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
  • 热门
  • 所有
  • 外汇
  • 24 小时
  • 期货
  • 基金
  • 贵金属
  • 股票

不跟你们卷 LLM 了!AI 教父杨立昆要单飞创业

2025 年 11 月 17 日

秋假带火淡季旅游市场 多地景区齐发门票约满公告 网友:以为又过了一遍五一十一

2025 年 11 月 17 日

权益类产品 「唱主角」 年内新发基金规模突破万亿元大关

2025 年 11 月 17 日
黄金,直线拉升!比特币跌破94000美元,抹去年内涨幅,全球加密货币超15万人爆仓

黄金,直线拉升!比特币跌破 94000 美元,抹去年内涨幅,全球加密货币超 15 万人爆仓

2025 年 11 月 17 日
广告
一张图看商品支撑阻力:金银油气+铂钯铜农产品期货(2025年11月17日)

一张图看商品支撑阻力:金银油气+铂钯铜农产品期货 (2025 年 11 月 17 日)

2025 年 11 月 17 日
期市收评 | 国内商品涨跌互现 碳酸锂封涨停板

期市收评 | 国内商品涨跌互现 碳酸锂封涨停板

2025 年 11 月 17 日

坚守适合自己的交易策略

2025 年 11 月 17 日

收评:主要股指宽幅整理 能源金属股领涨 医药股领跌

2025 年 11 月 17 日
代码写得溜,面试总挂掉?90% 的程序员都踩了这 5 个坑!

代码写得溜,面试总挂掉?90% 的程序员都踩了这 5 个坑!

2025 年 11 月 17 日

一周 AI 大事:GPT-5.1"情商"大升级,「空间智能」 正式上线

2025 年 11 月 17 日
突然闪崩超70%!大利空暴击!

突然闪崩超 70%!大利空暴击!

2025 年 11 月 17 日

每日投行/机构观点梳理 (2025-11-17)

2025 年 11 月 17 日
生猪价格跌至年内新低 行业面临不同程度亏损

将加密货币定义为金融产品?日本考虑制定加密新规 并实施严格监管

2025 年 11 月 17 日
金桂财经
广告
2025 年 11 月 17 日 星期一
联系我们
合作建议
  • 首页
  • 24 小时
  • 全球金融
  • 股市风云
  • 基金动态
  • 金财眼
  • 期货新闻
  • 期货研报
  • 外汇市场
  • 贵金属
  • 未来科技
  • 登录& 注册
没有结果
查看所有结果
  • 首页
  • 24 小时
  • 全球金融
  • 股市风云
  • 基金动态
  • 金财眼
  • 期货新闻
  • 期货研报
  • 外汇市场
  • 贵金属
  • 未来科技
没有结果
查看所有结果
金桂财经
没有结果
查看所有结果

不跟你们卷 LLM 了!AI 教父杨立昆要单飞创业

来自 金桂财经
2025 年 11 月 17 日
在 科技
0

【文章来源:techweb】

「我认为并不是所有人都错了。事实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同我对人工智能未来的看法。」

当 「AI 教父」、图灵奖得主杨立昆 (Yann LeCun) 说出这句意味深长的话时,一场与硅谷主流路线的 「决裂」 已然公开化。

据可靠消息,这位 Meta 首席 AI 科学家被曝正计划离职创业。这不仅仅是一次普通的 「跳槽」,而是一场酝酿已久的 「理念之战」:他要挑战的,是整个硅谷当前都为之 「痴狂」 的大语言模型 (LLM)。

在杨立昆看来,当前主流的 LLM 路线是一条 「死胡同」。他要亲手打造的,是能像人类婴儿一样感知物理世界的 「世界模型」。杨立昆此举,被视为对 AI 发展航向的一次 「重磅纠偏」,也预示着 AI 领域可能迎来一场颠覆性的技术大洗牌。

第一部分:「世界模型」——AI 的 「下一个大事件」

杨立昆此次创业的核心,是他长期倡导的 「世界模型」。

传统的 LLM 像个 「文字控」,靠 「啃」 海量文本数据长大,成了 「纸上谈兵」 的 「语言大师」。但杨立昆的 「世界模型」,目标是让 AI 通过观看图像、视频和感知空间数据,亲身体验和理解物理世界。

