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
  • 热门
  • 所有
  • 外汇
  • 24 小时
  • 期货
  • 基金
  • 贵金属
  • 股票
年内新发基金数创近三年新高 「小而多」取代「造爆款」

年内新发基金数创近三年新高 「小而多」 取代 「造爆款」

2025 年 11 月 12 日

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加速落地,电网设备 ETF(159326) 盘中交投持续活跃

2025 年 11 月 12 日

重磅!浙商期货斩获 2024 年度金融科技发展奖一等奖

2025 年 11 月 12 日
AMD CEO苏姿丰:全球AI数据中心市场规模在2030年将达到1万亿美元

AMD CEO 苏姿丰:全球 AI 数据中心市场规模在 2030 年将达到 1 万亿美元

2025 年 11 月 12 日
广告
高盛调研发现A股机器人「订单荒」?产业链上市公司:静待订单落地

高盛调研发现 A 股机器人 「订单荒」?产业链上市公司:静待订单落地

2025 年 11 月 12 日

美国市场现货升水暴涨近 300%!铝品种 估值偏高?

2025 年 11 月 12 日

浙商证券:董事长吴承根到龄退休,钱文海正式接棒;公募港股持仓破 1.3 万亿元 | 券商基金早参

2025 年 11 月 12 日
大摩杀入「隐形巨兽」阵地 开辟非上市公司研究赛道

大摩杀入 「隐形巨兽」 阵地 开辟非上市公司研究赛道

2025 年 11 月 12 日

特朗普拟重启加州沿海石油钻探,政治对决再度升级

2025 年 11 月 12 日

商品型基金总规模年内增长超 1600 亿元

2025 年 11 月 12 日
架起「期货桥梁」赋能乡村振兴——国元期货通辽营业部助力库伦旗玉米种植户稳收增收

架起 「期货桥梁」 赋能乡村振兴——国元期货通辽营业部助力库伦旗玉米种植户稳收增收

2025 年 11 月 12 日

美国人对就业市场恐慌升级!71% 预计失业率上升

2025 年 11 月 12 日
11月11日涨停复盘:82只股涨停 摩恩电气6连板

11 月 11 日涨停复盘:82 只股涨停 摩恩电气 6 连板

2025 年 11 月 12 日
金桂财经
广告
2025 年 11 月 12 日 星期三
联系我们
合作建议
  • 首页
  • 24 小时
  • 全球金融
  • 股市风云
  • 基金动态
  • 金财眼
  • 期货新闻
  • 期货研报
  • 外汇市场
  • 贵金属
  • 未来科技
  • 登录& 注册
没有结果
查看所有结果
  • 首页
  • 24 小时
  • 全球金融
  • 股市风云
  • 基金动态
  • 金财眼
  • 期货新闻
  • 期货研报
  • 外汇市场
  • 贵金属
  • 未来科技
没有结果
查看所有结果
金桂财经
没有结果
查看所有结果

年内新发基金数创近三年新高 「小而多」 取代 「造爆款」

来自 金桂财经
2025 年 11 月 12 日
在 期货
0

【文章来源:天天财富】

  截至 11 月 11 日,今年以来全市场新发基金数量已达 1371 只,创近三年新高。

  与火热的发行数量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新基金平均募集规模仅为 7.82 亿元。这一 「数量增+平均规模减」 的现象,勾勒出 2025 年公募基金发行市场的深刻变局。

  业内人士认为,2025 年公募基金发行市场已从依靠明星基金经理和爆款单品驱动的模式,彻底转向了以 「工具化、细分化、机构化」 为特征的 「广撒网」 新阶段。基金公司正在通过密集布局低成本、高效率的工具产品,以适应市场变化和投资者日益理性的需求。这一趋势预计将在未来几年持续深化。

  策略转向:「广撒网」 替代 「造爆款」

  今年以来公募基金的发行回暖,发行量创近三年新高。

  Wind 数据显示,按照认购起始日统计口径 (下同),截至 11 月 11 日,年内公募基金的新基发行数量达到 1371 只,超越 2023 年全年 (1266 只) 和 2024 年全年 (1143 只),距离 2022 年全年发行数量 (1424 只) 仅一步之遥。

