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潘寅茹
正式就任韩国总统后,李在明把重振经济作为首要任务。
据新华社援引韩国总统府消息,韩国总统李在明 6 月 6 日与美国总统特朗普通话,谈及韩美关系、经贸磋商等话题。这是李在明就任韩国总统后首次与特朗普通话。在约 20 分钟的通话中,特朗普祝贺李在明当选韩国总统,同时邀请他访美。
4 日正式宣誓就职后,李在明已下达 「一号行政令」,要求组建 「紧急经济检查工作组」,着手提振韩国经济。李在明强调,韩国目前正面临民生、经济等多重困境,韩国新一届政府将大力发展人工智能、半导体等高科技产业、持续加大投入,提升韩国企业竞争力,积极创造就业机会并将努力消除地域发展不均衡等问题。
惠誉评级亚太区主权评级董事杰瑞米·祖克 (Jeremy Zook) 告诉第一财经,李在明成为韩国新一届总统,会减少韩国国内的政治波动并提高政府在短期内政策实施的能力。「此次总统选举的结果意味着,结束了此前总统和立法机构隶属于不同政党的局面。至少在 2028 年国民议会选举之前,韩国政坛将维持现状。」
李在明的上任也让韩国资本市场吃了定心丸。自 4 日以来,韩国基准股指 KOSPI 上涨超 4%,较 4 月低点反弹超 20% 逼近牛市,一度触及 2896 点的近一年高位。自今年年初以来,该指数累计上涨逾 15%。与此同时,刚刚过去的一周,韩元累计上涨 1.50%,在当周前两天走低后,随着选举结果的出炉,韩元在外汇市场的表现一路走高,对美元一度达到 1351.80 的近期高点。
政治真空结束利于关税谈判
惠誉解决方案 (Fitch Solutions) 旗下研究机构 BMI 发给第一财经的报告显示,李在明的当务之急就是组建一个新政府。「由于此次选举并非按照预定时间举行,因此李在明并没有太多新旧政府交接的过渡期。任命新内阁可能需要几周时间。」
截至第一财经发稿时,李在明已在龙山总统府公布新内阁的部分人选,其中共同民主党最高委员会委员金民锡被提名为国务总理;此外,人选名单还包括国家情报院院长、总统秘书室室长、国家安保室室长等。李在明表示,新政府将以忠诚、责任和实干作为用人标准。
按程序,所有内阁提名人选均需接受国会听证。除国务总理外,无论国会通过与否,获提名者都可最终获得任命。
同时,BMI 预计,韩国的政治风险指数 (PRI) 将有所改善。根据 BMI 的标准,分数值越高,意味着风险越大。2025 年 6 月,韩国的政治风险指数为 18.85(满分为 100),此前一度超过 20。BMI 认为,尤其是治理指数 (16.75) 将会有显著下降。
除了新政府的组建,祖克表示,与美国达成关税方面的协议,毫无疑问是李在明新政府的优先议程,「我们认为韩国政治真空的结束,有利于未来韩美就关税方面达成一致」。鉴于美韩双边自贸协定,美国出口至韩国的绝大多数产品关税非常低,因此,祖克认为,双方的博弈肯定聚焦在其他领域。
5 月底,韩美已完成两轮关税谈判,但收效甚微。在首轮对话上,双方商定将于 7 月 8 日所谓 「对等关税」 暂停 90 天到期前,就美国撤销对韩加征关税及双边产业合作等问题达成 「一揽子协议」。第二轮谈判重点涵盖六大领域,包括均衡贸易、非关税壁垒、经济安全、数字贸易、原产地规则及商业环境改善。
「美国贸易政策存在许多不确定性,韩国不仅容易受到美国所谓 『对等关税』 的影响,还容易受到美国在特定产业领域的关税影响,比如钢铁与汽车领域。」 祖克以 2024 年的数据为例,当年,韩国对美国的汽车和钢铁出口合计约占对美整体出口的三分之一,目前分别面临 25% 和 50% 的关税。同时,他预计,美国还可能对半导体进口征收关税,此前韩国的半导体产业已经受到相关冲击。
欧亚集团(Eurasia) 分析认为,李在明已经表示希望在与华盛顿的谈判中放慢速度,并且可能会寻求在最终达成协议之前,将韩国的协议与包括日本在内的其他国家谈判的条款进行比较。
此外,祖克表示,李在明选前所面临的那些官司值得关注,「假设总统豁免权涵盖这些官司,那么韩国政治的波动性也应该会有所缓解。」 据央视新闻报道,韩国首尔高等法院 5 月初表示,接受李在明方面提出的延期申请,决定将李在明涉嫌违反 《公职选举法》 一案的二审重审首次开庭日期,延期至大选后的 6 月 18 日进行。首尔中央地方法院也同步决定将李在明所涉贪腐案的庭审推迟至总统选举后。
市场前景被看好
就在李在明开启总统任期之际,韩国今年一季度经济遭遇 「开门黑」。5 日,韩国央行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韩国经济萎缩 0.2%,与此前的预估持平,这是 9 个月以来韩国经济增速首现负增长。韩国国内政治危机与特朗普政府激进的关税计划带来的不确定性,成为拖累今年一季度韩国经济的主要因素。
当前,市场焦点转向李在明旨在提振经济增长的政策,比如增加政府支出、改善公司治理和加强劳工保护,以及完成与特朗普政府正在进行的关税谈判。
祖克表示,李在明新政府可能会寻求额外的财政刺激措施,这笔补充预算可能达到约 30 万亿韩元,将是继 5 月批准的 13.8 万亿韩元的补充预算之后的又一笔。
惠誉最新预计,2025 年韩国实际 GDP 将增长 1.0%。「这是鉴于今年韩国第一季度的经济增长低于我们的预期,并且全球贸易的不确定性仍然很高。补充预算能提振预期,围绕这一预测的风险大致平衡。」 祖克表示。
BMI 认为,此前尹锡悦政府在劳动力、医疗与养老金等领域改革的推进方面受共同民主党占据多数的国会牵制。如今,李在明的上台结束了韩国政坛 「朝小野大」 的局面,且 2028 年前韩国也没有国家层面的选举,因此李在明有 3 年左右的时间来推进上述领域的改革。
祖克表示,李在明新政府将大概率在任期中间阶段放松财政政策,但可能要在政府公布首份预算案后才能对李在明未来的经济规划有更清晰的了解,「预计在今年 9 月左右」。同时,祖克认为,对韩国政府债务的最终影响部分取决于刺激经济增长潜力的新政策,如今韩国经济因人口老龄化承压。
尽管韩国一季度经济数据不尽如人意,但随着李在明的上台以及新一轮预算案出台的前景,海外投行已纷纷上调韩国今年的经济增长预期。比如,高盛认为,韩国今年实际 GDP 同比增速预期将由原先的 0.7% 上调至 1.1%,上调幅度达 0.4 个百分点。摩根士丹利也将韩国今年和明年的增长预期分别由 1.0% 和 1.4% 上调至 1.1% 和 1.5%。
值得注意的是,李在明在竞选活动中曾喊出 「韩国股市 (KOSPI 指数) 冲击 5000 点」「终结 『韩国折价』 现象」 的口号,尽管他尚未给出明确的时间表,但在外资看来,李在明的这一目标凸显出他对股市的重视。当前,诸如 Aberdeen Investments、Pictet 财富管理和富兰克林邓普顿等全球资管公司均在重新配置韩国资产,纷纷增持韩国股票或上调其前景评级。
(第一财经)
文章转载自东方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