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证券研报列出本次五一假期国内数据五大看点。
以下为其核心观点
出行:居民国内长途出行意愿高涨。1) 本次五一假期居民长途出行需求大幅增加。4 月 30 日至 5 月 3 日,全社会跨区域流动量超 11 亿,日均人流量为 2.82 亿,同比来看,较 2019 年、2024 年同期明显走高。2) 自驾出行依然是道路出行的主要方式。3)4 月 30 日至 5 月 3 日,全国迁徙规模指数为 1158.69,明显高于 2021、2023、2024 年同期水平,分别较 2023、2024 年增长 15.60%、21.41%。
旅游:国内游表现较好,四线及以下城市消费升级意愿明显。1) 与去年相比,国内游与出境游同比增长明显,但与 2019 年相比,国内游表现好于出境游。出境游方面,路程较近的东亚和东南亚航班占比较高。在单一出境目的地选择上,日本、韩国位居前列,同比增速分别为 51.52% 和 17.16%,泰国排位第三,但同比增速下行,收录-17.56%,越南排位第七,但同比增速上行明显,收录 72.22%。2) 携程发布的 《五一旅游出行预测报告》 显示,今年假期旅游消费呈现 「长线爆发、跨境双向升温、县域逆袭」 三大特征。5 月 5 日,去哪儿发布 《史上最火五一出游报告》 显示,小城居民消费升级意愿提升、反向旅游同比增幅较大成为今年 「五一」 假期主要亮点。3) 从部分地区的旅游人数和旅游消费情况看,今年 「五一」 假期,旅游人次和消费同比增长均较快。
电影市场:量价齐跌,一线城市电影消费惨淡,二线城市表现最好。1) 从 「量」 看,截至 5 月 3 日,档期票房合计仅为 5.15 亿,平均单日票房仅有 1.72 亿,即使 4 日、5 日票房同为 1.72 亿元,2025 年五一档电影票房也不足 9 亿,大幅低于去年同期 15.28 亿。从 「价」 看,,截至 5 月 3 日,全国平均票价仅有 39.52 元,较 2024 年同比下滑 2.2%,较 2019 年同期下跌 9.19%。2) 截至 5 月 3 日,本次五一假期票房占比最高是二线城市,达到 2.26 亿,其次是四线城市,达到 1.06 亿,最少是一线城市,仅有 0.86 亿。
消费:「以旧换新」 消费动能强劲。1) 促消费政策叠加节假日效应,零售、餐饮消费显著增长。2) 政策补贴下的以旧换新叠加五一消费黄金期,汽车、家电等大件耐用品消费增速可观。
房地产市场:整体来看,一系列五一假期房地产促销举措一定程度上提振了楼市信心,假期地产销售面积略好于去年,一线> 二线> 三线。一线城市居民购房意愿明显修复,但一线城市以下观望情绪仍然浓厚,能否转化为可持续的实际成交量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以下为正文
一、出行:居民国内长途出行意愿高涨
本次五一假期居民长途出行需求大幅增加。4 月 30 日至 5 月 3 日,全社会跨区域流动量超 11 亿,日均人流量为 2.82 亿,同比来看,较 2019 年、2024 年同期明显走高。其中,较 2019 年、2024 年同期分别增长 26.79%、5.51%。按出行交通方式来看,铁路、公路、水路、航运日均客运量分别为 1978.05、25843.50、168.75、222.5 万人次,分别较 2019 年同期增长 39.01%、37.00%、10.87%、28.58%,而较 2024 年同期增长 10.71%、4.62%、37.43%、13.60%。其中,公路客流量占比最高,达到 91.6%。
自驾出行依然是道路出行的主要方式。继续拆分公路的营业性和非营业性客运发现,高速公路及普通国省道非营业性小客车人员日均出行量达 22253.5 万人次,比 2019、2024 年同期增长 20.88%、4.50%,公路营业性日均客运量为 3590 万人次,比 2019 年同期下降 21.01%,却比 2024 年同期增长 5.43%。非营业性客车出行持续增加表明,随着汽车在大众家庭的普及,公众出行习惯发生结构性变化,自驾出行逐渐成为主力军。
市内出行方面,4 月 30 日至 5 月 3 日,地铁日均客运量较 2019 年、2024 年同期均继续走高,为 2019 年同期水平的 135.62%,较 2024 年同期增长 5.95%。今年五一期间的地铁日均客运量为 8409.95 万人次。4 月 30 日至 5 月 3 日,百城拥堵延时指数均值为 1.53,明显低于 2024 年同期的 1.55,一线城市拥堵延时指数要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录得 1.49,一方面五一假期从一线城市返乡探亲人员比例较高,往往属于净迁出地,城内交通拥堵状况自然偏低,另一方面或与交通部门提前研判和强化部署有关。
