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月 8 日,2025 年 (第七届) 世界大健康博览会 (以下简称 「健博会」) 在中国光谷科技会展中心举行。此次大会以 「AI 赋能,健康生活」 为主题,吸引了来自 18 个国家和地区近 700 家企业参展。《每日经济新闻》 记者注意到,除了联影、迈瑞等多家医药健康企业,腾讯、阿里、360 等多家国内头部科技企业也参加了此次大会。
每经记者 陈晴 每经编辑 董兴生
人工智能 (AI) 如何赋能大健康产业?4 月 8 日,2025 年 (第七届) 世界大健康博览会 (以下简称 「健博会」) 在中国光谷科技会展中心举行。
此次大会以 「AI 赋能,健康生活」 为主题,吸引了来自 18 个国家和地区近 700 家企业参展。《每日经济新闻》 记者注意到,除了联影、迈瑞等多家医药健康企业,腾讯、阿里、360 等多家国内头部科技企业也参加了此次大会。
会议期间,360 集团创始人周鸿祎发表了 「企业如何用好大模型」 的演讲。他表示,不要高估大模型的能力,也不要低估大模型的潜力。在摸索阶段,企业不要制定复杂的 AI 战略,不要追求一个大模型解决所有问题,而是一个模型解决一个问题。
「AI 医疗市场将以每年 43% 的速度增长」
记者现场看到,多家企业的 AI 医疗新手段、新设备引来了现场观众的围观。通过 AI 拍下舌头照片等,数分钟内,AI 中医 「医葫芦」 就可以为市民出具一份检测报告并提出身体调理方面的建议。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陈晴 摄
而在库柏特超声机器人的展台上,记者看到,一条转动自如的机械臂,正在为观众做超声检查。库柏特相关负责人介绍,这台机器人从一 「出生」 就接受了大量超声影像的学习,包括学习许多业内大咖的手法,技能成熟。不仅如此,相比人类医生在技能、资历和工作状态等方面的千差万别,在超声诊断过程中,超声机器人的应用不仅能提高诊断效率,有效减轻医生的工作压力,还能提升准确性,促进医疗服务的标准化。
事实上,AI 医疗已成为大势所趋。健博会现场,国家医保局副局长黄华波表示,作为新一次变革的核心驱动力,人工智能具有典型通用技术的特征,正在深刻重塑人类各项事业的发展前景。
黄华波表示,世界经济论坛发布报告称,人工智能是医疗保健的主要变革力量,预计 2024 年到 2032 年 AI 医疗市场将以每年 43% 的速度增长,市场规模有望接近 5000 亿美元。
「医保部门既是重要的民生部门,也是重要的经济和社会赋能的部门。」 黄华波表示,我国将发挥 3 万亿元医保基金战略购买的作用,把握人工智能发展的新趋势,推动人工智能大模型在医保领域场景落地,通过场景落地推动人工智能技术优化升级,形成技术供给和场景需求互相促进的持续推动力量。
AI 将取代人类医生?「现在不能」
AI 已来,如何更好地通过 AI 来赋能企业,成为许多企业思考的问题。
「有不少企业家朋友跟我说,虽然部署了大模型,但却没有真正发挥它的效能。」 周鸿祎表示,在实践中发现,「不要低估大模型的潜力,但也不要高估它现在的能力」。当前的大模型本身在探索阶段,企业没有办法制定复杂的战略,所以只要遵循一个理念,就是不要追求一个大模型解决所有问题,而是一个大模型解决一个问题。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陈晴 摄
对此,香港工程科学院院士张黔表示认同。她建议,大家对大模型不要有太大的期望,但也要积极地去拥抱它。企业可以针对每一个病种打造一个模型,甚至针对这个病种的其中一个特别的问题去打造一个模型。
作为一家百年老店,云南白药也在尝试数字化转型。「一个中医药企业更需要拥抱 AI,同时围绕中医药进行传承和创新。」 云南白药集团数字战略科学家、CIO 李少春表示,很多企业在拥抱 AI 过程中存在许多挑战。就像周鸿祎提到的,当前的技术变化非常快,企业如何构建很好的数据基础也不明朗,同时还存在企业的信息化水平不太一致等问题。
李少春提出了三方面建议:一是每个企业都应该构建自身的人工智能底座平台;同时,构建一套人工智能的应用体系,分析人工智能的切入点;第三,构建合作和开放的人工智能人才队伍。
至于外界热议的 AI 是否将取代人类医生,平凯星辰 (北京) 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刘松表示 「现在不能」,一定是组织更好的融合数据加上模型的微调强化学习,再加上高质量的数据才有可能。「高质量数据包括人类医生的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这个是我们看到的未来。」
文章转载自 每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