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橡胶市场基本面维持偏弱格局,伴随中美经贸关系再度紧张,橡胶系期货合约价格普遍大幅下跌。截至 10 月 13 日收盘,天然橡胶期货主力 RU2601 合约跌破 15000 元/吨关口,收报 14940 元/吨,日跌幅 2.45%;20 号胶期货主力 NR2511 合约报 12040 元/吨,下跌 2.51%;丁二烯橡胶主力 BR2511 合约收于 10920 元/吨,跌幅为 2.67%。
「本轮下跌主要由宏观面与基本面共振驱动。」 国泰君安期货能化分析师高琳琳告诉期货日报记者,受上周末中美贸易摩擦消息影响,全球金融市场及大类资产普遍承压,资金情绪扰动加剧,导致天然橡胶与合成橡胶期货价格跌幅大于现货。合成橡胶受原油价格走弱拖累更为明显,期价跌幅大于天然橡胶;而浅色胶库存压力相对较轻,使得 RU 合约跌幅略窄于 NR。
齐盛期货资深分析师高宁补充道,除宏观不确定性外,还有天气因素。尽管近期台风频发,我国海南、云南,泰国、越南等主产区降雨持续,割胶作业受阻,供应释放不畅,但市场并未对此形成看涨逻辑,反而提前交易四季度天气转好后的供应集中释放预期,加剧了价格下行。
从供需层面看,不同橡胶品种的基本面也存在差异。
天然橡胶方面,高琳琳表示,节后东南亚产区降雨有所缓解,新胶上市预期增强,原料价格承压导致成本支撑减弱。需求端,隆众资讯数据显示,10 月轮胎企业整体订单环比走弱,主要受以下因素制约:一是欧盟反倾销政策影响,以欧盟市场为核心的企业订单环比明显缩减;二是国庆中秋假期期间,部分企业实施 5~8 天检修,导致同期出货不及预期,成品库存去化放缓。
「值得注意的是,在需求好转随着时间推移逐步兑现后,中美经贸关系的再度紧张引发了市场对国内需求的担忧。」 中信建投期货能化分析师蔡文杰分析,在海外需求增长乏力的背景下,随着东南亚雨季结束,天然橡胶全球平衡表过剩预期加剧,引发本轮深度下跌。他特别说道,作为天然橡胶期货主要交割品的国产全乳胶 (SCR WF) 更依赖国内消费,在本轮国内需求担忧情绪主导下,其过剩预期更为强烈,因而期价跌幅大于 20 号胶。
合成橡胶方面,蔡文杰介绍,中美经贸关系紧张不仅拖累轮胎需求,也导致国际油价大幅下跌。WTI 原油价格 10 月 13 日跌破 60 美元/桶关口,丁二烯橡胶及其上游乙烯环节成本支撑随之坍塌。随着石脑油裂解制乙烯利润的修复,丁二烯与丁二烯橡胶的供应呈现 「被动式」 扩张预期,价格因此承压明显。
展望后市,高宁认为,在当前弱势格局下,季节性周期因素仍值得关注。供应端,东南亚主产区虽处旺季,但持续的厄尔尼诺气候可能导致泰国北部、越南中部的割胶效率下降 10%~15%;同时,国内云南、海南产区将于 11 月下旬起陆续停割,国产全乳胶供应进入低谷,或对胶价形成一定支撑。需求端,「金九银十」 过后,节前赶工备货推动脉冲式需求释放,汽车出口量高增支撑半钢胎出口量维持高位,重卡销量回升亦带动全钢胎配套需求回暖。综合来看,四季度至明年春节前后,基本面存在一定支撑,投资者不宜过度悲观,可耐心等待技术拐点。
高琳琳表示,天然橡胶当前估值不高,进一步下行空间有限,但在供增需减的格局下短期大幅反弹概率较低。合成橡胶方面,丁二烯面临高供应压力,顺丁橡胶装置重启进一步增加供应,尽管天胶价差低位引发部分替代需求,但在整体供应压力下,预计合成橡胶仍将弱势运行。
「综合来看,在当前中美经贸关系引发需求担忧的背景下,橡胶系品种供应并未出现紧缩,平衡表过剩局面突出,导致其价格领跌商品市场。后续,若东南亚天气未出现异常、国际油价难以大幅反弹,橡胶供应预计仍将维持宽松,宏观事件尤其是美国关税政策的动向,或将继续主导未来行情演变。」 蔡文杰说。
(期货日报)
文章转载自 东方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