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月 28 日,深圳太子湾 K11 开始试运营,首日吸引 30 万客流。然而,项目也面临体验落差、招商争议等问题。5 月 10 日,《每日经济新闻》 记者实探发现,部分问题已解决,但业态丰富度不足等核心争议仍待破解。项目相关人士回应称,一直在复盘和解决问题,采用 「先聚人气再调业态」 策略,并计划 2026 年推出二期。
每经记者|陈荣浩 每经编辑|陈梦妤
在深圳南山区太子湾,耗资百亿元、历时 7 年打造的 K11 ECOAST 海滨文化艺术区 (以下简称 K11),于 4 月 28 日开始试运营。
这个承载着 「大湾区文化零售新地标」 厚望的项目,根据招商蛇口微信公众号披露的数据,开业首日即吸引 30 万客流,「五一」 假期日均客流超 15 万,成为大湾区文旅新热点。
注:该 K11 为招商蛇口和香港新世界合作项目。
然而,与高人气相伴的是体验落差、招商争议与运营瑕疵的集中爆发:动线混乱、品牌 「掉档」、马桶圈尺寸不符、设施仓促等问题引发不少网友吐槽,「期待越大,失望越大」 的声音不绝于耳。
5 月 10 日,《每日经济新闻》 记者实探该项目了解到,此前被网友批评的马桶圈尺寸不匹配、导航屏空白、卫生死角等问题已基本解决,但业态丰富度不足、高端品牌缺位等核心争议仍待破解。
每经记者通过电话采访从项目相关人士处了解到,过去一周,在看到网友的吐槽后,项目一直在进行内部复盘,并针对性地解决问题。我们也没想到 「五一」 期间人流量会这么大,在相关人员配备、招商进度等方面确实存在不足。
该人士回应称,K11 并非单纯的商业综合体,整体采用的是艺术+商业模式,将通过 「先聚人气再调业态」 的策略逐步优化,并计划于 2026 年推出二期。「实际上在项目正式开业以前,我们就通过各种艺术展吸引游客,未来几个月还会有类似的艺术展」。
实探网友高频提及的 K11 项目槽点
这个 「五一」 假期,K11 成为不少网友的打卡点。
但与此同时,各种吐槽声音也不断,主要槽点包括 「马桶圈与马桶不匹配」「商场优惠码显示乱码」「堵车、停车难」 等。
5 月 10 日周六下午 1 点,K11 北馆入口处人流量较大,北馆与南馆中间的连廊处以及观景台,还有不少游客慕名过来拍照、打卡。
每经记者观察到,尽管仍有部分店铺围挡施工,但整体运营秩序趋于稳定,此前网友提到的 「马桶圈与马桶不匹配」「商场优惠码显示乱码」 等问题目前已基本得到解决。
项目方提供的数据显示,K11 试运营期间日均客流达 10 万人次,周末峰值突破 15 万,远超片区原有商业体水平。
有消费者在现场向每经记者表示:「第一次来逛,项目整体业态较多,就是层高有点低,老在里面打转,让人有点压抑。」
另外,由于对商场结构不熟,一家人一直在北馆逛,此后在记者指引下才从北馆逛到南馆。
每经记者实探了解到,K11 南馆与北馆的装修风格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南馆以黄色为主基调,业态囊括亲子娱乐、户外休闲、潮流零售等;北馆整体基调偏暗一点,业态包括艺术展览、特色餐饮、空中礼堂等。
临近中午时,费大厨、绿茶、霸王茶姬等部分知名连锁餐饮店铺已排起了长队。
相比之下,其他店铺整体人流量并不算高,不少楼层还因为有店铺在装修中,令消费者发出 「并没有那么好逛」 的感慨。
除了传统商超部分,K11 北部与南部连廊的外侧,还有一栋楼专门用来开设各种艺术展。或许是因为需要收费,当日来参观各类艺术展的游客与商场的高人流量形成了鲜明对比。
部分游客在与每经记者交流时提到,「即便不购物,来海边看展、散步也挺好」。这种 「商业+艺术+自然」 的复合模式,也成了 K11 项目的一大特色。
项目方回应 「一直在复盘和解决问题」
5 月 10 日下午,针对目前部分网友对 K11 的吐槽和争议,项目相关人士通过电话向每经记者进行了回应。