  值得关注的是,今年以来发起式基金盛行。年内共有 334 只新基金采用发起式形式设立,占比约四分之一,且多为股票型基金。

  这与发起式基金成立门槛低的特点有关:普通基金需要 2 亿元和 200 户投资者才能成立;发起式基金只需 5000 万元 (且管理人自有资金认购不少于 1000 万) 并承诺持有 3 年以上。

  不过,百亿级新基金已一去不复返了,新基金募资规模普遍较小。截至 11 月 11 日,年内基金发行总规模约 9653 亿元,为 2019 年以来的新低。此外,年内新基金的平均募集规模仅为 7.82 亿元。2020 年—2024 年这一数据分别为 21.94 亿元、14.92 亿元、10.53 亿元、9.08 亿元、10.59 亿元,均远高于今年。

  总体来看,今年新基金发行策略转向了 「广撒网」,代替以往的 「造爆款」。

  「基金公司不再依赖少数明星基金经理押注 『爆款基金』,而是采取 『广撒网、小步快跑』 的策略。」 格上基金研究员托合江表示,这一转变使得超大规模爆款基金难以再现。

  排排网财富公募产品运营曾方芳进一步指出,今年公募产品发行呈现 「数量回升、平均规模下降」 的特点,主要原因包括:一是 A 股市场回暖促使基金公司集中发行股票型等产品以完善布局,多聚焦细分赛道推出工具型基金,并普遍采用发起式设立方式,不追求单只产品规模;二是发行市场 「冷热不均」,除少数产品发行规模较大外,多数产品因同质化竞争被边缘化;三是投资者趋于理性,认购主力为机构等特定群体;四是基金公司主动控制规模以保持产品业绩,避免单只规模过大。

  结构大变:权益走强,债基降温

  回暖的股票市场改变了今年基金公司新发基金的布局方向,从结构上看,今年基金发行呈现 「权益走强、债基降温」 态势。

  Wind 数据显示,按照认购起始日统计口径,截至 11 月 11 日,年内股票型基金以 761 只的发行量创下历史纪录,较 2024 年全年的 470 只大增 62%。

  并且今年股票型基金占新基金总发行份额的比例高达 37%。比如,2020 年—2024 年,这一比例分别为 11.82%、13.1%、10.13%、12.53%、21.8%,今年占比明显高于往年。

  今年股票型基金发行升温的主要贡献来自于指数基金。根据 Wind 统计,今年新发 761 只股票型基金中,被动指数型基金有 568 只,增强指数型基金有 167 只,两者合计 735 只,占股票型基金发行比例高达 97%。

  事实上,随着 A 股升温,今年权益基金发行热度明显回升。四季度以来,鹏华启航量化选股混合、富国兴和混合、中欧价值领航等多只权益基金出现 「一日售罄」 并启动比例配售。不过,今年基金公司往往谨慎地将这些爆款基金的首募最高额度限制在 30 亿元以下。

  而与权益市场的火热形成强烈反差,今年债券型基金发行跌入冰点。年内债券型基金发行数量仅 247 只,创下近十年新低,较 2024 年全年 329 只减少 25%。

  对于今年权益基金和固收基金发行市场背道而驰,曾方芳分析,「权益类产品受捧,源于 A 股估值处于低位,经济逐步企稳,被动投资理念普及,指数基金费率低便于布局细分领域,公募借此密集布局。而债基则因市场宽幅震荡、收益率吸引力不足,且存在净值波动风险,叠加费率改革影响机构意愿、对渠道创收贡献有限,致使其发行热度下降。」

  托合江也表示,「今年 A 股市场回暖,上证指数突破 4000 点,融资规模创历史新高,权益类基金业绩反弹,带动资金配置需求,股票型基金爆发式增长。投资者以指数投资为主,指数基金在投资者需求和政策推动下迎来持续增长。而债券市场调整,股债跷跷板效应的背景下,债券型基金发行总规模显著收缩。」

