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舱,一个下午各家船公司都宣布爆舱。」
5 月 12 日晚,东南物流 (越南) 上海分公司总经理刘祁峰告诉第一财经,当天的订舱和咨询量就已是近期的 3~4 倍。
5 月 12 日,中美发表日内瓦经贸会谈联合声明。美方取消 4 月对中国商品加征的共计 91% 的关税,修改对中国商品加征 34% 的 「对等关税」,其中 24% 的关税暂停加征 90 天,保留剩余 10% 的关税。
关税的大幅下降,让大量中国外贸人开启了紧急订舱行动,抓紧联系美国客户支付尾款,把 4 月延迟发出的货尽快运出。
此外,对美航线迅速 「爆舱」 并将大概率持续火爆数月,还因为本就存在的需求旺季和美国航线供应的临时调整。
当务之急是 「去库存」
「明天赶紧让客户转钱出货!」「会不会订不到柜?」12 日晚上,一名外贸人在得知关税下降第一时间冒出的两个想法颇为典型。他的欣喜又急迫的心情,既为了完成订单,也因为 4 月因高关税而积压的货物着实占用了不少空间。
作为沃尔玛的供应商,双马塑业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杨文军 12 日下午 4 点告诉第一财经,美国客户的订单已经重启,他们也在抓紧出货。美国市场占他们出口总额的 3 成左右,其中 2 成多对美业务也因高关税受阻。
当天下午 4 点,生产基地设在长三角的外贸人杜传奎对第一财经表示,他们已经在联系货代公司订直接运往美国的舱位了。与此同时,当天下午 2 点公司刚刚将一个集装箱的半成品运往柬埔寨组装后再出口美国,如今因为关税的变化他开始有些犹豫,「是不是要拉回来」。不过,由于关税具体细则尚不明朗,他还是决定,已经运出的货还是继续运往柬埔寨,尚未发出的则暂时不动,等待政策进一步明确。
面对美国的高关税,杜传奎他们在以中国为主要生产基地的基础上,加大了对于柬埔寨工厂的投入,也因为这样的国际化产能布局增强了韧性。
海关总署于 5 月 9 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以美元计价,4 月份我国货物贸易出口额同比增长 8.1%。其中,4 月对美出口下降 21%,增速较上个月低 30.1 个百分点。与此同时,对非美地区出口同比增长 13%,其中,对东盟增长 20.8%。
供不应求背后
「即使没有关税的因素,6 月~9 月也是传统美国航线的出货旺季。」 刘祁峰说,除了 4 月囤货待发的货,叠加 90 天的缓冲期,这意味着 8 月上旬之前货就得到港,「为了不节外生枝,赶年底大节日的采购商势必集中到 6 月和 7 月出货」,这也将进一步助推美线迎来出货高峰。
在需求短期增长的同时,受关税战影响,不少国际船公司为了维持运价,暂停了部分对美航线,显著缩减了原本对于美国市场的运力供应,这也将进一步加剧接下来供不应求的情势。
一家主要覆盖对美航线的大型货代企业负责人告诉第一财经,近期对美国的市场运力减少了 50%,「包括船和集装箱都被抽调走了,转到了其他航线」。这将让 「爆舱」 局面持续一段时间,当然随着船公司对于航线的重新调整,也会重新平衡。
根据 5 月 9 日上海航运交易所发布的中国出口集装箱运输市场周度报告,上海出口集装箱综合运价指数为 1345.17 点,较上期上涨 0.3%。其中在北美航线,上海港出口至美西和美东基本港市场运价 (海运及海运附加费) 分别为 2347 美元/FEU 和 3335 美元/FEU,分别较上期上涨 3.3%、1.6%。
报告称,4 月 「关税战」 以来,我国对美出口下滑明显,这将对北美航线集运市场造成一定的压力。此外,本周美联储继续维持利率不变,并强调高关税可能推升失业和通胀,导致经济不确定性进一步增加。因此在过去的一周里,北美航线运输需求徘徊在低位,运力投放规模继续调控,导致市场运价小幅上涨。
随着出货需求的释放,市场运价的明显上涨或将在之后显现。
深圳堡森三通物流有限公司市场部总监王志从对第一财经表示,不少客户都在关注关税降低的具体情况,预计 5 月 15 日之后会有一波涨价。
专业航运信息咨询平台海事网负责人陈洋告诉第一财经,虽然还没有收到船公司立即采取行动的消息,但肯定会立刻有大量货物需要运输,也必然会迎来运价的上涨。也正是因为关税政策仍然存在较高的不确定性,在 「清库存」 的同时,接下来还会有一波 「补库存」 以应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可能造成的供应链拥堵局面,还可能进一步推高运费。
海外仓需求增长稳定
在关税剧烈波动的影响下,今年以来海外仓的需求实现较快增长。即使在高关税的 4 月,也保持着稳定。
「过去的一个月,中小件海外仓的备货保持稳定。」 提供海外仓服务的万邑通集团总裁汪思杰对第一财经表示,中小件相对受到较小冲击,是因为中小件的采购货值相对较低,因此进口申报价值更低,高关税对于成本绝对金额增加的服务有限。如今关税降低了,中小件预计会继续保持稳定,而大件货物则会有较为明显地恢复。
不过,汪思杰坦言,近期的 「爆舱」 主要因为此前积压的货物出清,并不代表行业或者对美贸易量的增长。「抢出口的前提是要有新的订单」,当然,不排除 90 天内,部分美国买家会有超量采购的行动,但并非普遍现象。毕竟 B2B 交易本身就有合理的库存安全存量。
此前一名业内人士告诉第一财经,中国卖家在美国经销商或海外仓的库存量大约可以撑 2 个月,这也意味着,关税带给个人消费者的影响可能更多在 6 月之后显现。
汪思杰认为,总体而言,关税长期保持在合理的水平是多数人的预期。
这也意味着,不管是多元化市场开拓还是通过品牌化升级以提高附加值,以及产能的国际化布局,种种举措都将基于企业和行业发展长期的考虑。
中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 12 日称,大幅降低双边关税符合两国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期待,也符合两国利益和世界共同利益。希望美方以这次会谈为基础,与中方继续相向而行,彻底纠正单边加税的错误做法,不断加强互利合作,维护中美经贸关系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共同为世界经济注入更多确定性和稳定性。
(第一财经)
文章转载自 东方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