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澳大利亚投资提示公司网站 4 月 1 日报道,最近缅甸发生地震后,全球锡市场经历了大幅波动,伦敦金属交易所基准锡价在地震发生后立即上涨 2.5%,至每吨 36140 美元。随着交易员们估计这个世界主要锡产区之一可能出现供应中断,锡价随后达到 36635 美元,创下 2023 年 3 月 14 日以来的最高水平。
市场分析师指出,如果价格突破 37100 美元的关键节点,锡价将达到 2022 年年中以来的最高水平,反映整个行业对供应的担忧加剧。
伦敦金属交易所现货和 3 个月期锡合约之间的价差大幅升至每吨 185 美元的溢价,与 3 月初观察到的每吨 193 美元的折价形成鲜明对比,显示出市场的敏感性。这种现货溢价结构通常表明现货市场供应紧张。
国际锡业协会高级市场分析师汤姆·兰斯顿说:「价格走势似乎主要受投机性仓位推动,而非已证实的损害报告。虽然我们看到了明显的价格反应,但我们需要更多有关主要矿区基础设施实际影响的具体信息。」
缅甸是仅次于中国和印度尼西亚的全球第三大锡生产国,尤其重要的是,它是中国庞大的锡市场的主要供应商。该国在全球大宗商品市场的战略地位放大了任何生产中断对市场的影响。
锡资源丰富的佤邦地区的锡产量约占缅甸锡总产量的 70%,是全球供应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该地区距离震中约 425 公里,相关基础设施受到的直接破坏有限。
佤邦地区独特的地质凸显其重要性——该地区矿山出产的锡精矿品位极高 (锡含量通常超过 60%),而全球平均水平为 30% 至 40%。这使得缅甸锡矿对寻求效率的加工商来说极具价值。
在地震发生前,缅甸的锡业已面临重大生产挑战。自 2023 年 8 月以来,佤邦当局暂停了其控制地区的所有采矿作业。这是旨在确保可持续长期生产的资源保护倡议的一部分。
这个暂停令主要是为了保护资源不被过度开采,并建立更规范的开采作业。业内人士表示,此举也是为了加强政府对这个半自治地区宝贵矿产资产的控制。
佤邦当局原定于今年 4 月 1 日召开一个重要投资者会议,计划讨论恢复采矿活动。地震给这个时间表带来了不确定性,可能会延长供应中断的时间。
熟悉东南亚采矿业务的市场交易员指出,即使没有地震的影响,佤邦恢复锡矿开采也可能需要数月的时间才能全部完成。这一过程包括广泛的设备检查、劳动力调动和监管审批。
一位地区大宗商品专家解释说:「重启过程并不是简单地按下开关。这些作业需要系统的安全评估、设备测试和重建在停产期间恶化的物流网络。」
锡价上涨反映出多种供应限制让全球市场日益承压。缅甸供应有限的同时,其他主要矿区也出现了严重的生产问题,导致了价格上涨的 「完美风暴」。
今年 3 月,位于刚果 (金) 的世界第三大锡矿暂停运营,该矿区每年向全球市场贡献约 1 万吨锡矿。这次关闭是由于叛军向矿区推进,给已经上涨的价格增加了地缘政治风险溢价。
安全专家估计,在找到冲突的全面解决方案之前,刚果 (金) 无法重启采矿作业,未来数月这个重要的供应来源可能断供。缅甸和刚果 (金) 的供应中断会让全球锡产能减少近 15%。
电子行业的焊料应用消耗全球约 50% 的锡,尤其容易受到这些供应冲击的影响。关键部件制造商很难找到锡的替代品,即使价格上涨,对锡的需求也是刚性的。
(参考消息)
文章转载自 东方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