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淡忠奎 每经编辑|段炼 刘艳美
近日,新建渝厦高铁重庆东至黔江段 (以下简称 「渝厦高铁重庆段」) 正式进入试运行阶段,有望在今年上半年开通,成为今年开通的首条高铁线路。
「十四五」 收官之年,铁路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进入冲刺期。今年一季度,全国铁路完成投资 1312 亿元,同比增长 5.2%,高于全国固定资产投资 (不含农户) 增速 0.9 个百分点,规模连续四年在一季度突破历史纪录。
外界广泛预计,在去年铁路固定资产投资创新高、规模超过 8500 亿元之后,2025 年全国铁路投资有望继续增长。
宏观数据背后,一批 「十四五」 重点铁路建设项目正加快推进。
城市进化论梳理发现,至少 14 条高铁项目有望在年内通车,合计里程近 3000 公里。其中,辽宁、贵州有望凭借沈白高铁、盘兴高铁完成 「市市通高铁」 目标,成为全国第 11 个、12 个晋级省份。除此之外,在这股高铁冲刺热潮背后,还有哪些新趋势?
图片来源:摄图网_500815490
冲刺
5 月 13 日,西康高铁全线最后一个隧道——秦岭九天山隧道顺利贯通,预计 2026 年建成通车。这是陕西 「米」 字形高铁 「一竖」 的南段,而其北段正是陕北革命老区的首条高铁——西延高铁,也在一个月前启动全线铺轨。
这条从西安延伸至延安的高铁线路全长 299.8 公里,设计时速 350 公里,将力争年内开通运营,两地间的运行时间也将从目前的 2 个半小时缩短至 1 个小时左右。
同处西部的渝厦高铁重庆段进度更快,有望在 6 月底开通,把重庆主城区至黔江区的通勤时间从 4 小时缩短至 1 小时以内。
这是全国高铁建设冲刺 「十四五」 收官目标的缩影。
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渝厦高铁重庆段、沈白高铁、沿江高铁武宜段、西延高铁、包银高铁内蒙古段、广湛高铁、合新高铁安徽段、襄荆高铁、南凭高铁崇凭段、盘兴高铁、杭衢高铁、金建铁路、宜兴高铁及温玉铁路等至少 14 条高铁线路更新项目动态,正在全力冲刺 2025 年建成通车目标,掀起一场高铁建设冲刺热潮。
今年有望开通的高铁线路 (根据公开资料整理) 图片来源:城市进化论
「这是为了完成 『十四五』 规划高铁建设任务的收官冲刺,也是为宏观经济年度指标稳增长的需求冲刺。」 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研究院副院长、产业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宋向清对城市进化论分析,根据 「十四五」 相关规划,2025 年全国铁路运营里程目标为 16.5 万公里,其中,高铁运营里程 5 万公里。2024 年底全国高铁营业里程是 4.8 万公里,需要集中推进剩余项目。
与此同时,他认为,各地通过基建投资稳增长的意图也很显著,铁路投资增速高于全国固投增速,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抓手。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铁路完成投资 1312 亿元,同比增长 5.2%,高于全国固定资产投资 (不含农户) 增速 0.9 个百分点。
拉长时间线来看,2020 年至 2024 年,全国铁路投产新线分别达到 4933、 4208、4100、3637 和 3113 公里,其中高铁分别投产 2521、2168、2082、2776 和 2457 公里。
而今年,前述 14 条拟年内开通的高铁项目,总里程已达到近 3000 公里,意味着今年新投产的高铁里程大概率将在去年基础上大幅增长。
这些线路中,除包银高铁内蒙古段、南凭高铁崇凭段、盘兴高铁、金建铁路设计时速为 250 公里外,其余 10 条高铁均是时速 350 公里高铁,占比达七成。
突破
「区域协调与网络补盲并重。」 在宋向清眼中,这是本轮高铁冲刺潮的重要趋势,尤其是沿江高铁武宜段等项目,将强化长江经济带 「轴带牵引」 功能,最终形成 「东中西联动」 的发展新格局。
4 月 3 日,沪渝蓉沿江高铁武汉至宜昌段静态验收工作正式启动,进入通车倒计时阶段。这条全长 313 公里、设计时速 350 公里的高铁串联起武汉、荆门和宜昌,将使得武汉至宜昌的时空距离从 2 小时缩短至 1 小时。这也是沿江高铁首个即将建成开通的项目,「联网」 效应明显。
湖北另外一条高铁也在全力冲刺。4 月 17 日,襄荆高铁完成全线铺轨,有望年内通车。湖北汉十铁路公司襄荆指挥部副指挥长禹建文此前表示,今年随着襄荆高铁、沿江高铁武汉至宜昌段相继建成,标志着汉襄宜 「金三角」 高铁大环线离 「画圆」 更近了。