他梦想中的 「世界模型」,不仅能对 「世界当前状态」 进行 「实时估计」,还能 「预测执行一系列动作后世界将产生的最终状态」。这旨在让 AI 拥有规划、推理和理解 「因果关系」 的能力,而不仅仅是基于模式识别进行预测。

「我家那只猫都比现在的 LLM 聪明!」

这句经典调侃,直指当今 LLM 对物理世界理解的 「硬伤」。杨立昆曾抛出一个思维实验:让 LLM 想象一个立方体旋转 90 度后的样子,他断言 LLM 根本做不到,因为它缺少对物理世界的 「心智模型」 和 「空间推理」 能力。

此外,他承诺,这种新系统还将拥有更强大的 「安全特性」,因为控制 AI 的方式将被 「内置」 于其对世界的因果理解中,而不是像现在这样依赖外部的 「补丁」。

第二部分:为何 「分道扬镳」?——路线之争与权力更迭

杨立昆的这次 「出走」,背后是他长期以来对 LLM 路线 「深思熟虑」 的 「叛逆」,以及 Meta 内部一系列令人不安的变动。

理念决裂:「教父」 眼中,LLM 是条 「死路」

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他与 Meta 当前 AI 战略的深刻分歧。

杨立昆的观点非常明确:LLM 就像个 「语言大师」,但在面对真实物理世界时,却是个 「小白」。 它们只会 「预测下一个词」,却不知道 「如何举起一个杯子」。在他看来,这是 AI 走向真正智能的 「最大障碍」。

「扩展 LLM 无法达到人类水平的 AI!」

这是杨立昆多次在公开场合的 「硬核表态」。他认为,无限堆砌算力和数据,只会让 LLM 变得更像一个 「记忆力超群的复读机」,而无法产生真正的 「推理能力」 和 「世界观」。

在他看来,LLM 甚至连家猫的智能都无法比拟。

这句经典调侃,精准地道出了 LLM 在 「常识」 和 「因果」 方面的短板。杨立昆认为,动物通过观察和行动,能迅速建立对物理世界的 「因果模型」,而 LLM 离这种能力还 「差了十万八千里」。

在上个月麻省理工学院的一次研讨会上,这位 65 岁的科学家更是放出 「狠话」:「我一直在硅谷……包括在 Meta 内部,树敌不少。因为我曾说,在三到五年内,世界模型将成为 AI 架构的主导模型,任何神志清醒的人都不会使用我们今天拥有的这类 LLM。」

当他的 「世界模型」 愿景,与公司全力押注的 「大模型」 航向出现根本 「鸿沟」 时,选择 「另起炉灶」,去追逐心中的 「真理」,也就成了必然。

权力更迭:「老帅」 被 「小将」 管,这谁受得了?

除了理念不合,Meta 内部的 「权力斗争」 和人事变动,或许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 「边缘化」 早已开始 随着 Meta 的战略重心全面转向 LLM,杨立昆这位 「老将」 在公司内部显得有些 「格格不入」。他于 2018 年便卸任管理职务,转而担任一名进行长期研究的 「个体贡献者」——这个职位听起来更像 「荣誉顾问」。更 「扎心」 的是,他并未参与创建 Meta 首个开源大语言模型 Llama 的团队,此后也未曾参与其开发的日常运营。

· 「小将」 逆袭 「老帅」 今年夏天,年仅 28 岁的 Scale AI 创始人汪滔 (Alexandr Wang) 被任命为 Meta 的新任首席 AI 官,直接成了杨立昆的 「顶头上司」! 紧接着,公司又引入了另一位更年轻的首席科学家赵晟佳,其职位也在杨立昆之上。

虽然 CEO 马克·扎克伯格七月份曾发文安抚,称 「杨立昆的角色没有变化」,但 「冰山之下」 的暗流涌动,岂是几句话就能掩盖的?