  业内普遍认为,这一发行格局有望延续。

  托合江指出,随着股票市场延续慢牛行情,未来预计市场延续 「权益主导、债市细分」 的发行格局。

  「在 ETF 低成本、高透明度和政策支持下,权益依然指数化主导。而在利率市场化和机构配置需求的背景下,债券 ETF 替代传统债基。」 托合江说。

  曾方芳认为,展望未来,在新基金发行中,权益类产品仍将成为主力,其中指数基金因费率优势将继续受青睐,而债基发行预计将保持平稳。

(文章来源:21 世纪经济报道)

(原标题:年内新发基金数创近三年新高,「小而多」 取代 「造爆款」)

(责任编辑:73)

【文章来源:天天财富】

  截至 11 月 11 日,今年以来全市场新发基金数量已达 1371 只,创近三年新高。

  与火热的发行数量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新基金平均募集规模仅为 7.82 亿元。这一 「数量增+平均规模减」 的现象,勾勒出 2025 年公募基金发行市场的深刻变局。

  业内人士认为,2025 年公募基金发行市场已从依靠明星基金经理和爆款单品驱动的模式,彻底转向了以 「工具化、细分化、机构化」 为特征的 「广撒网」 新阶段。基金公司正在通过密集布局低成本、高效率的工具产品,以适应市场变化和投资者日益理性的需求。这一趋势预计将在未来几年持续深化。

  策略转向:「广撒网」 替代 「造爆款」

  今年以来公募基金的发行回暖,发行量创近三年新高。

  Wind 数据显示,按照认购起始日统计口径 (下同),截至 11 月 11 日,年内公募基金的新基发行数量达到 1371 只,超越 2023 年全年 (1266 只) 和 2024 年全年 (1143 只),距离 2022 年全年发行数量 (1424 只) 仅一步之遥。

  值得关注的是,今年以来发起式基金盛行。年内共有 334 只新基金采用发起式形式设立,占比约四分之一,且多为股票型基金。

  这与发起式基金成立门槛低的特点有关:普通基金需要 2 亿元和 200 户投资者才能成立;发起式基金只需 5000 万元 (且管理人自有资金认购不少于 1000 万) 并承诺持有 3 年以上。

  不过,百亿级新基金已一去不复返了,新基金募资规模普遍较小。截至 11 月 11 日,年内基金发行总规模约 9653 亿元,为 2019 年以来的新低。此外,年内新基金的平均募集规模仅为 7.82 亿元。2020 年—2024 年这一数据分别为 21.94 亿元、14.92 亿元、10.53 亿元、9.08 亿元、10.59 亿元,均远高于今年。

  总体来看,今年新基金发行策略转向了 「广撒网」,代替以往的 「造爆款」。

  「基金公司不再依赖少数明星基金经理押注 『爆款基金』,而是采取 『广撒网、小步快跑』 的策略。」 格上基金研究员托合江表示,这一转变使得超大规模爆款基金难以再现。

  排排网财富公募产品运营曾方芳进一步指出,今年公募产品发行呈现 「数量回升、平均规模下降」 的特点,主要原因包括:一是 A 股市场回暖促使基金公司集中发行股票型等产品以完善布局,多聚焦细分赛道推出工具型基金,并普遍采用发起式设立方式,不追求单只产品规模;二是发行市场 「冷热不均」,除少数产品发行规模较大外,多数产品因同质化竞争被边缘化;三是投资者趋于理性,认购主力为机构等特定群体;四是基金公司主动控制规模以保持产品业绩,避免单只规模过大。

  结构大变:权益走强,债基降温

  回暖的股票市场改变了今年基金公司新发基金的布局方向,从结构上看,今年基金发行呈现 「权益走强、债基降温」 态势。

  Wind 数据显示,按照认购起始日统计口径,截至 11 月 11 日,年内股票型基金以 761 只的发行量创下历史纪录,较 2024 年全年的 470 只大增 62%。

  并且今年股票型基金占新基金总发行份额的比例高达 37%。比如,2020 年—2024 年,这一比例分别为 11.82%、13.1%、10.13%、12.53%、21.8%,今年占比明显高于往年。

  今年股票型基金发行升温的主要贡献来自于指数基金。根据 Wind 统计,今年新发 761 只股票型基金中,被动指数型基金有 568 只,增强指数型基金有 167 只,两者合计 735 只,占股票型基金发行比例高达 97%。

