「默认允许、主动退出」(Opt-out) 政策——除非版权方主动要求下架,否则模型可以自由生成相关角色。这种 「宽松模式」 被指可能引发系统性侵权风险。在成千上万的用户用 Sora 2 生成 《宝可梦》《鬼灭之刃》《马里奥》 的二创视频之后,10 月 3 日,OpenAI 紧急更新政策,将版权模式改为 「主动同意」(Opt-in),即除非版权方明确可以授权使用,否则模型自动拒绝生成。

OpenAI CEO 萨姆·奥特曼在推文中宣布:Sora 将全面调整版权政策,未来将引入 「IP 分成」 收益机制——只有版权方明确授权的角色,才能被生成;同时,这些授权方将与平台共享收益。
这意味着,一个全新的产业逻辑正在形成:AI 视频平台不只是内容工具,而是 IP 资产流通网络。
奥特曼在博客与推文中解释了这一转变。他承认团队 「在发布前已讨论过这些问题,但只有当产品真正上线,才会看到真实的使用方式」。他提出两项核心改动:给予版权方更细粒度的控制权——IP 拥有者可定义角色是否、如何被使用;探索收入分成机制——用户使用被授权角色生成视频并获得收益时,版权方可获得平台分成。

奥特曼博客部分内容截图
奥特曼在博客中提到:「我们必须想办法通过视频生成赚钱。人们从每个用户生成的视频数量远远超出了我们的预期,而且很多视频的受众群体都很小。我们将尝试与那些希望用户生成角色的版权所有者分享部分收入。具体的模式需要反复试验才能确定,但我们计划很快开始。我们希望这种新的互动方式比收入分成更有价值,当然,我们也希望两者都有价值。」
他还特别提到,日本的创作产业 「令人震撼」,暗示 OpenAI 正积极与日本 ACG 产业接触,试图让这一体系率先落地。这不仅是一场合规修正,更是一场商业转向。有人称:「奥特曼这次不是来搞技术的,是来重新分配钱的。」
奥特曼的 「IP 分成」 机制,可能成为生成式 AI 商业化的第一个可行样板。
此前,AI 视频和图片应用最受争议的当属版权危机,迪士尼、任天堂、集英社等版权巨头在过去两年已多次起诉 AI 公司:从 Getty Images 告 Stable Diffusion,到好莱坞六大起诉 Midjourney,再到华纳兄弟在旧金山针对 AI 生成版 「超人」「蝙蝠侠」 的诉讼,焦点都是同一个:AI 在未授权的情况下训练和输出受版权保护的内容,是否构成侵权?
Sora2 的方案,提供了一个新出口——将 IP 授权转化为收益。如果这一设想得以实现,比如创作者生成一段 「悟空大战钢铁侠」 的视频,平台自动追踪使用的角色来源,将收益按照授权合约返还给对应版权方。这意味着,版权方既能坐收授权费,又能借助全球创作者的热情维持 IP 热度,流量的飞轮效应得以运转。
这种收入模式可以参考 「YouTube 式的版权分成机制」。YouTube 在视频内容生态中建立了广告收益共享体系,让创作者、平台与版权所有者之间形成三方共赢:创作者贡献内容,平台提供分发与变现基础设施,而版权所有者在音乐、影像被二次使用时获得收益。如果之后 Sora2 的具体思路与之相似,相当于 AI 视频生成的过程可被记录、分析与分配,角色、场景、配乐都能追踪到具体的授权方。平台或许会引入类似 「版权识别模块」 的底层逻辑。
不过真正的挑战在于——这套体系的收益逻辑与监管逻辑是否能同步成熟。YouTube 的版权分成模式花了十多年才建立完善,经历了无数纠纷与调整。Sora 要在 AI 生成的 「黑箱」 中引入更透明、更可追溯的机制挑战会更甚。
OpenAI 正在复制 ChatGPT 的增长曲线,只不过这次的战场从文字转向视频。
(蓝鲸新闻)
文章转载自东方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