磷酸铁锂需求持续回暖引发市场高度关注。
「今年整个产业预计产能达 370 万吨,部分头部企业已将排产规划到 2026 年。」 近日,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 (以下称:协会) 磷酸铁锂材料分会秘书长周波对 《科创板日报》 记者表示,今年下半年以来,行业内排名前五的磷酸铁锂生产企业产能基本满产满销,排名 5-10 的企业产能利用率接近 80%。
尽管工业品需求反转,但磷酸铁锂产品价格并未明显上涨。一方面,上游原材料硫酸亚铁、硫酸、氨水等涨得厉害;另一方面,下游电芯企业凭借规模优势,不让涨价。
谈及扩产,一位头部正极材料上市企业高管向 《科创板日报》 记者表示,该公司希望在保证盈利的前提下,综合考虑市场需求来规划产能。毕竟是上市企业,需要平衡财报与财务目标,不能盲目扩产。「公司挣的是辛苦钱,综合毛利并不是特别高。」
《科创板日报》 记者采访了解到,今年三季度以来,磷酸铁锂行业开工率重回景气线,价格爬回成本线上方,但经历过此前三年行业寒冬的部分企业,在扩产决策上相对保持谨慎。
二级市场表现方面,今年年初至今,磷酸铁锂板块指数累计涨幅已达 41.48%,板块景气度显著回升。截至 11 月 21 日收盘,磷酸铁锂板块指数报收 781.29 元,下跌 6.59%。

头部企业订单排至 2026 年
磷酸铁锂行业的回暖,离不开下游需求的强劲支撑。
根据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数据显示,2025 年 1—9 月,我国锂离子电池出口额达 553.8 亿美元,同比增长 26.75%;国内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突破 45%,储能装机量激增 60%。
在此背景下,磷酸铁锂已占据正极材料近 74% 的出货量,成为动力与储能电池的出货主力军。
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副秘书长汤雁对 《科创板日报》 记者表示,根据摩根大通预测,2026 年全球储能电池出货量将增长 30%。「结合我国出口市场的广阔空间,未来两年磷酸铁锂材料将新增百万吨级需求。」 其表示。
旺盛的市场需求已直接传导至生产端。
「从过往情况来看,进入下半年后,通常处于旺季,今年也不例外,包括储能需求以及动力需求,都呈现向好态势。」11 月 18 日,湖南裕能董秘办人士向 《科创板日报》 记者表示,公司今年 1—9 月销量达 78.49 万吨,当前基本处于满产满销状态。据湖南裕能董秘办人士介绍,该公司磷酸铁锂产品在国内市场份额常年约占 30%,目前订单排期已排至 2026 年。
厦钨新能是国内多元正极材料龙头企业,该公司磷酸铁锂业务由控股子公司雅安厦钨新能源主导。11 月 18 日,该公司董秘办人士表示,目前公司磷酸铁锂每月大概有 1-2 千吨的出货量。今年 1-9 月,公司磷酸铁锂、三元锂电池材料的总产量是 5.3 万吨,产量同比去年增长超 30%。
采访中,万润新能董秘办人士表示,今年 1-9 月,该公司磷酸铁锂累计出货 24.67 万吨,同比增幅高达 79.54%。
据龙蟠科技证券部工作人员介绍,该公司同样手握长期订单,其与 LG、宁德时代等客户签订的供货协议,锁定了未来几年的销量。
积极扩产与谨慎观望并存
《科创板日报》 记者注意到,尽管磷酸铁锂需求端呈现旺盛趋势,但各大生产企业扩产的策略却呈现明显分化,「理性扩产」 成为行业最新关键词。
「磷酸铁锂应用于车载产品的认证周期长,企业必须提前布局,等订单来了再行动就晚了。」 厦钨新能董秘办人士表示,当前产能主要供应动力领域,未来将响应政策导向拓展储能市场。
据其介绍,目前厦钨新能磷酸铁锂的有效产能是 2 万吨。同时,公司还有规划的 2 万吨产能在按计划推进,会结合下游需求情况来开展投产,预计到 2026 年总产能能达到 4 万吨以上。
11 月 18 日,厦钨新能公告称,该公司拟投资 6 亿元建设年产 50000 吨高性能电池材料项目,可应用于液态、半液态及固态电池,属于磷酸铁锂等正极材料的高端上游产品。「我们是国企,审批流程较长,必须提前储备产能应对可能的市场爆发,但若没有客户规划支撑,盲目投资也不合理。」 上述厦钨新能董秘办人士表示,公司扩产始终与下游需求绑定。
对于扩充产能,湖南裕能则较为谨慎。「磷酸铁锂行业过去两三年很多同行公司是亏损的,国内竞争太激烈。」 湖南裕能董秘办人士表示,公司对 2026 年扩产计划持谨慎态度,若启动扩产将聚焦高压密等高端产品。
「公司希望在保证盈利的前提下,综合考虑市场需求。我们毕竟是上市企业,需要平衡财报、财务目标,不能盲目扩产。公司挣的都是辛苦钱,综合毛利并不是特别高。」国内一家头部正极材料上市企业高管对 《科创板日报》 记者对此表示。