该人士坦言,「五一」 期间的 30 万单日客流远超预期,暴露出筹备不足的问题。如前所述,过去一周,在看到网友的吐槽后,项目一直在进行内部复盘,并针对性地解决问题。
「『五一』 期间的实际到客量远超预期,导致清洁、安保、设施运维压力骤增。」 她进一步解释,「五一」 后,项目方成立了专门的整改群,每日对商场进行巡场检查,发现问题立即整改。如今,商场环境已得到了显著改善,日常运营趋于正常、舒适状态。
除了硬件设施的持续优化,项目方也在不断调整商业策略。鉴于当前商业环境的挑战,项目采用了 「先有气场再有商场」 的策略,通过前期文化艺术活动等聚拢人气,以此吸引更多品牌入驻,待片区相对成熟后会逐步引入高端品牌。
「我们观察到,『五一』 期间费大厨等餐饮品牌的高人流量,证明人气已具备商业转化基础。」 该人士透露,已经有部分头部品牌表达入驻意向,因此我们希望先通过各种运营把人流量做起来,同步再考虑招商。
「这其实也是一种正向循环,在当下的市场环境下,品牌其实也在各方权衡,相对来说会更谨慎。」
此外,针对部分游客反馈的 「层高过低」「香氛味过浓」 等问题,上述人士回应:「对于一些消费者比较主观的看法,其实是没办法去评判的,不是每个人都会有类似感受。」
对于 「五一」 期间出现的停车问题,该人士表示,主要是因为当时未完全开放停车场,且周边市政道路尚未交接。后续将与周边商业、办公楼、公寓楼等协同合作,开放更多停车位,并借助 「五一」 经验,提前做好节假日的运营筹备工作,以确保能够顺畅承载大客流。
「其实项目定位一直都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商场,而是一个融合了文化艺术与商业的综合体,包含商业体、公园以及文化艺术中心等部分,致力于打造文化艺术区。」 上述人士补充道。
「是一个不断调整和优化的过程」
每经记者注意到,新世界目前在中国内地上海、武汉汉口、武汉光谷、沈阳、宁波、广州、深圳开了 7 个 K11 项目。
据新世界发展 2024/2025 中期报告披露数据,前海太子湾项目总建筑面积为 22.85 万平方米,覆盖文化空间、办公楼、商业等多种业态。此外,广州长隆万博的广州第二座 K11 项目将于今年第三季度开业。
「随着全国各地的物业投资项目相继落成和开业,有助于提高本集团的经常性租金收入占比,有效带动本集团业绩稳步提升,提供充足的现金流。」 新世界发展在财报中提到。
5 月 10 日下午,中国城市专家网研究院院长宋丁在接受 《每日经济新闻》 记者微信采访时表示,采用先汇集人气再补足业态的方式,是当前市场行情中多数商超可能采用的一种策略。目前深圳的商业项目已足够多了,而大商业体里重要的奢侈品品牌店也就几家,很难批量入驻。相对来说,太子湾 K11 项目比较大胆一个地方在于,采用了一个 「商业+艺术」 模式,跳出了过往传统的商业逻辑,这也是目前企业在坚持做的一个方向。
在宋丁看来,深圳不缺高端商场,但缺真正有文化内涵的商业空间,K11 需要在艺术表达与消费便利性之间找到平衡点。
「未来商场的发展空间,一定是不断去迎合需求端变化的,比如 「00 后」 和 「10 后」,他们可能更喜欢体验式、感受式、互动式的空间,如何在空间运营上让这一代人不断接受,是需要一个不断调整和优化的过程。」 宋丁说。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与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使用前请核实。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封面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陈荣浩 摄
文章转载自 每经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