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能源局最新公布的全国电力工业统计数据,在光伏玻璃行业掀起波澜。2025 年 1—5 月,中国太阳能发电累计新增装机容量达 197.85GW,较去年同期增长 149.97%。其中,5 月新增装机容量 92.92GW,同比增长 388.03%。远超预期的增长态势,促使行业对下半年市场需求展开深度审视与思考。
隆众资讯分析师高玲告诉期货日报记者,对于 2025 年国内的装机需求,年初光伏协会做出预判,乐观预期仅为 255GW。但 5 月远超预期的装机数据公布后,原有市场预期被打破,剩余 7 个月的装机预期急剧下滑。装机需求预期的大幅变动,致使光伏玻璃消费动力显著不足,市场供需失衡加剧,行业发展面临新的挑战与变数。
采访中,期货日报记者了解到,2025 年光伏行业迎来两大政策 ——「430 新政」 和 「531 新政」,受此影响,企业为锁定高电价收益,出现抢装潮,带动光伏组件消费,光伏玻璃基本面也得到明显改善。
据国投期货高级分析师周小燕介绍,今年 1—5 月,光伏玻璃行业持续去库,价格也出现明显抬升。 此前堵窑的光伏玻璃产线陆续恢复生产,加上新增投产线,目前光伏玻璃行业日熔量已由年初的 8.37 万吨增至 9.9 万吨,增幅 18.3%。 但进入 6 月后,保障性电价陆续取消,装机需求提前释放导致组件需求下降,进而影响光伏玻璃消费,市场出现降温,行业呈现累库降价格局。
记者了解到,自今年 6 月初以来,光伏玻璃市场成交价格持续走低,多家企业 6 月结算价格已低于 11 元/平方米,这一售价让众多企业难以覆盖成本,亏损压力重现。
面对困境,光伏玻璃企业采取多元化应对措施。据高玲介绍,成本把控较好的企业凭借成本优势降价出货,抢占订单;部分企业则进入减产阶段,专注维护必要客户订单,不再参与主动降价竞争。
「从供需数据来看,6 月光伏玻璃国内供给对应的光伏组件需求约 54GW,国外约 5GW,而光伏组件总需求仅在 49~50GW。按单 GW 约需 4.4 万吨光伏玻璃的系数换算,行业供需差为 8~9GW,对应玻璃量 35~40 万吨。当前行业日均产量为 7~8 万吨,库存可用天数约 5 天,而实际行业库存可用天数已达 31 至 32 天,潜在的库存增量让企业压力倍增。」 高玲称。
基于未来市场需求仍存在继续减产的预期,且当前光伏玻璃价格基本触底,光伏玻璃行业更多的 「自救」 转向了减产。
「从时间节点看,近期光伏玻璃企业减产的时机确已到来。5 月抢装潮结束后,国内光伏行业需求骤降,组件排产下降,光伏玻璃需求减弱、价格快速下跌。这样的背景下,行业自发减产是合理的选择。」 中信建投期货能化高级分析师胡鹏称。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历史上光伏玻璃行业大规模减产的情况并不多,但 2024 年下半年至 2025 年年初行业确实出现过龙头企业堵窑口、冷修的现象。 据胡鹏介绍,2024 年下半年,国内光伏装机增速下降,光伏玻璃上游库存一度升至 200 万吨附近,2.00mm 光伏玻璃现货价格一度跌至 11.75 元/平方米,光伏玻璃一度亏损 300 元/吨。
在库存高、价格低、行业普遍亏损的背景下,光伏玻璃企业在 2024 年下半年进行了自发减产,其间有超过 30 条产线冷修,其中龙头企业减产规模较大。数据显示,2024 年 7 月至 2025 年 1 月,国内光伏玻璃在产日熔量从 116540 吨下降至 80249 吨,日熔量下降 36291 吨,减产幅度约 30%。
「光伏玻璃企业普遍减产后,行业供需有所改善,上游库存从高位的 203 万吨下降至 1 月的 167 万吨,但其间现货价格和亏损状况并无改善。直至 2025 年春节后光伏抢装潮带动光伏玻璃需求增加,2.00mm 现货价格才反弹至 14 元/平方米,亏损现象减少。」 胡鹏称。
如今,光伏玻璃市场再度陷入与 2024 年下半年相似的困境,行业自发减产以减少亏损成为必然。 事实上,目前光伏玻璃行业龙头企业已带头减产。
隆众资讯统计的数据显示,6 月以来,行业冷修 5 条产线,产能缩减 4400 吨/日,减产堵窑 3380 吨/日,合计 7780 吨/日。
「目前光伏玻璃企业对减产的支持力度较大,龙头企业带头减产,中小企业迫于经营压力,也有选择减产或冷修的现象。」 胡鹏表示,当前国内光伏装机增速下降,政策呼吁反内卷,光伏玻璃行业积极响应政策号召,预计下半年光伏玻璃日熔量仍有 7000~10000 吨的下降空间。
周小燕表示,近期,安徽地区两座合计产能 1800 吨/天的窑炉已正式减产,7 月首轮减产行动开启,预计江西、安徽地区仍有窑炉堵口、减产。
在产业人士看来,为破除 「内卷式」 竞争,后续其他厂家将陆续跟进,国内光伏玻璃供应量或快速下滑,可能再现去年下半年集中冷修和堵窑现象,预计减产幅度达 30% 才能实现行业平衡。
受访人士普遍认为,经过多轮减产后,光伏玻璃行业集中度将进一步提升,未来老旧的小窑炉将逐步退出市场,1000 吨日熔量以上的大窑炉占比将逐步提升,其成本、环保和质量优势将愈发凸显。
「在规模效应、技术壁垒、政策管控的共同作用下,头部企业通过全球化布局和技术升级持续扩大优势,未来行业集中度会进一步提升,以信义和福莱特为代表的龙头企业优势将更加显著。」 在周小燕看来,随着国内竞争加剧,光伏玻璃企业还将积极拓展海外市场,重点布局东南亚及中东地区。
(期货日报)
文章转载自 东方财富