  事实上,随着 A 股升温,今年权益基金发行热度明显回升。四季度以来,鹏华启航量化选股混合、富国兴和混合、中欧价值领航等多只权益基金出现 「一日售罄」 并启动比例配售。不过,今年基金公司往往谨慎地将这些爆款基金的首募最高额度限制在 30 亿元以下。

  而与权益市场的火热形成强烈反差,今年债券型基金发行跌入冰点。年内债券型基金发行数量仅 247 只,创下近十年新低,较 2024 年全年 329 只减少 25%。

  对于今年权益基金和固收基金发行市场背道而驰,曾方芳分析,「权益类产品受捧,源于 A 股估值处于低位,经济逐步企稳,被动投资理念普及,指数基金费率低便于布局细分领域,公募借此密集布局。而债基则因市场宽幅震荡、收益率吸引力不足,且存在净值波动风险,叠加费率改革影响机构意愿、对渠道创收贡献有限,致使其发行热度下降。」

  托合江也表示,「今年 A 股市场回暖,上证指数突破 4000 点,融资规模创历史新高,权益类基金业绩反弹,带动资金配置需求,股票型基金爆发式增长。投资者以指数投资为主,指数基金在投资者需求和政策推动下迎来持续增长。而债券市场调整,股债跷跷板效应的背景下,债券型基金发行总规模显著收缩。」

  业内普遍认为,这一发行格局有望延续。

  托合江指出,随着股票市场延续慢牛行情,未来预计市场延续 「权益主导、债市细分」 的发行格局。

  「在 ETF 低成本、高透明度和政策支持下,权益依然指数化主导。而在利率市场化和机构配置需求的背景下,债券 ETF 替代传统债基。」 托合江说。

  曾方芳认为,展望未来,在新基金发行中,权益类产品仍将成为主力,其中指数基金因费率优势将继续受青睐,而债基发行预计将保持平稳。

(文章来源:21 世纪经济报道)

(原标题:年内新发基金数创近三年新高,「小而多」 取代 「造爆款」)

(责任编辑:73)

YOU MAY ALSO LIKE

美国市场现货升水暴涨近 300%!铝品种 估值偏高?

商品型基金总规模年内增长超 1600 亿元

【文章来源:天天财富】

  截至 11 月 11 日,今年以来全市场新发基金数量已达 1371 只,创近三年新高。

  与火热的发行数量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新基金平均募集规模仅为 7.82 亿元。这一 「数量增+平均规模减」 的现象,勾勒出 2025 年公募基金发行市场的深刻变局。

  业内人士认为,2025 年公募基金发行市场已从依靠明星基金经理和爆款单品驱动的模式,彻底转向了以 「工具化、细分化、机构化」 为特征的 「广撒网」 新阶段。基金公司正在通过密集布局低成本、高效率的工具产品,以适应市场变化和投资者日益理性的需求。这一趋势预计将在未来几年持续深化。

  策略转向:「广撒网」 替代 「造爆款」

  今年以来公募基金的发行回暖,发行量创近三年新高。

  Wind 数据显示,按照认购起始日统计口径 (下同),截至 11 月 11 日,年内公募基金的新基发行数量达到 1371 只,超越 2023 年全年 (1266 只) 和 2024 年全年 (1143 只),距离 2022 年全年发行数量 (1424 只) 仅一步之遥。

  值得关注的是,今年以来发起式基金盛行。年内共有 334 只新基金采用发起式形式设立,占比约四分之一,且多为股票型基金。

  这与发起式基金成立门槛低的特点有关:普通基金需要 2 亿元和 200 户投资者才能成立;发起式基金只需 5000 万元 (且管理人自有资金认购不少于 1000 万) 并承诺持有 3 年以上。

  不过,百亿级新基金已一去不复返了,新基金募资规模普遍较小。截至 11 月 11 日,年内基金发行总规模约 9653 亿元,为 2019 年以来的新低。此外,年内新基金的平均募集规模仅为 7.82 亿元。2020 年—2024 年这一数据分别为 21.94 亿元、14.92 亿元、10.53 亿元、9.08 亿元、10.59 亿元,均远高于今年。

