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上海证券报
陆克平再次收到行政处罚决定书。
江苏证监局最新发布的行政处罚决定书显示,陆克平因多次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受到刑事处罚,但始终未告知其实际控制的上市公司,被给予警告,并处以 600 万元罚款。

就在去年 10 月,陆克平因内幕交易罪被泰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缓刑四年,并被没收违法所得 2.32 亿元。
从 「毛纺巨子」 到多次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陆克平所掌控的 「阳光系」 版图逐渐分崩离析。「阳光系」 四家上市公司中,海润光伏、江苏阳光、威创股份三家相继退市,仅存的*ST 四环(原 「四环生物」) 也深陷退市危机,并且因股权司法拍卖,实控人已于今年从陆克平变更为邱为碧。
陆克平曾多次受罚
行政处罚决定书显示,2020 年、2021 年、2023 年,陆克平因涉嫌内幕交易罪先后被泰州市公安局直属分局、泰州医药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人民检察院、泰州市中级人民法院采取取保候审的刑事强制措施。2023 年 10 月 10 日,陆克平收到泰州市中院 《刑事判决书》,因犯内幕交易罪,陆克平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缓刑四年。
江苏证监局认为,陆克平作为江苏阳光和四环生物的实际控制人,多次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受到刑事处罚,始终未告知江苏阳光、四环生物,导致上述两家公司未能及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2020 年至 2023 年年度报告有重大遗漏。基于此,陆克平被给予警告,并处以 600 万元罚款。
这已经不是陆克平第一次遭到处罚。自 2019 年起,陆克平就因屡次触犯监管红线受到关注。
2020 年,四环生物收到中国证监会下发的 《行政处罚决定书》《市场禁入决定书》 等。彼时,陆克平因未如实披露其实控人地位、未按规定披露关联交易、在限制交易期限内买卖 「四环生物」 等多项问题,被合计罚款 2734 万元,并被证监会采取终身市场禁入措施。
出生于 1944 年的陆克平,曾被誉为江阴 「毛纺巨子」,其掌舵的 「阳光系」 曾拥有海润光伏、江苏阳光、威创股份、四环生物四家上市公司,横跨毛纺、光伏、生物医药等多个领域。然而近年来,「阳光系」 上市公司屡因实控人因素出现合规问题,目前除*ST 四环外,其他三家 「阳光系」 企业均已退市。
在陆克平遭到刑事处罚后,四环生物控制权旁落。2024 年 12 月,陆克平及其一致行动人持有的四环生物 27.78% 股权被司法拍卖,由碧水投资以 3.88 亿元竞得。今年 1 月 22 日,相关股份过户登记手续已完成,碧水投资成为公司控股股东,碧水投资实控人邱为碧成为公司实控人。
*ST 四环业绩持续亏损
*ST 四环成立于 1992 年 5 月,于 1993 年 9 月在深交所上市,目前主要从事生物医药制品、生产和销售以及园林绿化工程业务。2024 年,公司医药行业营收占总营收比重为 97.34%。
近年来,*ST 四环风波不断,财务状况也不理想。今年 4 月 30 日,公司因 「最近一个会计年度经审计的利润总额、净利润、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三者孰低为负值,且扣除后的营业收入低于 3 亿元」,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股票简称变更为 「*ST 四环」。
根据 2024 年年报,公司营业收入 2.04 亿元,同比下降 13.55%;净利润亏损 1.10 亿元,亏损同比扩大 46.13%。2025 年一季度,*ST 四环实现营业收入 4384.17 万元,同比下降 22.2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591.47 万元,亏损同比扩大 436.35%。
事实上,*ST 四环已连续多年营收下滑、净利润亏损。2021 年至 2023 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 3.51 亿元、2.70 亿元和 2.35 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478.99 万元、-4879.28 万元和-7526.99 万元,近三年累计亏损约 1.6 亿元,营收和净利润均呈现逐年下滑的趋势。
在业绩不佳的同时,*ST 四环还面临投资者索赔事项。2020 年 4 月,四环生物因虚假陈述受到中国证监会行政处罚。截至 2025 年 2 月 27 日,公司共收到了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送达的 138 名投资者的诉讼材料,原告以证券虚假陈述责任纠纷为由对公司提起民事诉讼,累计金额为 2731.63 万元。其中,已有 134 名投资者与公司达成了诉前或诉中调解,公司累计支付调解款 757.12 万元。
面对连年亏损的业绩以及退市压力,*ST 四环新实控人能否扭转颓势、为公司注入新资源?
企查查信息显示,碧水投资成立于 2010 年,碧水投资实控人邱为碧目前共有 27 家企业控制权,产业横跨农业、水产等领域,*ST 四环是其控制的第一家上市公司。
根据*ST 四环 1 月 20 日的公告,碧水投资拟为公司提供总额 3000 万元的无息借款,且公司可以根据实际经营情况在借款有效期内随借随还,额度循环使用。借款期限为借款实际到账之日起 1 年。
(上海证券报)
文章转载自东方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