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券商中国
券商仍然在接连发力首单科创债。
在政策支持之下,多家券商纷纷发行了属于自己的首单科创债。
与此同时,券商中国记者注意到,西部证券和广发证券两家券商,将相关公司债更名为科创债相关品种发行,发行金额均为不超过 10 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债券更名背后,募集资金用途差异巨大,此前的债券募集资金多用于偿还债务,而更名科创相关债券品种后,两家券商均表示,拟将不低于债券募集资金 70%,通过股权、债券、基金投资等形式,专项支持科技创新领域,用于补充公司营运资金或流动资金。
业内人士认为,在政策大力推动下,预计未来我国科技创新债券市场发行与交易规模将保持较快增速,这既能为各类科技企业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又能改善我国信用债券市场品种结构、缓解当前固定收益投资 「资产荒」 格局。
两券商债券更名科创债发行
近日,西部证券发布关于面向专业投资者公开发行公司债券更名公告。
具体而言,该公司于 2024 年 1 月获得证监会同意面向专业投资者发行面值不超过 (含)180 亿元的公司债券的注册。 西部证券表示,因涉及跨年及分期发行,本期债券名称调整为西部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025 年面向专业投资者公开发行科技创新公司债券 (第一期),后期将根据需要,相关债券后续名称也将依次为科技创新公司债 (第二期)、(第三期) 等。

无独有偶,在 5 月 26 日,广发证券也发布 2024 年面向专业投资者公开发行次级债券更名公告。
具体而言,2024 年 9 月,证监会同意广发证券面向专业投资者公开发行面值总额不超过 200 亿元 (含) 的次级公司债券。 此次债券申报时命名为 「广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024 年面向专业投资者公开发行次级债券」。因此,本期债券名称调整为 「广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025 年面向专业投资者公开发行科技创新次级债券 (第一期)」。
两家券商均表示,债券名称变更不改变原签订的与本期债券发行相关的法律文件效力,原签署的相关法律文件对更名后的公司债券继续具有法律效力。
券商中国记者注意到,不论是西部证券公司债更名为公司科技创新公司债,还是广发证券的公司次级债更名为公司科技创新次级债,名称变化背后,募集资金的用途差异最大。
西部证券此前的公司债用途主要是还债,例如西部证券 2025 年面向专业投资者公开发行公司债券 (第二期) 募资 10 亿元,主要用途就是全部用于偿还到期有息债务,而此次西部证券公司科技创新债,拟将不低于 70% 募集资金,通过股权、债权、基金投资等形式,专项支持科技创新领域的业务,剩余不超过 30% 募集资金用于补充发行人流动资金。
与之类似,例如,广发证券 2025 年面向专业投资者公开发行次级债券 (第二期) 募资不超过 50 亿元,募集资金用途主要用于偿还到期公司债,而广发证券 2025 年面向专业投资者公开发行科技创新次级债券 (第一期) 主要用途方面,募集资金不低于 70% 的部分用于通过股权、债券、基金投资等形式,专项支持科技创新领域业务,剩余部分用于补充公司营运资金。
科创债融资发展空间大
实际上,在广发证券和西部证券之前,已经有包括中信证券、国泰海通证券、中信建投证券、华泰证券、招商证券、东吴证券等发行首批科创债。
据悉,首批证券公司科创债募集资金主要投向集成电路、人工智能、新能源、生物医药、高端装备等多项科技前沿、战略性新兴产业细分领域,为科创领域开辟了中长期增量资金,进一步提升了证券公司服务科创企业融资能力。
近年来,我国科技创新债券发行规模持续增长。根据 Wind 数据,2021 年—2024 年,我国科创债券 (含科创公司债、科创票据) 分别发行 166.6 亿元、2605.14 亿元、7700 亿元和 12178.89 亿元。从发行主体的企业性质来看,地方国有企业、中央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发行规模占比分别为 46.47%、42.90% 和 7.53%,募集资金用途主要是用于科技创新型企业投资与融资、项目或产品研发以及孵化平台与基地建设。
「不同于股权融资,债券融资具有信用属性,大型科技企业是科创类债券的发行主力,中小科创企业发行科创债券的难度较大。」 财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发展中心总经理袁闯对券商中国记者表示,但是,债券融资具有规模大、期限长、成本低以及融资灵活的特点,可以通过多个领域为包括中小科技创新企业在内的企业提供资金支持。
今年 5 月中旬,科技部、中国人民银行等 7 部门联合印发 《加快构建科技金融体制有力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若干政策举措》,将债券市场融资着力点聚焦于建立债券市场 「科技板」,通过加大科创债做市力度、丰富科技创新债券品种、发挥信用衍生品的增信作用等方式,着力提升对科技创新企业、创投机构和金融机构发行债券融资的支持力度。
袁闯表示,在政策大力推动下,预计未来我国科技创新债券市场发行与交易规模将保持较快增速,这既能为各类科技企业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又能改善我国信用债券市场品种结构,缓解当前固定收益投资 「资产荒」 格局。
(券商中国)
文章转载自东方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