  总体来看,今年新基金发行策略转向了 「广撒网」,代替以往的 「造爆款」。

  「基金公司不再依赖少数明星基金经理押注 『爆款基金』,而是采取 『广撒网、小步快跑』 的策略。」 格上基金研究员托合江表示,这一转变使得超大规模爆款基金难以再现。

  排排网财富公募产品运营曾方芳进一步指出,今年公募产品发行呈现 「数量回升、平均规模下降」 的特点,主要原因包括:一是 A 股市场回暖促使基金公司集中发行股票型等产品以完善布局,多聚焦细分赛道推出工具型基金,并普遍采用发起式设立方式,不追求单只产品规模;二是发行市场 「冷热不均」,除少数产品发行规模较大外,多数产品因同质化竞争被边缘化;三是投资者趋于理性,认购主力为机构等特定群体;四是基金公司主动控制规模以保持产品业绩,避免单只规模过大。

  结构大变:权益走强,债基降温

  回暖的股票市场改变了今年基金公司新发基金的布局方向,从结构上看,今年基金发行呈现 「权益走强、债基降温」 态势。

  Wind 数据显示,按照认购起始日统计口径,截至 11 月 11 日,年内股票型基金以 761 只的发行量创下历史纪录,较 2024 年全年的 470 只大增 62%。

  并且今年股票型基金占新基金总发行份额的比例高达 37%。比如,2020 年—2024 年,这一比例分别为 11.82%、13.1%、10.13%、12.53%、21.8%,今年占比明显高于往年。

  今年股票型基金发行升温的主要贡献来自于指数基金。根据 Wind 统计,今年新发 761 只股票型基金中,被动指数型基金有 568 只,增强指数型基金有 167 只,两者合计 735 只,占股票型基金发行比例高达 97%。

  事实上,随着 A 股升温,今年权益基金发行热度明显回升。四季度以来,鹏华启航量化选股混合、富国兴和混合、中欧价值领航等多只权益基金出现 「一日售罄」 并启动比例配售。不过,今年基金公司往往谨慎地将这些爆款基金的首募最高额度限制在 30 亿元以下。

  而与权益市场的火热形成强烈反差,今年债券型基金发行跌入冰点。年内债券型基金发行数量仅 247 只,创下近十年新低,较 2024 年全年 329 只减少 25%。

  对于今年权益基金和固收基金发行市场背道而驰,曾方芳分析,「权益类产品受捧,源于 A 股估值处于低位,经济逐步企稳,被动投资理念普及,指数基金费率低便于布局细分领域,公募借此密集布局。而债基则因市场宽幅震荡、收益率吸引力不足,且存在净值波动风险,叠加费率改革影响机构意愿、对渠道创收贡献有限,致使其发行热度下降。」

  托合江也表示,「今年 A 股市场回暖,上证指数突破 4000 点,融资规模创历史新高,权益类基金业绩反弹,带动资金配置需求,股票型基金爆发式增长。投资者以指数投资为主,指数基金在投资者需求和政策推动下迎来持续增长。而债券市场调整,股债跷跷板效应的背景下,债券型基金发行总规模显著收缩。」

  业内普遍认为,这一发行格局有望延续。

  托合江指出,随着股票市场延续慢牛行情,未来预计市场延续 「权益主导、债市细分」 的发行格局。

  「在 ETF 低成本、高透明度和政策支持下,权益依然指数化主导。而在利率市场化和机构配置需求的背景下,债券 ETF 替代传统债基。」 托合江说。

  曾方芳认为,展望未来,在新基金发行中,权益类产品仍将成为主力,其中指数基金因费率优势将继续受青睐,而债基发行预计将保持平稳。

(文章来源:21 世纪经济报道)

(原标题:年内新发基金数创近三年新高,「小而多」 取代 「造爆款」)

(责任编辑:73)

【文章来源:天天财富】

  截至 11 月 11 日,今年以来全市场新发基金数量已达 1371 只,创近三年新高。

  与火热的发行数量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新基金平均募集规模仅为 7.82 亿元。这一 「数量增+平均规模减」 的现象,勾勒出 2025 年公募基金发行市场的深刻变局。