「金三角」 高铁大环线,即武汉-汉十高铁-襄阳-襄荆高铁、沿江高铁荆门至宜昌段-宜昌-沿江高铁武汉至宜昌段-武汉,将形成时速 350 公里的高铁闭环,汉襄宜城市间均可实现 1 小时直达。
汉襄宜 「金三角」 高铁大环线示意图 图片来源:湖北日报
这正是高铁线路加快成网的缩影。华南城市研究会会长、暨南大学教授胡刚对城市进化论分析,现在铁路建设主干线已经逐步完善,更倾向于补短板、填空白,今年开通的很多铁路都是连线、联网的作用。
比如,宜兴高铁 (宜昌至兴山) 就是郑渝高铁的联络线,将串联沿江高铁武宜段和郑渝高铁,武汉至重庆的最短运行时间也将由此缩短至 4 小时左右。
从更大范围来看,贵州和辽宁更是实现历史性突破。宋向清指出,辽宁、贵州将通过沈白高铁、盘兴高铁实现 「市市通高铁」,填补西部和东北路网空白。
5 月 4 日,沈白高铁全线铺轨施工完成,预计将在 9 月底建成通车。这一全长 430 公里、设计时速 350 公里的高铁干线,从沈阳北站引出,经抚顺市、通化市、白山市、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等 7 个地市 (州),终至长白山站。待项目建成通车,北京至长白山最短列车运行时间将压缩至 4 小时,沈阳至长白山将压缩至 1.5 小时,带动长白山旅游资源的深度开发。
更为重要的是,沈白高铁将一举结束抚顺不通高铁的历史,使得辽宁成为今年第一个实现 「市市通高铁」 的省份。
此外,今年 1 月,贵州省交通运输工作会议也指出,2025 年贵州将建成盘兴、瓮马铁路南段,实现 「市市通高铁」,全省的高铁通车里程也将随之突破 1900 公里。
目前,「市市通高铁」 省份包括福建、安徽、江西、河北、广东、河南、湖南、湖北、广西及江苏,而辽宁和贵州将成为第 11、12 个 「市市通高铁」 的省份。
在宋向清看来,「市市通高铁」 将推动要素流动加速,缩短时空距离,促进人才、资本、资源向欠发达地区流动,激活文旅、农产品等特色产业。同时,推动区域枢纽强化,省会城市枢纽地位提升,虹吸高端要素同时辐射周边,优化省内经济格局。
带动
最新数据显示,今年 1 至 4 月,全国铁路完成固定资产投资 1947 亿元,同比增长 5.3%。从规模上看,相较一季度增长 635 亿元,对经济增长形成有力的拉动作用。
「铁路建设对投资的拉动作用明显,不仅可以形成直接投资拉动,而且可以通过产业链激活,带动上下游产业升级,更好地为区域经济赋能。」 在宋向清看来,今年一季度铁路投资直接带动钢材、水泥等建材需求,乘数效应显著 (1:3.5 关联产业产值),盾构机制造、智能监测等高端装备产业随项目推进获订单增长。
高铁建设等也成为各地撬动有效投资的重要抓手。
今年 3 月,广东印发 《广东省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 (2025—2027 年)》,提出着力扩大有效投资,狠抓公路、铁路、水运、机场等重大项目建设,2025 年至 2027 年全省综合交通全口径 (含铁路、机场) 计划完成投资约 9000 亿元。
其中,备受关注的湛海高铁、广河高铁、虎门大桥改扩建、深珠通道等项目均被重点提及。
不只是广东,2025 年,浙江、山东、江苏、河南等经济大省也积极部署,全年综合交通投资预计分别达到 3500 亿元、2500 亿元、2300 亿元、1000 亿元。
从今年一季度来看,铁路等重大交通项目投资的拉动效应已经显现。
比如,一季度陕西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增速 5.8%,其中新基建投资同比增长 27.8%,铁路运输业投资增长 22.8%;辽宁全省建设项目投资增长 14.9%,比上年全年加快 2.1 个百分点等。
国铁集团最新透露,下一步将开展强网强链行动,科学有序推进铁路规划建设,切实提高投资效益,提升现代化铁路网整体效能,加快构建现代化铁路基础设施体系,确保如期完成铁路 「十四五」 规划目标任务。
在胡刚看来,对于省域而言,高铁的开通对当地市、县的拉动作用还是很明显的,它是一个基础性工程,投资巨大、发挥的作用也是长远的、基础性的。
不过,他也指出,过去的高铁建设存在一些车站偏远、客流不足等问题,需要从发展的思路去逐步解决。比如,从拉动消费的角度而言,未来可以考虑闲置的高铁车厢来运送网购包裹,以此来增加铁路发展的效益。
记者|淡忠奎
编辑|段炼 刘艳美 杜恒峰
校对|何小桃
|每日经济新闻 nbdnews 原创文章|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镜像等使用
文章转载自 每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