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科技巨头迄今为止主要依靠自己核心业务的庞大现金流来为数据中心和人工智能提供扩张资本,但 9 月和 10 月的借贷市场发展意味着情况正在转变。
Meta、甲骨文、Alphabet 等公司正在发行数百亿美元的债券,远超这些公司过去十年的发债平均水平。仅在 9 月和 10 月,人工智能行业就发行了 750 亿美元的债券,使得今年的总规模突破 2000 亿美元。
摩根士丹利的分析师表示,到 2028 年,用于数据中心建设的债务可能超过 1 万亿美元,占这些设施总支出的三分之一以上。如果人工智能技术在未来几年无法实现预期的收入,那么这些负债累累的公司最终可能承担巨大损失。
这种向债务融资的转变也让华尔街回想起了上世纪 90 年代末的互联网泡沫时期。当时很多公司竞相铺设光纤电缆,并背负了巨额债务。在泡沫破裂后,很多大公司如世通、环球电信等要么破产,要么被并购。
庞大资金需求
华尔街都在预测未来人工智能相关的债券融资规模量会达到多高的水平。其中,摩根大通认为数据中心在未来五年内将创造出 1.5 万亿美元的投资级债券,巴克莱则预计市场总发行量将增长至 1.6 万亿美元。
摩根大通分析师补充称,杠杆融资有望在未来五年内提供约 1500 亿美元的资金,即使加上投资级和高收益债券市场的融资,以及每年高达 400 亿美元的数据中心证券化融资,AI 行业仍需要从私人信贷或政府处融得约 1.4 万亿美元来填补缺口。
这意味着现在财务状况十分稳健的科技公司很可能在一两年内迅速背上大量债务。例如 Meta 的总债务此前约为 370 亿美元,而其现金储备超过 600 亿美元。而该公司最新达成的 300 亿美元融资协议一下子将其债务拉高了近一倍。
虽然 Meta 目前的现金流仍然健康,且债务风险可控,但已经有投资人担忧 Meta 会再次陷入当年元宇宙引发的不理性扩张。更多的人则在关注人工智能行业本身能否实现可持续的增长。
最近的一项调查显示,超过半数的数据行业高管担忧行业未来可能面临困境。如果人工智能的回报令人失望,比如普及速度不及预期或者出现了新的技术障碍,那么由债务驱动的扩张可能引发股价大幅回调。
此外,摩根大通的分析师还指出,该行业最终将出现一些大赢家和大输家,因为人工智能生态系统中的资本规模极大且具有赢家通吃的特征。

(财联社)
文章转载自 东方财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