· 「AI 部门裁员」 雪上加霜 有现任和前任员工透露,近几个月来,杨立昆所在的 AI 部门还面临裁员和资源减少,在内部声望也有所下降。 这种 「屋漏偏逢连夜雨」 的局面,无疑加速了杨立昆 「出走」 的决心。

第三部分:一个 「孤独先知」 的传奇

杨立昆的职业生涯,本身就是一部 AI 领域的 「特立独行史」。

当机器学习还无人问津时,他便以此为博士课题。他曾在 「AI 教父」 杰弗里·辛顿的实验室工作,后在贝尔实验室协助开发了银行广泛使用的手写识别技术。

他拥有电气工程的本科学位,通过大量阅读物理学等跨界知识来丰富自己。2013 年,扎克伯格亲自招募他领导 Meta 的基础 AI 研究实验室 (FAIR)。 2018 年,他与辛顿和约书亚·本吉奥共同获得了计算机科学的最高奖项——图灵奖。

第四部分:并非 「孤军奋战」,「世界模型」 或成新风口

值得注意的是,杨立昆的探索并非 「孤军奋战」。

AI 领域的另一位顶尖学者、ImageNet 的创造者李飞飞,也对 「世界模型」 寄予厚望。她的新公司 World Labs 最近发布的模型 Marble,就是一个能够理解并生成 3D 环境的 「世界模型」。

李飞飞也曾表示,未来可能需要 「超越 Transformer 架构」 去探索新的模型,这与杨立昆的理念不谋而合。

两位 AI「天花板」 级别的大佬,不约而同地将目光投向了超越 LLM 的 「世界模型」,这或许预示着,在 LLM 的 「狂欢」 之后,AI 行业将迎来一场更深层次的 「范式革命」。(小小)

【文章来源:techweb】

「我认为并不是所有人都错了。事实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同我对人工智能未来的看法。」

当 「AI 教父」、图灵奖得主杨立昆 (Yann LeCun) 说出这句意味深长的话时,一场与硅谷主流路线的 「决裂」 已然公开化。

据可靠消息,这位 Meta 首席 AI 科学家被曝正计划离职创业。这不仅仅是一次普通的 「跳槽」,而是一场酝酿已久的 「理念之战」:他要挑战的,是整个硅谷当前都为之 「痴狂」 的大语言模型 (LLM)。

在杨立昆看来,当前主流的 LLM 路线是一条 「死胡同」。他要亲手打造的,是能像人类婴儿一样感知物理世界的 「世界模型」。杨立昆此举,被视为对 AI 发展航向的一次 「重磅纠偏」,也预示着 AI 领域可能迎来一场颠覆性的技术大洗牌。

第一部分:「世界模型」——AI 的 「下一个大事件」

杨立昆此次创业的核心,是他长期倡导的 「世界模型」。

传统的 LLM 像个 「文字控」,靠 「啃」 海量文本数据长大,成了 「纸上谈兵」 的 「语言大师」。但杨立昆的 「世界模型」,目标是让 AI 通过观看图像、视频和感知空间数据,亲身体验和理解物理世界。

他梦想中的 「世界模型」,不仅能对 「世界当前状态」 进行 「实时估计」,还能 「预测执行一系列动作后世界将产生的最终状态」。这旨在让 AI 拥有规划、推理和理解 「因果关系」 的能力,而不仅仅是基于模式识别进行预测。

「我家那只猫都比现在的 LLM 聪明!」

这句经典调侃,直指当今 LLM 对物理世界理解的 「硬伤」。杨立昆曾抛出一个思维实验:让 LLM 想象一个立方体旋转 90 度后的样子,他断言 LLM 根本做不到,因为它缺少对物理世界的 「心智模型」 和 「空间推理」 能力。

此外,他承诺,这种新系统还将拥有更强大的 「安全特性」,因为控制 AI 的方式将被 「内置」 于其对世界的因果理解中,而不是像现在这样依赖外部的 「补丁」。

第二部分:为何 「分道扬镳」?——路线之争与权力更迭

杨立昆的这次 「出走」,背后是他长期以来对 LLM 路线 「深思熟虑」 的 「叛逆」,以及 Meta 内部一系列令人不安的变动。

理念决裂:「教父」 眼中,LLM 是条 「死路」

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他与 Meta 当前 AI 战略的深刻分歧。

杨立昆的观点非常明确:LLM 就像个 「语言大师」,但在面对真实物理世界时,却是个 「小白」。 它们只会 「预测下一个词」,却不知道 「如何举起一个杯子」。在他看来,这是 AI 走向真正智能的 「最大障碍」。

