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新华财经】
新华财经北京 11 月 13 日电 四大证券报内容精华摘要如下:
中国证券报
•展望 A 股 2026 年行情 三大投资主线获券商青睐
日前越来越多的券商机构发布 A 股 2026 年年度策略,对明年行情大势进行研判,A 股明年能否延续当前涨势、向上突破需要哪些动能以及市场风格、配置主线会发生哪些变化,备受关注。综合多家券商的研判内容看,其整体上看好 A 股上涨行情在 2026 年延续,基本面重要性将进一步上升,高景气度和临近业绩改善拐点的行业也有望增多;2026 年 A 股市场风格或迎来再均衡,成长与价值风格均有机遇;就 2026 年值得把握的主线而言,科技成长、出海、周期反转是券商较为一致看好的方向,此外政策周期、地产周期、资本市场改革等多条投资线索也值得重视。
•手机厂商密集发布新品 产业链公司将受益
近期,苹果、小米、OPPO、vivo、荣耀等厂商陆续发布旗舰手机新品,AI 赋能技术创新有望带来全新的用户体验。机构认为,厂商密集发布 AI 手机新品,有望加快手机高端化和换机潮到来,推动智能手机产业链加快升级,产业链公司将受益。
•人形机器人产业 明年有望迎来 「iPhone」 时刻
近日,小鹏汽车发布全新一代人形机器人 IRON,并将于 2026 年底量产,优先进入商业场景提供服务。特斯拉表示,其人形机器人的试生产产线已经开始运行,规模更大的第三代人形机器人的生产线将于 2026 年建成投产。国金证券认为,2026 年将成为全球人形机器人产业 「iPhone」 时刻,进一步推动相关领域发展。专家认为,人形机器人产业链有望迎来大规模量产时代,整机和零部件产业链公司将受益。
上海证券报
•证监会:提高外资机构参与中国资本市场便利度
11 月 12 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国际投资者大会上,中国证监会副主席李明在致辞时表示,中国经济基础稳、优势多、韧性强、潜力大,长期向好的支撑条件和基本趋势没有变,资本市场平稳健康运行,具备良好的基础条件。证监会将深化投融资综合改革,着力提升资本市场制度的包容性、适应性。 李明称,将完善合格境外投资者制度,稳慎拓展互联互通,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交易所,丰富跨境投资产品,推动更多期货期权品种纳入对外开放范围,提高外资机构参与中国资本市场的便利度。同时加强开放环境下监管能力和风险防范能力建设,深化跨境监管执法工作,切实保护各类投资者合法权益。
•沪指险守 4000 点 「大象起舞」 行情再现
11 月 12 日,A 股市场下探回升,沪指、创业板指尾盘一度翻红。截至收盘,上证指数报 4000.14 点,微跌 0.07%;深证成指报 13240.62 点,跌 0.36%;创业板指报 3122.03 点,跌 0.39%。沪深北三市全天成交 19648 亿元,较上个交易日缩量 491 亿元。盘面上,在农业银行、工商银行股价双双创新高带动下,「大象起舞」 行情再现,总市值排名前十的个股全部上涨,「三桶油」、中国平安、中国人寿等权重股较为活跃。尾盘,算力硬件龙头股集体上攻,助推创业板指走出 「深 V」 走势,香农芯创、中际旭创等涨幅居前。总体来看,市场资金偏向流入银行、保险、医药等防御性板块进行避险。
•新品量产加速 汽车、机器人领域布局加码 消费电子公司积蓄新兴赛道增长动能
近期,多家消费电子及光学光电子企业密集召开三季报业绩说明会,呈现新品加速落地与新兴赛道扩容的行业新图景。具体来看,部分公司聚焦终端创新,在 AR 眼镜、全景无人机等新品赛道精准发力,加速商业化落地进程;还有不少公司锚定高增长赛道,在机器人、汽车电子领域持续加码,密集披露战略性布局与阶段性业务突破。通过多元布局,一批消费电子行业公司正为行业持续注入新动能。
