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相关部门出手调控母猪产能与二次育肥后,政策层面再度出台 「组合拳」 调控生猪产能。
财联社记者从多位知情人士处获悉,近期多家猪企参加了 「生猪生产调度会」,在减母猪、降体重、控二育的背景下,会议提出了具体的生猪生产调控目标,将对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在现有基础上调减 100 万头左右,降至 3950 万头。
在此之前,相关部门就已出手调控能繁母猪产能。据财联社报道,已有多家头部猪企接相关部门要求暂停能繁母猪扩产,出栏体重也需要控制在 120 公斤左右。
调控背景在于生猪价格持续低迷,当前自繁自养、外购仔猪养殖均已亏损。国家发改委价格监测中心披露的数据显示,2025 年 6 月第 2 周,全国生猪出栏价格为 14.45 元/公斤,较前期下降 1.77%,刷新 17 个月以来的低点。
但能繁母猪去化依然缓慢,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2025 年 4 月末,能繁母猪存栏量为 4038 万头,环比持平,同比增长 1.3%。
对于业内而言,组合政策调控产能,释放了积极信号。行业专家向财联社记者表示,「这次要求比较明确,并且有处罚措施,长期来看对行业有积极意义。」
猪价低迷情况下,成本控制成为上市猪企比拼的重点。根据最新数据,温氏股份(300498.SZ)5 月份肉猪养殖综合成本为 6-6.1 元/斤,猪苗生产成本降至 280 元/头左右。牧原股份(002714.SZ) 表示,年初至今,公司生猪养殖成本逐月下降,5 月份已降至 12.2 元/公斤左右,环比下降接近 0.2 元/公斤。
(财联社)
文章转载自 东方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