「扩展 LLM 无法达到人类水平的 AI!」

这是杨立昆多次在公开场合的 「硬核表态」。他认为,无限堆砌算力和数据,只会让 LLM 变得更像一个 「记忆力超群的复读机」,而无法产生真正的 「推理能力」 和 「世界观」。

在他看来,LLM 甚至连家猫的智能都无法比拟。

这句经典调侃,精准地道出了 LLM 在 「常识」 和 「因果」 方面的短板。杨立昆认为,动物通过观察和行动,能迅速建立对物理世界的 「因果模型」,而 LLM 离这种能力还 「差了十万八千里」。

在上个月麻省理工学院的一次研讨会上,这位 65 岁的科学家更是放出 「狠话」:「我一直在硅谷……包括在 Meta 内部,树敌不少。因为我曾说,在三到五年内,世界模型将成为 AI 架构的主导模型,任何神志清醒的人都不会使用我们今天拥有的这类 LLM。」

当他的 「世界模型」 愿景,与公司全力押注的 「大模型」 航向出现根本 「鸿沟」 时,选择 「另起炉灶」,去追逐心中的 「真理」,也就成了必然。

权力更迭:「老帅」 被 「小将」 管,这谁受得了?

除了理念不合,Meta 内部的 「权力斗争」 和人事变动,或许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 「边缘化」 早已开始 随着 Meta 的战略重心全面转向 LLM,杨立昆这位 「老将」 在公司内部显得有些 「格格不入」。他于 2018 年便卸任管理职务,转而担任一名进行长期研究的 「个体贡献者」——这个职位听起来更像 「荣誉顾问」。更 「扎心」 的是,他并未参与创建 Meta 首个开源大语言模型 Llama 的团队,此后也未曾参与其开发的日常运营。

· 「小将」 逆袭 「老帅」 今年夏天,年仅 28 岁的 Scale AI 创始人汪滔 (Alexandr Wang) 被任命为 Meta 的新任首席 AI 官,直接成了杨立昆的 「顶头上司」! 紧接着,公司又引入了另一位更年轻的首席科学家赵晟佳,其职位也在杨立昆之上。

虽然 CEO 马克·扎克伯格七月份曾发文安抚,称 「杨立昆的角色没有变化」,但 「冰山之下」 的暗流涌动,岂是几句话就能掩盖的?

· 「AI 部门裁员」 雪上加霜 有现任和前任员工透露,近几个月来,杨立昆所在的 AI 部门还面临裁员和资源减少,在内部声望也有所下降。 这种 「屋漏偏逢连夜雨」 的局面,无疑加速了杨立昆 「出走」 的决心。

第三部分:一个 「孤独先知」 的传奇

杨立昆的职业生涯,本身就是一部 AI 领域的 「特立独行史」。

当机器学习还无人问津时,他便以此为博士课题。他曾在 「AI 教父」 杰弗里·辛顿的实验室工作,后在贝尔实验室协助开发了银行广泛使用的手写识别技术。

他拥有电气工程的本科学位,通过大量阅读物理学等跨界知识来丰富自己。2013 年,扎克伯格亲自招募他领导 Meta 的基础 AI 研究实验室 (FAIR)。 2018 年,他与辛顿和约书亚·本吉奥共同获得了计算机科学的最高奖项——图灵奖。

第四部分:并非 「孤军奋战」,「世界模型」 或成新风口

值得注意的是,杨立昆的探索并非 「孤军奋战」。

AI 领域的另一位顶尖学者、ImageNet 的创造者李飞飞,也对 「世界模型」 寄予厚望。她的新公司 World Labs 最近发布的模型 Marble,就是一个能够理解并生成 3D 环境的 「世界模型」。

李飞飞也曾表示,未来可能需要 「超越 Transformer 架构」 去探索新的模型,这与杨立昆的理念不谋而合。

两位 AI「天花板」 级别的大佬,不约而同地将目光投向了超越 LLM 的 「世界模型」,这或许预示着,在 LLM 的 「狂欢」 之后,AI 行业将迎来一场更深层次的 「范式革命」。(小小)

YOU MAY ALSO LIKE

代码写得溜,面试总挂掉?90% 的程序员都踩了这 5 个坑!

