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科技日报 11 日报道,全球首台商用超临界二氧化碳发电机组在贵州完成并网调试,为满功率运行奠定基础。该技术以超临界二氧化碳为工质,具有高效率等优势,填补了能源动力技术空白。此外,据新华社,华能玉环电厂四期项目 11 月 8 日进入全面建设阶段,将大幅提高发电效率,实现关键技术自主可控,推动能源安全与 「双碳」 目标实现。
每经编辑|毕陆名
据科技日报 11 日报道,记者从中核集团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以下简称核动力院) 获悉,近日,全球首台商用超临界二氧化碳发电机组在贵州六盘水首钢水城钢铁顺利完成并网调试,为后续机组的满功率运行奠定基础。
据悉,该项目是核动力院与济钢集团国际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共同推进的全球首套 2×15 兆瓦超临界二氧化碳烧结余热发电示范工程。项目成功发电后,将比现役烧结余热蒸汽发电技术在余热利用率上提升 50% 以上。
图片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超临界二氧化碳发电技术是一种革新型热电转换技术,该技术以超临界二氧化碳作为循环工质实现高效稳定做功。得益于超临界二氧化碳的物质属性,该技术具有高效率、超紧凑、快响应的核心优势,填补了世界范围内长期以来中小功率规模、高温热源场景的能源动力技术空白,且未来有望向更大功率、更高温应用场景拓展。
值得一提的是,据新华社,中国华能 11 月 8 日宣布,世界首台 650 摄氏度高效超超临界燃煤发电机组——华能玉环电厂四期项目完成首方混凝土浇筑,进入全面建设阶段。
华能玉环电厂四期项目拟建设 1 台 100 万千瓦级 650 摄氏度高效超超临界一次再热燃煤发电机组,机组设计主汽压力达到 35 兆帕,主蒸汽和再热蒸汽温度均达到 650 摄氏度,是目前世界范围内燃煤机组最高参数,将大幅提高发电效率。与现有机组相比,650 摄氏度等级高效超超临界燃煤机组可提升发电效率约 4 个百分点,度电煤耗可降低约 10%,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约 45 万吨。
作为国家重大科技攻关项目,该机组采用中国华能研发的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温合金新材料,实现了关键高温材料技术的完全自主可控,打破传统燃煤发电的热效率瓶颈,实现 「用更少的煤发更多的电」。
项目建成后将大幅提升煤电清洁高效利用水平,同时推动国产高端装备制造能力全面升级,为实现我国能源安全与 「双碳」 目标提供重要支撑。
每日经济新闻综合科技日报、新华社
封面图片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文章转载自 每经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