  业内人士认为,2025 年公募基金发行市场已从依靠明星基金经理和爆款单品驱动的模式,彻底转向了以 「工具化、细分化、机构化」 为特征的 「广撒网」 新阶段。基金公司正在通过密集布局低成本、高效率的工具产品,以适应市场变化和投资者日益理性的需求。这一趋势预计将在未来几年持续深化。

  策略转向:「广撒网」 替代 「造爆款」

  今年以来公募基金的发行回暖,发行量创近三年新高。

  Wind 数据显示,按照认购起始日统计口径 (下同),截至 11 月 11 日,年内公募基金的新基发行数量达到 1371 只,超越 2023 年全年 (1266 只) 和 2024 年全年 (1143 只),距离 2022 年全年发行数量 (1424 只) 仅一步之遥。

  值得关注的是,今年以来发起式基金盛行。年内共有 334 只新基金采用发起式形式设立,占比约四分之一,且多为股票型基金。

  这与发起式基金成立门槛低的特点有关:普通基金需要 2 亿元和 200 户投资者才能成立;发起式基金只需 5000 万元 (且管理人自有资金认购不少于 1000 万) 并承诺持有 3 年以上。

  不过,百亿级新基金已一去不复返了,新基金募资规模普遍较小。截至 11 月 11 日,年内基金发行总规模约 9653 亿元,为 2019 年以来的新低。此外,年内新基金的平均募集规模仅为 7.82 亿元。2020 年—2024 年这一数据分别为 21.94 亿元、14.92 亿元、10.53 亿元、9.08 亿元、10.59 亿元,均远高于今年。

  总体来看,今年新基金发行策略转向了 「广撒网」,代替以往的 「造爆款」。

  「基金公司不再依赖少数明星基金经理押注 『爆款基金』,而是采取 『广撒网、小步快跑』 的策略。」 格上基金研究员托合江表示,这一转变使得超大规模爆款基金难以再现。

  排排网财富公募产品运营曾方芳进一步指出,今年公募产品发行呈现 「数量回升、平均规模下降」 的特点,主要原因包括:一是 A 股市场回暖促使基金公司集中发行股票型等产品以完善布局,多聚焦细分赛道推出工具型基金,并普遍采用发起式设立方式,不追求单只产品规模;二是发行市场 「冷热不均」,除少数产品发行规模较大外,多数产品因同质化竞争被边缘化;三是投资者趋于理性,认购主力为机构等特定群体;四是基金公司主动控制规模以保持产品业绩,避免单只规模过大。

  结构大变:权益走强,债基降温

  回暖的股票市场改变了今年基金公司新发基金的布局方向,从结构上看,今年基金发行呈现 「权益走强、债基降温」 态势。

  Wind 数据显示,按照认购起始日统计口径,截至 11 月 11 日,年内股票型基金以 761 只的发行量创下历史纪录,较 2024 年全年的 470 只大增 62%。

  并且今年股票型基金占新基金总发行份额的比例高达 37%。比如,2020 年—2024 年,这一比例分别为 11.82%、13.1%、10.13%、12.53%、21.8%,今年占比明显高于往年。

  今年股票型基金发行升温的主要贡献来自于指数基金。根据 Wind 统计,今年新发 761 只股票型基金中,被动指数型基金有 568 只,增强指数型基金有 167 只,两者合计 735 只,占股票型基金发行比例高达 97%。

  事实上,随着 A 股升温,今年权益基金发行热度明显回升。四季度以来,鹏华启航量化选股混合、富国兴和混合、中欧价值领航等多只权益基金出现 「一日售罄」 并启动比例配售。不过,今年基金公司往往谨慎地将这些爆款基金的首募最高额度限制在 30 亿元以下。

  而与权益市场的火热形成强烈反差,今年债券型基金发行跌入冰点。年内债券型基金发行数量仅 247 只,创下近十年新低,较 2024 年全年 329 只减少 25%。

  对于今年权益基金和固收基金发行市场背道而驰,曾方芳分析,「权益类产品受捧,源于 A 股估值处于低位,经济逐步企稳,被动投资理念普及,指数基金费率低便于布局细分领域,公募借此密集布局。而债基则因市场宽幅震荡、收益率吸引力不足,且存在净值波动风险,叠加费率改革影响机构意愿、对渠道创收贡献有限,致使其发行热度下降。」