一周 AI 大事:GPT-5.1"情商"大升级,「空间智能」 正式上线

【文章来源:techweb】

「我认为并不是所有人都错了。事实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同我对人工智能未来的看法。」

当 「AI 教父」、图灵奖得主杨立昆 (Yann LeCun) 说出这句意味深长的话时,一场与硅谷主流路线的 「决裂」 已然公开化。

据可靠消息,这位 Meta 首席 AI 科学家被曝正计划离职创业。这不仅仅是一次普通的 「跳槽」,而是一场酝酿已久的 「理念之战」:他要挑战的,是整个硅谷当前都为之 「痴狂」 的大语言模型 (LLM)。

在杨立昆看来,当前主流的 LLM 路线是一条 「死胡同」。他要亲手打造的,是能像人类婴儿一样感知物理世界的 「世界模型」。杨立昆此举,被视为对 AI 发展航向的一次 「重磅纠偏」,也预示着 AI 领域可能迎来一场颠覆性的技术大洗牌。

第一部分:「世界模型」——AI 的 「下一个大事件」

杨立昆此次创业的核心,是他长期倡导的 「世界模型」。

传统的 LLM 像个 「文字控」,靠 「啃」 海量文本数据长大,成了 「纸上谈兵」 的 「语言大师」。但杨立昆的 「世界模型」,目标是让 AI 通过观看图像、视频和感知空间数据,亲身体验和理解物理世界。

他梦想中的 「世界模型」,不仅能对 「世界当前状态」 进行 「实时估计」,还能 「预测执行一系列动作后世界将产生的最终状态」。这旨在让 AI 拥有规划、推理和理解 「因果关系」 的能力,而不仅仅是基于模式识别进行预测。

「我家那只猫都比现在的 LLM 聪明!」

这句经典调侃,直指当今 LLM 对物理世界理解的 「硬伤」。杨立昆曾抛出一个思维实验:让 LLM 想象一个立方体旋转 90 度后的样子,他断言 LLM 根本做不到,因为它缺少对物理世界的 「心智模型」 和 「空间推理」 能力。

此外,他承诺,这种新系统还将拥有更强大的 「安全特性」,因为控制 AI 的方式将被 「内置」 于其对世界的因果理解中,而不是像现在这样依赖外部的 「补丁」。

第二部分:为何 「分道扬镳」?——路线之争与权力更迭

杨立昆的这次 「出走」,背后是他长期以来对 LLM 路线 「深思熟虑」 的 「叛逆」,以及 Meta 内部一系列令人不安的变动。

理念决裂:「教父」 眼中,LLM 是条 「死路」

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他与 Meta 当前 AI 战略的深刻分歧。

杨立昆的观点非常明确:LLM 就像个 「语言大师」,但在面对真实物理世界时,却是个 「小白」。 它们只会 「预测下一个词」,却不知道 「如何举起一个杯子」。在他看来,这是 AI 走向真正智能的 「最大障碍」。

「扩展 LLM 无法达到人类水平的 AI!」

这是杨立昆多次在公开场合的 「硬核表态」。他认为,无限堆砌算力和数据,只会让 LLM 变得更像一个 「记忆力超群的复读机」,而无法产生真正的 「推理能力」 和 「世界观」。

在他看来,LLM 甚至连家猫的智能都无法比拟。

这句经典调侃,精准地道出了 LLM 在 「常识」 和 「因果」 方面的短板。杨立昆认为,动物通过观察和行动,能迅速建立对物理世界的 「因果模型」,而 LLM 离这种能力还 「差了十万八千里」。

在上个月麻省理工学院的一次研讨会上,这位 65 岁的科学家更是放出 「狠话」:「我一直在硅谷……包括在 Meta 内部,树敌不少。因为我曾说,在三到五年内,世界模型将成为 AI 架构的主导模型,任何神志清醒的人都不会使用我们今天拥有的这类 LLM。」

当他的 「世界模型」 愿景,与公司全力押注的 「大模型」 航向出现根本 「鸿沟」 时,选择 「另起炉灶」,去追逐心中的 「真理」,也就成了必然。

权力更迭:「老帅」 被 「小将」 管,这谁受得了?

