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新华财经】
新华财经北京 11 月 14 日电 (王菁)「底线思维与包容审慎相结合,既防风险,也促发展,体现出金融监管的成熟与前瞻。」11 月 14 日,中国人民银行正式发布 《银行间市场经纪业务管理办法》(简称 《办法》),这一备受市场关注的规章将自 2026 年 1 月 1 日起实施。
业内人士对新华财经表示,相比今年 7 月的征求意见稿,正式出台的 《办法》 在保持总体框架稳定的基础上,对业务范围、人员资质、禁止性行为等关键条款进行了多处微调,体现出监管机构对市场反馈的高度重视与制度设计的进一步优化。
从征求意见到正式落地:制度更趋优化、重点更加聚焦
经过四个月的征求意见期,银行间市场经纪业务监管办法终于正式落地。对比七月份的征求意见稿,最终发布的 《办法》 在章节结构上由 26 条调整为 25 条,内容上更显精炼与精准。
整体来看,《办法》 共六章二十五条,从经纪业务范围、内控管理、委托方责任到监督管理等方面构建起全面监管框架,标志着银行间市场经纪业务步入制度化、规范化的新阶段。
业务范围方面,《办法》 明确经纪机构可向委托方提供货币市场、票据市场、黄金市场、银行间债券市场及相关衍生品市场等经纪服务,但不得为金融机构参与债券发行业务提供经纪服务。
某货币经纪相关从业者对新华财经表示,这一表述与征求意见稿中 「不得参与债券一级发行和柜台债券业务」 的规定相比,表述更为精确,明确了限制范围集中于债券发行业务,为柜台债券业务留出适当空间。
同时,内控与流程管理的要求更为具体。《办法》 要求经纪机构强化内部控制与业务全流程管理,特别强调了对通讯工具的管理,要求 「交易时间经纪业务人员的移动电话、掌上电脑等移动通讯工具应当集中保管」。
此外,在人员资质方面,《办法》 明确 「经纪业务部门的主管人员应当具有 5 年以上金融市场从业经历,经纪业务人员应当具有 1 年以上金融市场从业经历」。「这为机构人员配置提供了明确指引,」 前述从业者称。
还需要注意的是,委托方责任实现系统性明确。《办法》 首次系统性地明确了委托方的责任,要求其与经纪机构签订服务协议,配合尽职调查,加强通讯工具管理,确保委托真实性。
据某债券金融科技公司负责人介绍,这一内容在征求意见稿中较为笼统,正式稿中则更具操作性,体现出 「双向约束、共担责任」 的监管思路。
此外,据新华财经梳理和对比,相关禁止性行为更加精准。《办法》 列出了十三项禁止性行为,与征求意见稿相比,正式稿新增了 「未实际开展撮合服务,虚假留痕」 和 「使用不符合要求的通讯工具开展经纪服务,或通讯管理不符合要求的」 两项。
」 这两项补充体现出监管对实际操作中可能存在的规避监管行为有了更为深入的洞察。「前述负责人补充道,整体构建起以人民银行为主导,多方协同的监管体系,为后续协同执法奠定制度基础。
规范化助力长远发展 新规重塑银行间经纪业务生态
《办法》 的出台并非孤立事件,而是近年来金融监管系列举措中的重要一环。结合 「穿透式监管」「行为监管」 等理念,该办法在提升市场效率的同时,着力构建 「不能违规、不敢违规」 的机制环境。
可以说,相关市场规范化迈出了关键步伐。此前,银行间市场缺乏对经纪业务进行专门规范的制度文件,亟须加强对经纪业务的功能和行为监管。据悉,2024 年通过经纪机构成交的银行间本币交易额达 433 万亿元,在全市场总成交额中占比 20%。
这一巨大规模凸显了规范管理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华东某券商固定收益业务主管指出:「过去部分机构通过非正规渠道委托交易,存在法律与操作风险。《办法》 的实施将推动委托行为标准化,有利于保护各方合法权益。」
同时,相关举措也有利于促进行业专业化与差异化发展。《办法》 对经纪机构的资质、人员、系统、内控等提出明确要求,业内普遍对新华财经表示,这预计将推动行业从 「规模竞争」 转向 「质量竞争」。部分中小型机构可能面临转型压力,而头部机构则有望凭借其系统建设与合规能力进一步巩固市场地位。
北京某金融研究院专家还提及,「新规将推动经纪业务从 『通道型』 向 『服务型』 转变,机构需在定价能力、信息整合、风险识别等方面构建核心竞争力。」
在银行间市场交易规模持续扩大、产品结构日趋复杂的背景下,更精细的制度安排对防范异常交易、遏制市场操纵具有重要意义。某国际投行中国区负责人对新华财经表示:「透明度的提升将增强境外投资者参与中国银行间市场的信心,这也是金融市场双向开放的重要配套措施。」
此外,监管并不全是 「严厉」 的画风,相关细则还为未来创新预留制度空间。例如,《办法》 在明确现有业务边界的同时,并未封闭未来业务创新的可能性。有市场人士指出,「在衍生品市场、跨境经纪等领域,监管层表现出一定的开放态度,或为后续政策调整留下接口。」
随着 2026 年实施节点的临近,市场机构势必将积极进行系统改造、协议修订与人员培训,以迎接更加规范、透明、高效的经纪业务新阶段。管理办法的落地不仅是银行间市场监管的里程碑,更是金融市场深化发展的重要标志。在百万亿元规模的庞大市场中,新规的实施将如何重塑行业格局,值得持续关注。
编辑:王柘
声明:新华财经 (中国金融信息网) 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