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证券日报
10 月 21 日,《证券日报》 记者从隆基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 「隆基绿能」) 获悉,上海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 「上海电力」) 奉贤 1#海上光伏项目组件选型确定为 BC 技术路线,隆基绿能成功签约 400MW,并已于本月率先启动供货。
上海首批 1GW(交流侧装机)「风光同场」 海上光伏项目指标,分别由上海电力和申能股份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 「申能股份」) 各获 50%。此前,申能股份的 500MW(交流侧装机) 项目已由 BC 产品占据全部份额。
「上海首批海上光伏项目已开标份额全部采用 BC 技术路线,充分彰显了 BC 产品在海上光伏场景下的显著竞争优势。」 西安工程大学产业发展和投资研究中心主任王铁山在接受 《证券日报》 记者采访时表示,海洋的环境相比陆地更为复杂,对光伏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等性能要求更高,在这方面具有优势的产品在海上光伏领域更具竞争力。
在王铁山看来,近年来,随着光伏行业的快速发展,陆地上能够建设光伏电站的土地越来越少,而海洋则成为光伏行业新的增长点。
「光伏产业空间面临着分布不均衡的挑战,『由陆转海』 会成为一个破局的新趋势。」 隆基绿能相关负责人在接受 《证券日报》 记者采访时表示,基于行业预测,2027 年中国海上光伏的累计装机量将达到 6000 万千瓦,2030 年则会达到 8000 万千瓦。
国家发展改革委统计的福建、山东、江苏等 18 个省份今年的重大专项中,涉及 565 项光伏项目,其中有 20% 左右的项目与海上光伏相关。
「尽管海上光伏前景广阔,但其门槛也高。」 王铁山表示,海上光伏要在有限海域面积内提升发电量最大化是项目收益的核心。同时,受海风、海浪、海盐腐蚀、维护成本高等因素影响,海上光伏项目开发成本高、施工难度大,这就对光伏产品的转换效率、质量水准、安全水平等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2024 年 11 月 15 日,上海市发展改革委发布 《2024 年度 「风光同场」 海上光伏项目竞争配置工作方案》,规划了 7 个 「风光同场」 的海上光伏项目开展竞争性配置,根据评分规则,采用高效组件、逆变器可获得加分,转换效率 24% 的组件可以获得满分。
据悉,当时市面上符合此效率要求且可量产的产品主要为 BC 组件。2025 年 2 月份,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 《关于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促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通知》,全面推进新能源入市交易,全电量无差别市场定价。
「在此背景下,初始投资成本更高的海上光伏项目必须要通过高效率组件和较低的后期运维成本等来稀释投资压力。」 王铁山分析称。
国家光伏质检中心 (CPVT) 的山东烟台实证基地、北京鉴衡认证中心 (CGC) 三门实证基地均印证了 BC 组件在海上光伏场景下的卓越适应性和性能优势,为光伏行业在海光场景下的组件选型提供了极具价值的选型依据。根据 CPVT 烟台实证基地 2025 年 1 月至 6 月的监测数据,隆基绿能的 BC 相较于其 TOPCon 组件表现出全方位的性能优势。在单瓦发电量方面,采用 BC 技术的 Hi-MO9 组件相比 TOPCon 组件增益达 1.94%。
「当前,全球范围内海上光伏的开发步伐开始加快,光伏行业的技术竞争已经进入安全、质量、转换效率、运维成本等综合考量的时代,行业正从 『低价竞争』 和 『规模竞争』 转向 『技术竞配』 和 『高质量发展』 的新阶段。」 王铁山表示,在能源革命的浪潮中,海上光伏的竞争不仅是项目资源的争夺,更是技术话语权的较量,具有综合技术竞争优势的企业和产品将会赢得先机。
(证券日报)
文章转载自东方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