除了理念不合,Meta 内部的 「权力斗争」 和人事变动,或许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 「边缘化」 早已开始 随着 Meta 的战略重心全面转向 LLM,杨立昆这位 「老将」 在公司内部显得有些 「格格不入」。他于 2018 年便卸任管理职务,转而担任一名进行长期研究的 「个体贡献者」——这个职位听起来更像 「荣誉顾问」。更 「扎心」 的是,他并未参与创建 Meta 首个开源大语言模型 Llama 的团队,此后也未曾参与其开发的日常运营。

· 「小将」 逆袭 「老帅」 今年夏天,年仅 28 岁的 Scale AI 创始人汪滔 (Alexandr Wang) 被任命为 Meta 的新任首席 AI 官,直接成了杨立昆的 「顶头上司」! 紧接着,公司又引入了另一位更年轻的首席科学家赵晟佳,其职位也在杨立昆之上。

虽然 CEO 马克·扎克伯格七月份曾发文安抚,称 「杨立昆的角色没有变化」,但 「冰山之下」 的暗流涌动,岂是几句话就能掩盖的?

· 「AI 部门裁员」 雪上加霜 有现任和前任员工透露,近几个月来,杨立昆所在的 AI 部门还面临裁员和资源减少,在内部声望也有所下降。 这种 「屋漏偏逢连夜雨」 的局面,无疑加速了杨立昆 「出走」 的决心。

第三部分:一个 「孤独先知」 的传奇

杨立昆的职业生涯,本身就是一部 AI 领域的 「特立独行史」。

当机器学习还无人问津时,他便以此为博士课题。他曾在 「AI 教父」 杰弗里·辛顿的实验室工作,后在贝尔实验室协助开发了银行广泛使用的手写识别技术。

他拥有电气工程的本科学位,通过大量阅读物理学等跨界知识来丰富自己。2013 年,扎克伯格亲自招募他领导 Meta 的基础 AI 研究实验室 (FAIR)。 2018 年,他与辛顿和约书亚·本吉奥共同获得了计算机科学的最高奖项——图灵奖。

第四部分:并非 「孤军奋战」,「世界模型」 或成新风口

值得注意的是,杨立昆的探索并非 「孤军奋战」。

AI 领域的另一位顶尖学者、ImageNet 的创造者李飞飞,也对 「世界模型」 寄予厚望。她的新公司 World Labs 最近发布的模型 Marble,就是一个能够理解并生成 3D 环境的 「世界模型」。

李飞飞也曾表示,未来可能需要 「超越 Transformer 架构」 去探索新的模型,这与杨立昆的理念不谋而合。

两位 AI「天花板」 级别的大佬,不约而同地将目光投向了超越 LLM 的 「世界模型」,这或许预示着,在 LLM 的 「狂欢」 之后,AI 行业将迎来一场更深层次的 「范式革命」。(小小)

【文章来源:techweb】

「我认为并不是所有人都错了。事实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同我对人工智能未来的看法。」

当 「AI 教父」、图灵奖得主杨立昆 (Yann LeCun) 说出这句意味深长的话时,一场与硅谷主流路线的 「决裂」 已然公开化。

据可靠消息,这位 Meta 首席 AI 科学家被曝正计划离职创业。这不仅仅是一次普通的 「跳槽」,而是一场酝酿已久的 「理念之战」:他要挑战的,是整个硅谷当前都为之 「痴狂」 的大语言模型 (LLM)。

在杨立昆看来,当前主流的 LLM 路线是一条 「死胡同」。他要亲手打造的,是能像人类婴儿一样感知物理世界的 「世界模型」。杨立昆此举,被视为对 AI 发展航向的一次 「重磅纠偏」,也预示着 AI 领域可能迎来一场颠覆性的技术大洗牌。

第一部分:「世界模型」——AI 的 「下一个大事件」

杨立昆此次创业的核心,是他长期倡导的 「世界模型」。

传统的 LLM 像个 「文字控」,靠 「啃」 海量文本数据长大,成了 「纸上谈兵」 的 「语言大师」。但杨立昆的 「世界模型」,目标是让 AI 通过观看图像、视频和感知空间数据,亲身体验和理解物理世界。

他梦想中的 「世界模型」,不仅能对 「世界当前状态」 进行 「实时估计」,还能 「预测执行一系列动作后世界将产生的最终状态」。这旨在让 AI 拥有规划、推理和理解 「因果关系」 的能力,而不仅仅是基于模式识别进行预测。