证券时报
•A 股鏖战 4000 点 多家券商看好明年慢牛行情
近期,上证指数在 4000 点一线反复震荡,板块轮动有所加快。在此市况下,机构对相关个股的评级调整自然也备受投资者关注。数据显示,自 10 月底以来,券商对 A 股股票进行了批量的评级调整,合计上调了 23 只个股的评级,评级下调的个股则有 40 只。其中,电子板块获调高评级的个股数量最多,消费、医药等板块的个股评级则出现了较大分化。临近年末,多家券商也陆续发布了 2026 年年度投资策略。总体上,明年 A 股的表现仍被机构积极看好。中信证券称,中国资本市场正逐步转型为成熟市场,「十五五」 期间 A 股行情有望向低波动 「慢牛」 迈进。
•外资密集调研 A 股公司 资本市场开放大门越开越大
中国资本市场和外资机构正实现 「双向奔赴」 新局面。一方面,监管部门通过多个窗口持续释放加快高水平对外开放步伐的信号,证监会明确表示将锚定深化资本市场制度型开放的目标任务,系统谋划推出更多有力度的开放举措;另一方面,外资机构持续看好中国资产,通过增加仓位、密集调研上市公司等方式加大对中国股票市场的投资。瑞银证券中国股票策略分析师孟磊认为,当前市场的中期上行驱动力并未改变,包括整体盈利复苏、场外资金净流入、科技叙事助力估值重构及资本市场建设完善等因素,共同支撑市场中期展望向好。
•六氟磷酸锂现 「一天一价」 供需错配掀产业链连锁效应
近期,六氟磷酸锂正以 「一天一价」 的态势搅动新能源产业链,目前部分市场报价高达 15 万元/吨,主流成交价较 10 月中旬已翻倍。在涨价潮下,六氟磷酸锂厂商普遍惜售,部分厂商已停止对外报价,并对下游缩短账期,要求中小客户现款现货或支付预付款。业内人士指出,本轮六氟磷酸锂涨价的核心原因是供需错配:一方面, 下游市场需求迎来爆发式增长;另一方面,大量中小企业在亏损压力下加速退出,导致供给端收缩,加之短期有效产能难以快速释放,进一步加剧了供需矛盾。
证券日报
•互联网企业 「暗战」 支付牌照
天眼查信息显示,近日,浙江唯品会支付服务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 「唯品支付」) 发生工商变更,注册资本由 1 亿元增至 2 亿元,增幅为 100%。今年以来,互联网企业旗下支付公司增资、收购动作频频,展现出互联网企业布局支付业务的热情。受访专家认为,当前支付行业正在从 「抢规模」 转向 「重资本」「强合规」 发展,马太效应持续加剧。增资不仅是满足监管要求的必要动作,更是支付公司提升抗风险能力、主动拓展业务边界的战略选择。
•华为公布最新 「技术账单」:去年专利许可收入创新高
日前,华为在举办的 「第六届创新和知识产权论坛」 上,系统披露了创新投入、技术开放与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最新进展。华为副总裁、知识产权部部长樊志勇在发言中表示,2024 年华为研发投入达 1797 亿元,约占全年收入的 20.8%,同时专利许可收入创下 6.3 亿美元的历史新高。这一数据背后,折射出中国科技企业在全球创新生态中日益重要的角色。
•37 家 A 股公司抢先完成三季度分红
数据显示,截至 11 月 12 日,已有 37 家公司完成三季度分红方案的实施。按照分红数量和对应公司的股本计算,这 37 家公司向投资者派发的现金红利总额超过 63 亿元。深圳市前海排排网基金销售有限责任公司研究总监刘有华告诉记者,2025 年上市公司注重现金分红,源于监管引导与企业盈利改善的双重赋能。陆续出台的政策直接激活市场参与热情,而企业的业绩也保障了分红的力度,双向合力使得更多企业的季度分红从 「可选动作」 变为 「可行方案」。
编辑:罗浩
声明:新华财经 (中国金融信息网) 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