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科技日报,12 日,黄维院士领衔的团队成功构建全钙钛矿叠层 LED 器件,利用层间光子循环效应提升光提取效率,外量子效率突破 45%,刷新世界纪录,成果发表于 《自然》。目前,商业化有机 LED 多用叠层结构提升性能,该研究通过优化连接层和调控微纳结构实现突破。另据报道,Micro LED 市场潜力巨大,AR 赛道成投资焦点。
每经编辑|毕陆名
据科技日报,记者 12 日从南京工业大学获悉,由中国科学院院士、柔性电子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黄维领衔的科研团队,成功构建全钙钛矿叠层发光二极管 (LED) 器件,并创新性地提出利用层间光子循环效应来提升钙钛矿 LED 的光提取效率,使钙钛矿叠层 LED 的外量子效率突破 45%,刷新该领域世界纪录,为开发高性能钙钛矿 LED 开辟了全新途径。该成果 11 日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 《自然》。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目前,商业化有机 LED 显示屏幕普遍采用叠层器件结构。通过串联多个发光单元,在相同电流密度下实现亮度叠加,已成为提升 LED 亮度与使用寿命的关键路径。
此次研究中,团队通过优化连接层结构,实现了叠层器件中高效的电荷注入与平衡。论文共同通讯作者、柔性电子全国重点实验室教授王建浦介绍:「更为重要的是,我们通过调控钙钛矿发光层的微纳结构,创新性地提出利用叠层器件中独特的层间光子循环效应的策略,即一个发光单元产生的光子可被另一钙钛矿层重新吸收并再次发射,从而突破了传统光提取效率的限制。」
另据媒体报道,「Micro LED 技术,正缓步酝酿一个未来巨大的市场。」TrendForce 集邦科技资深研究副总经理邱宇彬说。
他对记者表示,预期到 2029 年,随着成本下降、设计优化、应用开展,行业芯片市场可以达到超过 4.61 亿美元的产值。
下半年以来,Micro LED 产业链在技术研发、产品推进、产能规划及资本注入等方面动态频出,持续吸引市场眼球。
9 月,Meta 正式推出了首款配备显示屏的消费级 AR 眼镜 Meta Ray-Ban Display,在全球范围内引发抢购热潮,在国内市场甚至被炒至 16000 元天价。
Micro LED 领域的 AR 赛道成为了资本投资焦点,多笔上亿级别的融资接连不断。产能方面,Rokid、深天马、雷鸟创新、赛富乐斯等多个项目也取得新进展。
业内人士表示,尽管 Micro LED 在成本控制、良率提升和大规模转移等环节仍要面对市场的严峻考验,但其商业路径逐渐明晰。
每日经济新闻综合 21 世纪经济报道、科技日报
封面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章转载自 每经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