4 月 30 日至 5 月 3 日,全国迁徙规模指数为 1158.69,明显高于 2021、2023、2024 年同期水平,分别较 2023、2024 年增长 15.60%、21.41%。五一假期正值春夏之交出游旺季,外出踏青、探亲访友,居民长途出行的意愿相对更旺。4 月 30 日至 5 月 3 日,分重点省市净迁入、迁出规模来看,安徽、江西、河南、河北、山东五省的人口净迁入规模指数分别达到 23.63、19.55、27.94、26.35、17.73,广东、上海、北京三省市的累计净迁出规模指数相对更大,分别达到 37.03、43.37、51.01,同时浙江、江苏、天津也呈现人口净迁出状态。可以看出,人口净迁入省份多为经济欠发达区,外出务工人员偏多,五一假期以返乡探亲为主;而人口净迁出的省市均处发达沿海地区,外来务工人员聚集地。



二、旅游:国内游表现较好,四线及以下城市消费升级意愿明显
与去年相比,国内游与出境游同比增长明显,但与 2019 年相比,国内游表现好于出境游。航班管家民航运营简报显示,2025 年 4 月 28 日-5 月 5 日期间,全国民航执行客运航班量近 11.2 万架次,日均航班量 16074 架次,同比 2024 年上升 6.4%,同比 2019 年上升 12.6%,其中国内航班量 96515,同比 2019 年上升 18.3%;国际航线航班量 13399 架次,同比 2024 年上升 22%,同比 2019 年下降 9%。
出境游方面,路程较近的东亚和东南亚航班占比较高。在单一出境目的地选择上,日本、韩国位居前列,同比增速分别为 51.52% 和 17.16%,泰国排位第三,但同比增速下行,收录-17.56%,越南排位第七,但同比增速上行明显,收录 72.22%。国家移民管理局表示,今年 「五一」 假期,全国口岸日均出入境人员将达 215 万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 27%。从出境游区域占比看,东南亚、东亚、欧洲、西亚、大洋洲、北美占比靠前,分别为 38.55%、37.82%、10.99%、3.9%、2.51% 和 2.04%。




携程发布的 《五一旅游出行预测报告》 显示,今年假期旅游消费呈现 「长线爆发、跨境双向升温、县域逆袭」 三大特征。在 「请 4 休 11」 拼假策略带动下,跨市住宿订单占比已突破 80%,县域市场高星酒店消费反超高线城市,入境游订单同比激增 173%,全民开启 「假日经济新玩法」。从供给侧来看,目的地通过"微度假综合体+非遗活化"模式完成配套升级,而需求侧消费者以"错峰避堵、深度体验"重构出行决策模型。在 「供需双侧共振」 带动下,今年五一期间,旅游下沉化趋势更加明显,四线及以下城市消费升级趋势显著于三线及以上城市。市场旅游热度同比增长 25%,增速高出高线城市 11 个百分点。此外,小城 「钞能力」 显现,高星酒店消费占比碾压高线城市。
小城居民消费升级意愿提升、反向旅游同比增幅较大成为今年 「五一」 假期主要亮点。5 月 5 日,去哪儿发布 《史上最火五一出游报告》,报告显示,在去哪儿平台上,购买 「人生第一张机票」 总量同比去年增三成。19-22 岁大学生、60+老年旅客增幅最高;三线及以下城市和县城居民增幅高于一线城市。小城居民和 「新银发」 一族,是今年五一消费升级意愿最强的群体;反向游、文化+旅游,景区门票预订同比增超四成。全国超 23 场音乐节,带动热门城市酒店预订增幅超 3 倍;一线和新一线城市居民,更倾向于去探索宝藏县城。去哪儿用户酒店预订遍布全国 1230 个县,覆盖全国近九成的县。多地入境游增幅超一倍。
从部分地区的旅游人数和旅游消费情况看,今年 「五一」 假期,旅游人次和消费同比增长均较快。1) 江苏:假期前三天,全省 A 级景区、乡村旅游重点村等共接待游客 565.74 万人次,消费总额 20.95 亿元,同比分别增长 17.8% 和 17.2%。2) 甘肃:乡村旅游接待游客 334.6 万人次,消费 11.54 亿元,同比分别增长 18.5% 和 29.81%。3) 黑龙江:假期前三天接待游客 921.5 万人次,同比增长 13.8%,冰雪旅游向生态游转型。反向旅游趋势明显,县域景区如五大连池、镜泊湖热度攀升,民宿订单增长超 30%。

三、电影市场:量价齐跌,一线城市电影消费惨淡,二线城市表现最好
五一档电影市场消费呈现 「量价齐跌」 特征。量的视角,截至 5 月 3 日,档期票房合计仅为 5.15 亿,平均单日票房仅有 1.72 亿,即使 4 日、5 日票房同为 1.72 亿元,那么 2025 年五一档电影票房也不足 9 亿,大幅低于去年同期的 15.28 亿。价的视角,截至 5 月 3 日,全国平均票价仅有 39.52 元,较 2024 年同比下滑 2.2%,较 2019 年同期下跌 9.19%。
