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卢梦雪
今年年内,银行存款利率持续下行,与此同时,各类票息资产收益率也处于历史低位。在低利率市场环境下,银行理财行业正积极寻求通过海外资产配置破解收益困境。
「在国内面临低利率环境的同时,一些境外经济体受到通胀水平较高、降息节奏偏缓等因素影响,收益率延续高位,成为增厚产品收益的方向之一。」 在近日的全球财富管理论坛·2025 上海苏河湾大会上,中银理财董事长黄党贵如是说。
这一观点得到了与会多位理财公司高管的认同。随着国内新发固收类理财产品业绩比较基准从 2021 年末的 4% 上方回落至约 2.4%,扩大海外投资正成为理财行业应对低利率挑战的 「关键一招」。
加强跨境投资
今年年内,银行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首次回落至 1% 以下,三年期定期存款利率进入 「1 字头」 时代。与此同时,各类票息资产收益率也处于历史低位。尽管 10 年期国债收益率较年初 1.6% 的低点略有上行,但仅位于 2010 年以来的 4.5% 分位水平,整体处于低利率环境阶段。
「长期以来,银行理财的资产配置结构以固收类资产为主。但在 『低利率』 时代,底仓资产收益较低,各类资产波动都在放大,且经常呈现出 『高相关性、同向波动』 的特征,产品净值对利率变动的敏感度显著上升,仅靠某类资产做高、做稳收益的难度极大,多资产、多策略成为资管行业的大势所趋。」 工银理财董事长吴茜在会上指出。
在拓展可投资产类别的同时,理财行业将跨境投资视为破解收益困境的重要途径。
黄党贵在论坛上阐述了跨境投资的三重意义:一是跨境投资为赋能企业 「走出去」 提供强大金融支撑;二是跨境投资为低利率环境下理财产品增厚收益提供多元化选择;三是跨境理财通扩大发展将为理财公司带来更多机遇。
建信理财党委副书记杨晴翔认为,配置海外资产可以根据投资策略和风险偏好,在更大范围内选择投资性价比高的标的,分散化组合风险。
杨晴翔进一步介绍了实现跨境投资的多种途径,一方面,可以通过互认基金、QDII 基金、债券通、港股通等多种方式拓展投资境外资产的渠道;另一方面,通过对上述渠道所投资产进行创新和组合,设计多元化的产品,为客户提供更加灵活、多样化的方案,捕捉全球市场的投资机会。
吴茜亦表示,多资产的布局不仅仅是增厚收益的来源,更重要的是在震荡市场中对冲风险,为投资者提供稳健回报。今年整个理财行业加强多元资产配置、调优组合结构,尤其是积极响应中长期资金入市的政策号召,稳步增加对 A 股和港股的配置力度。
交银理财董事长李豪也分享了交银理财在跨领域的多元资产配置方面的实践,他表示,交银理财扩充资产种类,在权益资产的基础上扩充了黄金、期权、Reits、跨境资产等低相关性资产,利用资产间对冲降低产品净值波动,实现绝对收益。
「票息+杠杆」 的老路已难以为继
居民储蓄持续攀升,财富结构正经历深刻转变。央行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居民储蓄总额由 2020 年底的 93 万亿元跃升至 2025 年 6 月末的 162 万亿元,人均储蓄存款突破 11.5 万元。
从居民财富配置结构看,房地产占我国居民财富比重已经由 2020 年的 54.6% 降至 2024 年的 48.7%,金融资产占比连续六年提升至 2024 年的 47.6%,其中定期存款在金融资产中占比高达 33.6%。
与会理财公司高管普遍认为,存款向资管产品迁徙的空间依然广阔。然而,当前信用债的收益率已普遍跌破 2%,传统盈利模式面临严峻挑战。
李豪在会上直言,再靠 「票息+杠杆」 的老路已难以为继,「唯有把研究触角伸向科技前沿,才能在产业发展中捕捉超额收益。」
「截至 9 月末,银行理财行业规模已经超过了 32 万亿元,达到了 32.1 万亿元。」 吴茜透露,今年在债市震荡、股市向好的驱动下,保险和公募基金的规模增速要高于理财,这反映出理财相比保险、公募的一些差异化特征。
她进一步指出,银行理财要坚守资管赛道的差异化定位,从 「资产驱动」 走向 「策略组合能力驱动」,提升产品业绩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在相同思路下,可以看到,头部理财公司仍是将 「稳健低波」 作为产品布局的重点。信银理财董事长王洪栋表示,在客户低波稳健绝对收益的财富管理需求推动下,银行理财在资产端会加速对低波资产的寻找与配置。
「比如在产品组合里加大存款、存单、配置性债券、类 REITs 等同业资产的配置,今年各家理财公司非标准化债权的配置比例也都有所上升。」 此外,王洪栋也表示,为积极应对市场变化,信银理财正加速推进打造 「多资产多策略组合投资+投资顾问服务模式一体化双轮驱动」 的增长模式,目前已在多个业务领域取得实质性进展。
吴茜具体介绍说,今年银行理财在债券投资上更加关注精细化管理,以工银理财为例,广泛运用风险预算、风险平价、全天候等策略和模型,开展动态精细化组合管理,让产品净值 「涨得稳」。
(华夏时报)
文章转载自东方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