「我家那只猫都比现在的 LLM 聪明!」

这句经典调侃,直指当今 LLM 对物理世界理解的 「硬伤」。杨立昆曾抛出一个思维实验:让 LLM 想象一个立方体旋转 90 度后的样子,他断言 LLM 根本做不到,因为它缺少对物理世界的 「心智模型」 和 「空间推理」 能力。

此外,他承诺,这种新系统还将拥有更强大的 「安全特性」,因为控制 AI 的方式将被 「内置」 于其对世界的因果理解中,而不是像现在这样依赖外部的 「补丁」。

第二部分:为何 「分道扬镳」?——路线之争与权力更迭

杨立昆的这次 「出走」,背后是他长期以来对 LLM 路线 「深思熟虑」 的 「叛逆」,以及 Meta 内部一系列令人不安的变动。

理念决裂:「教父」 眼中,LLM 是条 「死路」

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他与 Meta 当前 AI 战略的深刻分歧。

杨立昆的观点非常明确:LLM 就像个 「语言大师」,但在面对真实物理世界时,却是个 「小白」。 它们只会 「预测下一个词」,却不知道 「如何举起一个杯子」。在他看来,这是 AI 走向真正智能的 「最大障碍」。

「扩展 LLM 无法达到人类水平的 AI!」

这是杨立昆多次在公开场合的 「硬核表态」。他认为,无限堆砌算力和数据,只会让 LLM 变得更像一个 「记忆力超群的复读机」,而无法产生真正的 「推理能力」 和 「世界观」。

在他看来,LLM 甚至连家猫的智能都无法比拟。

这句经典调侃,精准地道出了 LLM 在 「常识」 和 「因果」 方面的短板。杨立昆认为,动物通过观察和行动,能迅速建立对物理世界的 「因果模型」,而 LLM 离这种能力还 「差了十万八千里」。

在上个月麻省理工学院的一次研讨会上,这位 65 岁的科学家更是放出 「狠话」:「我一直在硅谷……包括在 Meta 内部,树敌不少。因为我曾说,在三到五年内,世界模型将成为 AI 架构的主导模型,任何神志清醒的人都不会使用我们今天拥有的这类 LLM。」

当他的 「世界模型」 愿景,与公司全力押注的 「大模型」 航向出现根本 「鸿沟」 时,选择 「另起炉灶」,去追逐心中的 「真理」,也就成了必然。

权力更迭:「老帅」 被 「小将」 管,这谁受得了?

除了理念不合,Meta 内部的 「权力斗争」 和人事变动,或许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 「边缘化」 早已开始 随着 Meta 的战略重心全面转向 LLM,杨立昆这位 「老将」 在公司内部显得有些 「格格不入」。他于 2018 年便卸任管理职务,转而担任一名进行长期研究的 「个体贡献者」——这个职位听起来更像 「荣誉顾问」。更 「扎心」 的是,他并未参与创建 Meta 首个开源大语言模型 Llama 的团队,此后也未曾参与其开发的日常运营。

· 「小将」 逆袭 「老帅」 今年夏天,年仅 28 岁的 Scale AI 创始人汪滔 (Alexandr Wang) 被任命为 Meta 的新任首席 AI 官,直接成了杨立昆的 「顶头上司」! 紧接着,公司又引入了另一位更年轻的首席科学家赵晟佳,其职位也在杨立昆之上。

虽然 CEO 马克·扎克伯格七月份曾发文安抚,称 「杨立昆的角色没有变化」,但 「冰山之下」 的暗流涌动,岂是几句话就能掩盖的?