分区域来看,区域分化加剧,一线城市电影消费惨淡,二线城市表现最好。截至 5 月 3 日,本次五一假期票房占比最高的是二线城市,达到 2.26 亿,其次是四线城市,达到 1.06 亿,最少的是一线城市,仅有 0.86 亿。一线城市的平均票价最高,为 46.89 元,其他城市平均票价均不到 40 元。二线城市观影人次也是最多,目前达到 565.9 万人次,一线城市最少,不及 200 万人次。
根据灯塔专业版 APP 数据统计,截至 5 月 5 日上午 10 时,国庆档电影票房 (含预售) 占比最高的是 《水饺皇后》,档期票房累计 1.94 亿;其次是 《猎金游戏》,档期票房累计 1.20 亿。

四、消费:「以旧换新」 消费动能强劲
生活必需品供应充足,价格运行平稳。据商务部商务大数据监测,五一假期前夕,全国 200 家大型农副产品批发市场水果、肉类、鸡蛋、蔬菜交易量比此前一周分别增加 1.9%、1.8%、0.8% 和 0.6%。截至 4 月 29 日,粮食、食用油、猪肉价格与一周前基本持平,蔬菜、鸡蛋、羊肉、牛肉价格分别略有下降。
促消费政策叠加节假日效应,零售、餐饮消费显著增长。湖北省,银联商务大数据显示,5 月 1 日至 2 日,全省零售餐饮业累计实现交易额 125.47 亿元,比 2024 年同期增长 6.35%。其中,零售业、餐饮业累计分别实现交易额 112.59 亿元和 12.88 亿元,同比增长 6.13% 和 8.31%。天津市,市商务局监测数据显示,431 家重点商贸企业首日实现销售额 3 亿元,同比增长 1.7%,同时监测的 180 家餐饮企业假期首日营业额和客流量同比分别增长了 5.7% 和 17.1%。此外,杭州零售、餐饮、批发、住宿、娱乐等五大行业实现消费金额 40.16 亿元,重庆江北区重点商圈打造的渝味 360 碗国潮美食活动日均销售超 40 万元,成都国际空港商圈每天迎来客流超 30 万人,周边的奥莱商场单日销售突破 2000 万元。此外,三亚市在五一期间发放餐饮消费券及离岛免税消费券,总额达 1600 万元。
政策补贴下的以旧换新叠加五一消费黄金期,汽车、家电等大件耐用品消费增速可观。全国层面上看,苏宁易购数据显示,假期首日全国以旧换新销售同比增长超 61%,门店客流同比提升 150%。浙江,北京,江苏成为换新消费增长最显著地区,增速分别为 112.05%、95.2%、83.73%。受到返乡探亲及品质家电更新影响,电脑成为五一假期首日销售增速表现突出的品类,同比增长 213.29%。分区域来看,江苏盐城发放 200 万元汽车消费券,重点倾斜新能源汽车;上海扩大汽车置换补贴范围,汽车门店客流量增长 30% 以上;宁夏、贵州等地举办家电以旧换新主题活动,释放绿色智能消费需求。湖北省银联商务大数据显示,5 月 1 日至 2 日,全省家用电器店、电子商品店、家居建材店累计实现交易额分别同比增长 24.84%、35.26%、11.19%。截至 5 月 2 日,全省汽车以旧换新 9.92 万辆,3C 数码、家电、厨卫、电动自行车以旧换新总销售量 2595.5 万台,拉动消费超 466 亿元。
五、房地产市场:假期地产销售面积略好于去年,一线> 二线> 三线
五一假期前多个省市出台房地产促销及补贴政策。苏州市 5 月 2 号公布,在 「苏心购房季」 活动期间 (2025 年 5 月 1 日-2025 年 6 月 30 日),江苏省苏州全市范围实施购房补贴政策。购买苏州市新建商品住房 (不包括人才房、拆迁安置房等) 的购房家庭,可享受购房合同金额的 0.5% 的补贴 (以网签备案合同金额为准)。购房家庭取得不动产权证后,由购买的新房所在县级市 (区) 负责按程序发放补贴。4 月 30 日,武汉住房和城市更新局发布房地产新政,包含二套房公积金贷款额度提高至 120 万,将多孩补贴从新城区扩大到武汉全市,购买新房者,二胎、三胎分别补贴 6 万、12 万;卖旧换新,购置新房契税直接全补等内容。安徽省铜陵市举办 「五一」 期间商品房促销活动,发放购房消费券,实名领取 1 万元/张,限时核销,叠加房企优惠。持券人须在 2025 年 4 月 28 日至 5 月 31 日完成定购并签署定购协议,在售楼部现场核销,逾期无效。
整体来看,一系列五一假期房地产促销举措一定程度上提振了楼市信心,假期地产销售面积略好于去年,一线> 二线> 三线。一线城市居民购房意愿明显修复,但一线城市以下观望情绪仍然浓厚,能否转化为可持续的实际成交量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风险提示:
数据测算有误差。
(财联社)
文章转载自东方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