万润新能选择以产品技术升级替代规模扩张。根据公司募投项目变更公告,公司拟将鲁北万润未投产的 12 万吨产能调整为生产高压实密度磷酸铁锂产品,预计 2026 年底投产。「高压密产品附加值高,毛利率相对更高,能提升产品竞争力。」 公司董秘办人士表示,该类产品可同时应用于储能和动力电池领域。
尚未实现磷酸铁锂出货的容百科技,也在加速布局。其董秘办人士表示,该公司计划在波兰建设首条产线,欧洲选址正在讨论中,投产时间待定,「相关业务布局已提上议程」。
拓展海外布局成新趋势
在全球锂电产业链重构背景下,国内头部企业纷纷加速海外布局。
据悉,厦钨新能在法国布局了正极材料和前驱体两个基地。谈及前述项目最新进展,该公司董秘办人士表示,因当地环保要求高,技术没有国内先进,需求也没那么迫切,海外基地项目推进相对较慢。「目前主要通过国内基地向欧美客户供货,海外基地作为长期战略储备。」
《科创板日报》 记者了解到,目前湖南裕能在西班牙的磷酸铁锂项目仍在环评阶段;马来西亚项目处于前期筹备,「国外建设效率不如国内,具体投产时间不好说」。其证券部工作人员表示,当前公司销售收入仍以国内市场为主。
针对海外布局情况,以三元锂电池材料为核心主业的容百科技证券部工作人员表示,现阶段,该公司的确有在波兰建成首条磷酸铁锂产线的计划,可应用于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领域,且具体投产计划已经在公司议程上。但具体在欧洲哪里建设还在论证当中,投产时间目前还不确定。
相比之下,万润新能美国新能源正极材料进展明确。该公司董秘办人士表示,目前土地和厂房已完成交割,正同步推进设计、报批、设备采购及客户洽谈。该项目总规划年产 5 万吨磷酸铁锂,一期建设 0.9 万吨,计划投资 1.68 亿美元,预计 2028 年全部投产。
龙蟠科技印尼基地是其海外布局的重要支点。该公司董秘办人士表示,海外产能主要服务区域市场,与国内基地形成互补;目前一期已满产,二期即将完成调试,2026 年三期建成后总产能可达 12 万吨。
全链协同破 「内卷」
面对上游原材料价格上涨、下游电芯市场不让涨价等多重压力,尽管磷酸铁锂市场需求回暖,行业仍深陷 「增产不增收」 怪圈,无法自拔。
市场三方数据统计显示,2022 年底至 2025 年 8 月,磷酸铁锂材料价格从 17.3 万元/吨暴跌至 3.4 万元/吨,跌幅达 80.2%,全行业陷入连续 36 个月以上的普遍性亏损,万润新能、安达科技、龙蟠科技等 6 家头部上市公司,平均资产负债率攀升至 67.81%。
「现在每生产一吨磷酸铁锂产品,就要贴着成本线甚至低于成本线走,长此以往,企业根本没钱搞研发、保产能。」在工信部新闻发布中心 9 楼,由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主办的磷酸铁锂材料行业研讨会上,一位与会企业高管的发言引发共鸣。
研讨会上,协会副秘书长汤雁指出,磷酸铁锂已成为锂电产业链利润承压最严重的环节,需从三方面破局:以成本指数重建定价逻辑,遏制恶性竞争;以技术创新开辟价值赛道;以供需平衡构建协同生态。
技术升级成为企业突围的核心路径。协会磷酸铁锂材料分会秘书长周波表示,头部企业第四代高压实产品出货占比已超 30%,但多数企业因资金短缺难以升级产线,形成 「低端过剩、高端不足」 的结构性矛盾。
厦钨新能通过技术差异化实现盈利。「公司是行业内首家大规模应用水热法工艺生产磷酸铁锂的企业,技术门槛高,产品在低温和倍率性能上有优势,不易被替代。」其董秘办人士表示,通过工艺优化和规模效应摊薄成本,产品已能与其他工艺成本持平但性能更优,「公司相关产品向比亚迪、宁德供货时不会价格倒挂,几款产品都在盈利」。
《科创板日报》 记者注意到,龙蟠科技则通过模式创新传导成本压力。「部分客户采用甲供原材料模式,我们收取加工费,原材料涨价时可调整售价。」 其证券部人士称,公司已推出第四代高压密产品,通过品质提升增强议价能力。
万润新能、湖南裕能等均将高压密产品作为重点方向,试图通过高端化提升毛利率。
全产业普遍性亏损也已严重影响企业的研发投入能力,该如何解决?
研讨会上,协会发布的 《磷酸铁锂材料行业成本研究》,则为行业破局提供了数据支撑。周波表示,该成本指数填补了行业对标空白,可助力构建 「成本共知、风险共防、利益共享」 的产业链共识。「反内卷不是磷酸铁锂行业的独角戏,需要上下游产业链一起发力。」 汤雁补充说道。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随着行业从 「卷价格」 向 「卷技术」「卷价值」 转型,叠加海外布局逐步落地,磷酸铁锂行业的高景气度有望延续至明年,但只有掌握核心技术、实现全球化布局的企业,才能在新一轮竞争中占据主动。
(财联社)
文章转载自 东方财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