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澎湃新闻
10 月 23 日,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公报正式发布。其中,房地产相关的表述置于 「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 部分,明确提出要 「推动房地产高质量发展」。
在业内人士看来,这一表述传递出多重关键信号:标志着房地产定位从单一的民生保障或经济刺激工具,升级为与促进消费、扩大投资、推进新型城镇化等国家战略协同联动的关键环节。同时,房地产高质量发展要通过建设安全、舒适、绿色、智慧的 「好房子」,满足人民群众从 「有没有」 到 「好不好」 的居住需求。未来政策方向上,将向供给-需求-运营全链条升级、城乡区域协同发展、平衡民生属性与市场功能的方向调整,推动行业向高质量发展模式转型。
推动房地产高质量发展融入 「保障和改善民生」 框架
克而瑞地产研究中心指出,与以往历届四中全会或将房地产隐含于宏观经济论述中 (如十六届、十七届),或侧重于法治保障 (十八届),或明确为 「住有所居」 的民生底线 (十九届) 相比,二十届四中全会的表述发生了深刻转变,将 「推动房地产高质量发展」 系统性地融入 「保障和改善民生」 框架,将其作为扎实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重要抓手。这一变化标志着房地产的定位从单一的民生保障或经济刺激工具,升级为与促进消费、扩大投资、优化区域布局和推进新型城镇化等国家战略协同联动的关键环节,凸显了中央构建发展新模式、促进房地产行业长期健康发展的决心。
在广东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看来,房地产的表述放在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中,这与全会公报中有关十五五经济增长动力有关,一是我国经济基础稳、优势多、韧性强、潜能大,长期向好的支撑条件和基本趋势没有变;二是存量住房更新换代的需求,比如老旧小区改造,这部分需求也是保障和民生的范畴。
同时,58 安居客研究院院长认为,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的 「房地产高质量发展」,标志着行业发展已明确进入下一个阶段,即从规模扩张转向聚焦于提升品质与内涵的新发展阶段。
今年 10 月 11 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 「高质量完成 『十四五』 规划」 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董建国表示,「十四五」 期间,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的决策部署。这是适应我国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的新形势,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治本之策。构建新模式是为推动房地产高质量发展,房地产高质量发展归根到底是要让人民群众住上 「好房子」。
住建部指出,发展安全、舒适、绿色、智慧的 「好房子」。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指导各地全链条提升住房标准、设计、材料、建造、运维水平,首先把保障房建成 「好房子」,同时,不仅将新房子建成 「好房子」,还要将老房子改造成 「好房子」。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 5 月 1 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的 「好房子」 新国标——《住宅项目规范》 已正式实施,该标准有 14 项提升,比如层高从原来 2.8 米提高到不低于 3 米;4 层以上的楼都要加装电梯;对楼板隔音要求降低 10 分贝等。
住房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司司长姚天玮此前表示,建 「好房子」 不等同于建 「大房子」「贵房子」,而是要通过好的设计、好的施工、好的材料、好的服务等,解决居住中的痛点问题,全面提升住房品质。不同地区、不同面积、不同价位都应当有不同的 「好房子」。同时,建设 「好房子」,不仅为新技术、新产品、新材料应用提供了广阔空间,还能释放出 「扩内需」「促消费」 的巨大潜能,为建筑业、房地产业转型发展开辟新赛道。
张波认为,在高质量发展理念的推动下,未来房地产市场在住房品质提升上,将不再仅仅是面积的扩大,而是围绕安全、舒适、绿色、智慧等维度,进行一场从 「有没有」 到 「好不好」 的深刻变革。对企业而言,竞争赛道将从规模、速度和价格,转向产品力、科技力和服务力的比拼,未来房地产市场的品质提升是一个覆盖新房和存量房、涉及硬件和软件的系统性工程。
中指研究院分析认为,「十五五」 时期,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好房子」 建设均将是房地产发展重点,相关内容也有望出现在即将公布的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中。
除此之外,高质量开展城市更新已经成为未来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10 月 24 日,中共中央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和解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郑栅洁介绍,《建议》 提出深入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大力实施城市更新。
中指研究院认为,从 「十四五」 规划纲要中 「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加快推进城市更新」 到 「十五五」 规划 《建议》 的 「大力实施」,预计在 「十五五」 时期城市更新也将成为助力房地产高质量发展的重点支撑,充分发挥城市更新稳投资、扩内需的综合效用。
房地产市场未来政策会有哪些调整?
克而瑞地产研究中心指出,结合当前房地产市场深度调整的现状,未来政策调整将呈现三大核心变化:
一是全面推进高质量发展模式。二十届四中全会明确的 「房地产高质量发展」 并非单一维度的品质提升,而是涵盖 「供给-需求-运营」 全链条的系统性升级:供给端将从 「增量开发」 转向 「存量优化+精准补位」,一方面通过城中村改造、老旧小区更新等方式盘活存量住房资源,另一方面针对新市民、年轻人等群体增加保障性住房、共有产权房供给,形成 「商品住房+保障住房」 的多元供给结构;需求端将以 「人口高质量发展」 为牵引,围绕人口结构变化 (如家庭小型化、老龄化) 优化住房产品设计,例如增加适老化住房、小户型功能性住房供给,同时通过完善教育、医疗等配套设施,提升住房的综合居住价值;运营端将强化 「全生命周期管理」,从 「建房」 向 「管房」 延伸,引入智慧物业、社区服务等增值功能,实现住房从 「物理空间」 到 「生活场景」 的转变。
二是城乡与区域协同发展格局加速形成。随着 「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 与 「城乡融合发展」 的推进,房地产市场将打破 「城市单打独斗」 的格局:一方面,核心城市群、都市圈将成为房地产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载体,人口、产业的集聚将带动住房需求从 「刚需」 向 「改善型」「品质型」 升级,同时催生城市更新、产城融合等新场景,例如产业园区配套住房、职住平衡社区等;另一方面,城乡融合将推动房地产资源向县域、乡镇延伸,围绕乡村振兴需求,发展乡村旅居、康养地产等特色产品,同时通过土地要素市场化改革,盘活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为城乡住房供给提供新空间,形成 「城市高质量发展+乡村特色补充」 的协同格局。
三是民生属性与市场功能的平衡机制更加完善。从十九届四中全会 「住有所居」 到二十届四中全会 「房地产高质量发展」,政策始终锚定 「民生保障」 核心,未来市场将进一步强化 「民生为本、市场为辅」 的平衡:在民生层面,住房保障体系将更加普惠,通过精准识别保障对象、优化申请分配机制,确保新市民、低收入群体等 「住有所居」,同时通过 「好房子」 标准建设 (如绿色建筑、低碳住宅等),让普通购房者共享高质量住房成果;在市场层面,政策将通过 「稳预期、防风险」 引导市场健康运行,一方面遏制投机性需求,维护房价稳定,另一方面支持合理的改善型需求,通过优化信贷政策、简化交易流程等,畅通二手房置换链条,缓解当前市场 「二手房挂牌高企、置换不畅」 的结构性矛盾,最终形成 「民生有保障、市场有活力」 的良性生态。

(澎湃新闻)
文章转载自东方财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