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集运指数 (欧线) 期货盘面大幅下挫,主力合约 EC2602 下跌近 8%,收于 1453.5 点;远月合约跌幅则不大。
「周二,集运市场笼罩在即期市场疲软的阴影之中。」 方正中期期货资深海运和宏观分析师陈臻表示,周二多家班轮公司集体下调 12 月上半月报价,其中赫伯罗特降价至 2235 美元/FEU,达飞轮船和东方海外分别降价至 2545 美元/FEU 和 2280 美元/FEU。临近昨日国内期市尾盘,马士基公布 Week50 的开舱价在 2200~2300 美元/FEU。这意味着之前船司 12 月初的宣涨预期化为泡影。
「当前,船司挺价意愿出现分化,市场博弈现货价格高点出现在 12 月或明年 1 月。而现阶段以马士基为代表的船司挺价意愿不强,导致市场预期偏悲观,使集运指数 (欧线) 期货盘面大幅下行。」 海通期货研究所航运组负责人雷悦说。
至于集运指数 (欧线) 期货远月合约跌幅不大,陈臻认为,远月合约的盘面点位本就不高,且中东地区交火持续,因此远月合约受上述利空因素的影响有限。
12 月集运市场或 「旺季不旺」
陈臻表示,年末一般是船司挺价阶段,但今年开局不利,集运市场或呈现出 「旺季不旺」 的表现,这与 2026 年春节时点较晚导致发运后置有关。
「去年年末,集运即期市场从 12 月初持续下跌至今年 2 月下旬。」 陈臻表示,在今年 12 月船司涨价可能失败的情况下,市场担忧今年年底至明年年初集运即期市场会出现类似去年的行情。
雷悦表示,目前的现货运价波动节奏和去年年末基本一致,阶段性峰值都出现在 12 月初。自 10 月运价从 1400 美元/FEU 的底部抬升后,船司利润空间逐步打开。而随着年末货量改善,前期较为一致的挺价意愿出现分化,实际上运价中枢仍在缓慢上行,只不过高度受限。
据了解,明年 1 月的舱位配置非常充沛。数据显示,明年 Week1—2 已确定的舱位规模分别达 30.6 万 TEU 和 34.6 万 TEU;Week3—5 已确定的舱位规模分别达 26.1 万 TEU、28.5 万 TEU、26.8 万 TEU,且这三周还有 6 个航次待定,合计待定运力规模达 9.9 万 TEU。对此,陈臻认为,届时不排除船司为了节前囤货而大打 「价格战」 的可能性。
不同合约的交易锚点在哪里?
谈及集运指数 (欧线) 期货近月合约未来走势,雷悦认为,其将跟随即期市场的运价波动。今年 12 月至明年 1 月是传统旺季,船司存在挺价预期,后续近月合约的波动节奏更多取决于船司主观层面的定价策略。参考今年 1 月,船司挺价失败的核心在于运力增量大于需求增量。至于现货运价是否 「见顶」,未来需重点观察供需结构的差值,需求端关注 2026 年春节假期是否会出现相比往年更加明显的节前 「出货潮」,以及这部分需求增量是否能够消化供给端的压力。供给端则需关注 1 月运力潜在收缩的可能性。
对于即将进入交割月的 EC2512 合约,陈臻表示,12 月上旬需关注主要船司交易的实际落地情况,以及他们是否会进一步降价。12 月下旬,重点则是关注船司是否出现挺价及其实际落地情况。如果船司在 11 月最后几个工作日突然宣涨 12 月下半月的运价,那么将会导致期货盘面触底反弹。不过,即便船司宣涨,他也不看好最终的落地情况。
对于主力合约 EC2602,陈臻认为,该合约走势与 EC2512 合约存在较强的联动性,12 月下旬船司宣涨及其落地情况将直接影响市场对明年 1 月下旬至 2 月初运价估值的预期。
关于远月合约,雷悦表示,市场会更多关注地缘局势和红海复航进展。据最新消息,马士基首席执行官与埃及苏伊士运河负责人表示,将在客观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恢复红海航行。苏伊士运河管理局则表示,马士基将在 12 月恢复部分船只在苏伊士运河通行。
「后续要观察红海复航的实质性进展。考虑到目前中东局势仍有反复,加沙停火协议并未得到切实有效的执行和推进,短期红海复航仍面临安全性上的挑战,但船司相关表态证实返回苏伊士运河已纳入其航线部署考量。」 雷悦表示,当前集运指数 (欧线) 期货远月合约整体估值不高,更多是市场计价 2026 年基本面结构偏弱,但未充分计价红海复航兑现的预期。因此,若未来红海复航成功兑现,集运指数 (欧线) 期货盘面将面临进一步下行的风险。
(期货日报)
文章转载自 东方财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