  托合江也表示,「今年 A 股市场回暖,上证指数突破 4000 点,融资规模创历史新高,权益类基金业绩反弹,带动资金配置需求,股票型基金爆发式增长。投资者以指数投资为主,指数基金在投资者需求和政策推动下迎来持续增长。而债券市场调整,股债跷跷板效应的背景下,债券型基金发行总规模显著收缩。」

  业内普遍认为,这一发行格局有望延续。

  托合江指出,随着股票市场延续慢牛行情,未来预计市场延续 「权益主导、债市细分」 的发行格局。

  「在 ETF 低成本、高透明度和政策支持下,权益依然指数化主导。而在利率市场化和机构配置需求的背景下,债券 ETF 替代传统债基。」 托合江说。

  曾方芳认为,展望未来,在新基金发行中,权益类产品仍将成为主力,其中指数基金因费率优势将继续受青睐,而债基发行预计将保持平稳。

(文章来源:21 世纪经济报道)

(原标题:年内新发基金数创近三年新高,「小而多」 取代 「造爆款」)

(责任编辑:73)

Search

没有结果
查看所有结果

一周热门

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加速落地,电网设备 ETF(159326) 盘中交投持续活跃

2025 年 11 月 12 日

重磅!浙商期货斩获 2024 年度金融科技发展奖一等奖

2025 年 11 月 12 日
AMD CEO苏姿丰:全球AI数据中心市场规模在2030年将达到1万亿美元

AMD CEO 苏姿丰:全球 AI 数据中心市场规模在 2030 年将达到 1 万亿美元

2025 年 11 月 12 日
高盛调研发现A股机器人「订单荒」?产业链上市公司:静待订单落地

高盛调研发现 A 股机器人 「订单荒」?产业链上市公司:静待订单落地

2025 年 11 月 12 日

美国市场现货升水暴涨近 300%!铝品种 估值偏高?

2025 年 11 月 12 日

浙商证券:董事长吴承根到龄退休,钱文海正式接棒;公募港股持仓破 1.3 万亿元 | 券商基金早参

2025 年 11 月 12 日
大摩杀入「隐形巨兽」阵地 开辟非上市公司研究赛道

大摩杀入 「隐形巨兽」 阵地 开辟非上市公司研究赛道

2025 年 11 月 12 日

特朗普拟重启加州沿海石油钻探,政治对决再度升级

2025 年 11 月 12 日

商品型基金总规模年内增长超 1600 亿元

2025 年 11 月 12 日
架起「期货桥梁」赋能乡村振兴——国元期货通辽营业部助力库伦旗玉米种植户稳收增收

架起 「期货桥梁」 赋能乡村振兴——国元期货通辽营业部助力库伦旗玉米种植户稳收增收

2025 年 11 月 12 日
金桂财经

2025 年 11 月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日
 12
3456789
10111213141516
17181920212223
24252627282930
« 10 月    

近期动态

  • 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加速落地,电网设备 ETF(159326) 盘中交投持续活跃
  • 重磅!浙商期货斩获 2024 年度金融科技发展奖一等奖
  • AMD CEO 苏姿丰:全球 AI 数据中心市场规模在 2030 年将达到 1 万亿美元
  • 高盛调研发现 A 股机器人 「订单荒」?产业链上市公司:静待订单落地
  • 美国市场现货升水暴涨近 300%!铝品种 估值偏高?
  • 浙商证券:董事长吴承根到龄退休,钱文海正式接棒;公募港股持仓破 1.3 万亿元 | 券商基金早参
广告

Copyright © 2025 广州金桂广告传媒有限公司. 粤 ICP 备 2025390655 号

  • 关于本站
  • 联系我们
  • 隐私政策
没有结果
查看所有结果
  • 登录& 注册

Copyright © 2025 广州金桂广告传媒有限公司. 粤 ICP 备 2025390655 号

  • 登录
  • 注册
忘记密码?
Lost your password? Please enter your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You will receive a link to create a new password via email.
body::-webkit-scrollbar { width: 7px; } body::-webkit-scrollbar-track { border-radius: 10px; background: #f0f0f0; } body::-webkit-scrollbar-thumb { border-radius: 50px; background: #dfdbd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