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期货日报】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对山东省德州市武城县这个产粮大县而言,如何帮助种粮农民规避价格与产量的双重风险、实现稳定增收,是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的核心命题。2020 年,武城县抓住财政金融政策融合支持乡村振兴战略试点县的机遇,探索出了一条以 「保险+期货」 为核心,深度融合银行信贷、粮食收储等要素的全产业链风险管理路径,不仅为农民收入上了 「安全锁」,而且盘活了农村资源,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 「武城样本」。
从 「高风险」 到 「稳收益」
筑牢信用基石
在探索利用金融工具助力乡村振兴时,武城县政府注意到了正在全国兴起的 「保险+期货」 模式,对其能够有效对冲粮食价格波动风险的作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随后多次走访对接大商所、浙商期货,邀请机构人员来武城实地考察,主动争取政策和资金支持。最终,当地结合 「大商所农保计划」,围绕农户 「种、管、收、储、售」 全链条服务需求,在 2020 年设计推出 「银行信贷+收入保险+卫星遥感+基差收购」 的服务模式,为农户提供覆盖全周期的风险保障与资金支持。其中,运用科技手段,采取 「实地测产+第三方卫星遥感测产」 相结合的方式,精准测算区域玉米亩均产量,规划设计高、中、低三档分片,确定收入保障额度,最大限度保证各片区玉米种植收入的相对平衡。
农业生产,投入先行。过去,一些农户特别是种粮大户,由于缺乏合格的抵押物,在春耕时节常常面临资金短缺的难题。「融资难、融资贵」 制约着农业生产规模的扩大和现代化水平的提升。
武城县的创新模式,首先破解的就是这个 「卡脖子」 问题,通过引导支持种植农户和收粮企业利用 「玉米收入险保单」 在银行办理抵押贷款,解决资金问题。收入保险为农户的种植收益提供了坚实的保障,有了这份保险,农户不再是传统意义上 「高风险」 的贷款对象,而是变成了 「预期收入稳定」 的优质客户,极大地增强了银行放贷的信心,解决了农户的融资难题,形成了 「你参保、我授信」 的良性循环。
武城农村商业银行积极参与其中,为参加收入保险的农户提供专项信贷支持。在 2020 年的项目中,武城农村商业银行为参保农户发放贷款 1100 余万元。这笔及时的信贷资金,有效地保障了农户在种植期的耕地、种子、化肥、农药等生产资料投入,确保了农业生产顺利进行。
引入收储企业
破解烘、储、销难题
9—10 月是山东、河南等中部产粮大省粮食收获的季节。行至县域公路,常常能看到铺晒的玉米;透过敞开的大门,金灿灿的玉米堆满庭院。对有晾晒或储存条件的农户来说,这样的方式尚且可行,但对像武城县邱忠辉这样的种粮大户而言,晾晒和储存却成了大难题。
邱忠辉告诉期货日报记者,从地头收回来的玉米没有经过晾晒,水分含量较高,如果储存不当,玉米两天就能长芽。要是再碰上阴雨天气,会导致玉米颗粒不饱满,且发霉情况较为严重,会对玉米的售价造成较大影响。
武城县引入粮食收储企业参与项目,精准地击中了这一痛点。武城县众祥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下称众祥农业) 作为粮食收储企业,将服务链条向前延伸,提供烘、储、销服务。该公司总经理耿兆江告诉记者,农户可以将收获的粮食存入企业,由企业针对湿粮进行统一烘干、加工、储存。这一方式相较于农户分散晾晒,粮食损耗率降低 8%~10%。
值得一提的是,收储企业为农户提供了灵活多样的销售选择,并且遵循 「免费存储、存取自由、粮权不变、落价保底、存粮获利」 的原则。农户可以选择 「活期储存」,随时根据市场价格出售粮食,也可以选择 「定期储存」,锁定一个保底价格,享受固定的存储收益,甚至还可以用存粮作为抵押,换取贷款或兑换农资农具。
不需要烘干和不想花费仓储费用的农户,可以选择 「基差收购+二次点价」 模式,在玉米收购后直接按照约定基差价格将玉米卖给众祥农业,并结算部分货款,剩余款项根据后期市场价格浮动进行二次点价结算。这让农户既可快速回笼资金,又省去了储存的烦恼,还能分享后续粮价上涨的红利。
这两种模式满足了不同农户的需求,拓宽了农户的现货销售、存储渠道,极大地增强了农户的市场议价能力和风险抵御能力。通过以上运作模式,众祥农业提前锁定了粮源,所承担的价格风险则通过期货市场进行转移,实现了企业和农户的双赢。
「农户对市场的判断往往受限于信息不对称,并且抗风险能力较弱。『保险+期货』 项目不仅有效转移了价格波动风险,而且可以借助期货公司的投研能力,帮助农民判断售粮时机,实现增收的效果。此外,借助该模式顺畅地将粮食从农户手中转移到市场中,既避免了粮食积压在农户手中的情况,也有利于解决下游企业采购难的问题,实现了供需高效对接。」 浙期实业副总经理蓝旻表示。
发挥协同效应
构筑收入 「防火墙」
武城模式的精髓在于它并非 「保险+期货」 的简单应用,而是构建了一个从前端生产到后端销售的全链条风险管理体系。
前端信贷保投入、中端保险保收入、后端收储企业保销售——这三个环节环环相扣。期货工具的深度融入,是该模式安全稳定运行的核心:通过价格发现与风险对冲,为保险产品定价和收储企业经营策略提供了科学依据,并将前端的生产风险、中端的价格风险有效转移至金融市场,筑牢了全链条风险管理的根基。
「项目推广初期,农户对 『保险+期货』 这一新事物比较排斥,存在一定的抵触情绪,特别是第一年,农户刚刚缴纳了政策性农业保险,对再次缴纳保费感到不解,对这个事情认可度不高。」 武城县政府相关负责人表示,第一年赔付完之后,农户实打实地受益了,第二年开展项目的时候就顺利了很多,还有人打电话问 「你们去年搞的那个事情今年还搞吗」。最近这几年,更是项目通知发布当天,全县的名额就报完了。很多县市区来武城县考察学习,还有其他县的种粮大户专门来武城包地,他们感觉在武城种地更有保障。
2020 年和 2021 年,武城县连续遭遇风灾、涝灾,对玉米产量和品质产生了不利影响。尽管玉米价格总体上行,但复杂的灾情依然影响了农户的最终收益。收入保险在这两年均进行了赔付,其中 2020 年赔付 855 万元,2021 年赔付 809 万元,有效弥补了农户的损失,成为农户收入的 「稳定器」。受供求矛盾影响,2024 年全国玉米价格走低,武城县 「保险+期货」 项目为 9900 家农户和 22 家合作社合计赔付 1219.24 万元,2020—2024 年累计赔付金额 4369 万余元。
乡村振兴离不开普惠金融在基层的深入实践与持续创新。「银行信贷+收入保险+卫星遥感+基差收购」 的多维联动,让武城县成功地将分散的农户与现代化的金融工具、灵活的市场机制联系起来。如今,武城县农民对 「保险+期货」 这一工具已有所了解。当种地有了保障、收益有了盼头,农民的种粮积极性自然就提高了,乡村产业的根基也就愈发坚实。武城县在 「保险+期货」 方面的探索,正是以金融创新服务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