· 「AI 部门裁员」 雪上加霜 有现任和前任员工透露,近几个月来,杨立昆所在的 AI 部门还面临裁员和资源减少,在内部声望也有所下降。 这种 「屋漏偏逢连夜雨」 的局面,无疑加速了杨立昆 「出走」 的决心。

第三部分:一个 「孤独先知」 的传奇

杨立昆的职业生涯,本身就是一部 AI 领域的 「特立独行史」。

当机器学习还无人问津时,他便以此为博士课题。他曾在 「AI 教父」 杰弗里·辛顿的实验室工作,后在贝尔实验室协助开发了银行广泛使用的手写识别技术。

他拥有电气工程的本科学位,通过大量阅读物理学等跨界知识来丰富自己。2013 年,扎克伯格亲自招募他领导 Meta 的基础 AI 研究实验室 (FAIR)。 2018 年,他与辛顿和约书亚·本吉奥共同获得了计算机科学的最高奖项——图灵奖。

第四部分:并非 「孤军奋战」,「世界模型」 或成新风口

值得注意的是,杨立昆的探索并非 「孤军奋战」。

AI 领域的另一位顶尖学者、ImageNet 的创造者李飞飞,也对 「世界模型」 寄予厚望。她的新公司 World Labs 最近发布的模型 Marble,就是一个能够理解并生成 3D 环境的 「世界模型」。

李飞飞也曾表示,未来可能需要 「超越 Transformer 架构」 去探索新的模型,这与杨立昆的理念不谋而合。

两位 AI「天花板」 级别的大佬,不约而同地将目光投向了超越 LLM 的 「世界模型」,这或许预示着,在 LLM 的 「狂欢」 之后,AI 行业将迎来一场更深层次的 「范式革命」。(小小)

Search

没有结果
查看所有结果

一周热门

秋假带火淡季旅游市场 多地景区齐发门票约满公告 网友:以为又过了一遍五一十一

2025 年 11 月 17 日

权益类产品 「唱主角」 年内新发基金规模突破万亿元大关

2025 年 11 月 17 日
黄金,直线拉升!比特币跌破94000美元,抹去年内涨幅,全球加密货币超15万人爆仓

黄金,直线拉升!比特币跌破 94000 美元,抹去年内涨幅,全球加密货币超 15 万人爆仓

2025 年 11 月 17 日
一张图看商品支撑阻力:金银油气+铂钯铜农产品期货(2025年11月17日)

一张图看商品支撑阻力:金银油气+铂钯铜农产品期货 (2025 年 11 月 17 日)

2025 年 11 月 17 日
期市收评 | 国内商品涨跌互现 碳酸锂封涨停板

期市收评 | 国内商品涨跌互现 碳酸锂封涨停板

2025 年 11 月 17 日

坚守适合自己的交易策略

2025 年 11 月 17 日

收评:主要股指宽幅整理 能源金属股领涨 医药股领跌

2025 年 11 月 17 日
代码写得溜,面试总挂掉?90% 的程序员都踩了这 5 个坑!

代码写得溜,面试总挂掉?90% 的程序员都踩了这 5 个坑!

2025 年 11 月 17 日

一周 AI 大事:GPT-5.1"情商"大升级,「空间智能」 正式上线

2025 年 11 月 17 日
突然闪崩超70%!大利空暴击!

突然闪崩超 70%!大利空暴击!

2025 年 11 月 17 日
金桂财经

2025 年 11 月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日
 12
3456789
10111213141516
17181920212223
24252627282930
« 10 月    

近期动态

  • 秋假带火淡季旅游市场 多地景区齐发门票约满公告 网友:以为又过了一遍五一十一
  • 权益类产品 「唱主角」 年内新发基金规模突破万亿元大关
  • 黄金,直线拉升!比特币跌破 94000 美元,抹去年内涨幅,全球加密货币超 15 万人爆仓
  • 一张图看商品支撑阻力:金银油气+铂钯铜农产品期货 (2025 年 11 月 17 日)
  • 期市收评 | 国内商品涨跌互现 碳酸锂封涨停板
  • 坚守适合自己的交易策略
广告

Copyright © 2025 广州金桂广告传媒有限公司. 粤 ICP 备 2025390655 号

  • 关于本站
  • 联系我们
  • 隐私政策
没有结果
查看所有结果
  • 登录& 注册

Copyright © 2025 广州金桂广告传媒有限公司. 粤 ICP 备 2025390655 号

  • 登录
  • 注册
忘记密码?
Lost your password? Please enter your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You will receive a link to create a new password via email.
body::-webkit-scrollbar { width: 7px; } body::-webkit-scrollbar-track { border-radius: 10px; background: #f0f0f0; } body::-webkit-scrollbar-thumb { border-radius: 50px; background: #dfdbd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